摘要:海綿城市是應對我國快速城市化過程中產(chǎn)生的水環(huán)境問題而提出的新理念,透水路面技術是海綿城市建設的重要手段。它可以調控城市雨水徑流、削減面源污染,緩解熱島效應,在城市發(fā)展的過程中具有良好的生態(tài)效益,對保護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有著重要意義。文章從透水路面的定義及分類入手,梳理了透水路面目前在國內(nèi)外的應用現(xiàn)狀,以及其在海綿城市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海綿城市;透水路面;雨水徑流;生態(tài)循環(huán)
中圖分類號:X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8)01-0229-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1.132
Environmental effect evaluation of urban permeable pavement
Liu Shuoyan
(Nankai Middle School, Tianjin 300100,China)
Abstract: The sponge city is a new idea put forward to deal with the water environment problem that arises during the rapid urbanization in our country. Permeable pavement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construct sponge city. It can regulate urban runoff, reduce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nd ease the heat island effect. It has good ecological benefits in urban development 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protection of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eginning with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pervious pavement, the article combs the current application status of pervious pavement at home and abroad and its active role in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Key words: Sponge city; Permeable pavement; Rainwater runoff; Ecological cycle
1 透水路面的定義及分類
1.1 透水路面的定義
隨著城市化的進程,不透水下墊面在城市面積中所占的比例逐步升高,主要集中于路面和屋面。不透水路面在城市中的鋪設,將會帶來排水負荷大、浪費雨水資源等問題。而透水路面相對于不透水路面,則是一種分散的排水體制。它采用透水性良好的材料鋪設路面,可以使雨水一部分滲入土壤,另一部分保留于路面下方的基層與透水材料中,多余雨水產(chǎn)生的徑流則通過城市管網(wǎng)排放。透水路面有助于控制暴雨徑流量、改善雨水徑流水質,其優(yōu)勢正在逐步顯現(xiàn)[1]。
1.2 透水路面的分類
現(xiàn)行透水路面的分類方法有很多。按照雨水的透水形式,可分為縫隙透水路面和自透水路面兩種;按照面層材料進行分類的話,在目前的應用中主要可分為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透水瀝青路面和透水磚路面三種;根據(jù)透水路面的用途,可將其分為停車場透水路面、人行系統(tǒng)透水路面、快速系統(tǒng)透水路面、慢行透水路面等若干種。實際應用中,應根據(jù)不同的使用場合來選定透水路面的材料,達到施工要求[2]。
2 透水路面在海綿城市建設中的應用
2.1 透水路面的應用現(xiàn)狀
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對于透水路面的使用較早,在透水路面的材料發(fā)展、規(guī)范制定、施工技術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1970年后透水路面在美國逐漸發(fā)展起來,開始將透水瀝青應用于停車場和便道。在法國,目前有60%的網(wǎng)球場是用透水磚或透水混凝土鋪建的。
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關注透水路面的應用。2008年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園內(nèi)的人行廣場、道路等也大量采用了透水路面。我國對于透水路面的研究雖然起步較晚,但是發(fā)展迅猛。除實踐應用外,還進行了對透水路面的結構層的透水性能,以及對透水材料本身的研究,包括對抗壓強度、材料配比、透水性、去除有害物質的能力等定性定量研究[3]。
2.2 透水路面在海綿城市建設中的作用
2.2.1 減少地表徑流
原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由于土壤的滲透作用,地表徑流的產(chǎn)生量要遠遠小于城市。透水路面模擬土壤對水分的滲透、儲存的功能,利用它的空隙結構將降雨產(chǎn)生的地表徑流滲透到路基或土壤中,進行分散性的收集和處理,避免了雨水在道路上的累積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雨水降落在透水路面上即可被收集處理,還未產(chǎn)生徑流就被部分或全部地消除。所以,透水路面可以應用于降低地表徑流系數(shù),減輕雨季城市道路排水與防洪的壓力。
2.2.2 減少徑流污染物
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雨水徑流中含有各種顆粒物質、營養(yǎng)鹽、甚至是有毒有害的重金屬等污染物,在沖刷作用下,排入受納水體,是導致城市河流及湖泊污染的第三大污染源。地表污染源分散且不均勻,污染成分復雜、途徑多樣。而透水路面系統(tǒng)能滯留和降解路面上的碳氫化合物、顆粒物等污染物,減輕排入自然水體中的營養(yǎng)物和有毒有害物質的累計,或降解這些污染物,從而達到減少地面徑流污染物的目的。
2.2.3 提高環(huán)境舒適度
透水路面的孔隙或縫隙中儲存的水分能加強地上地下的熱量和水分交換,使得路面具有呼吸功能,調節(jié)城市氣候,也能夠有效降低路面溫度,從而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和干熱現(xiàn)象。
透水路面中的水蒸氣還可以增加空氣濕度,減緩霧霾的發(fā)生。透水路面還擁有較好的吸音性,可降低城市噪聲污染。此外,雨天透水路面的表面積水少,也可提高人們出行的安全性和舒適性。
2.2.4 改善路面使用性
透水路面可以避免道路積水、結冰給交通帶來的不便,也可以降低管網(wǎng)溢流的危害。透水路面很少產(chǎn)生積水區(qū)域,可避免行車后的濺灑給行人造成的不便;冬季路面融化的雪水可滲入路面下層而不在表面結冰,降低行人滑倒的可能性。可滲透和儲存雨水的透水路面,使雨水分布于城市各個角落,減少管網(wǎng)溢流情況的發(fā)生,降低了溢流污染的可能性[4]。
2.2.5 維持良好生態(tài)
不透水的城市下墊面破壞了原有場地的生態(tài)平衡,直接影響動植物的生存狀態(tài)。透水路面在滿足道路承載功能的前提下,擁有較好的透水、透氣性,可保持土壤濕度,利于動植物的生長。它可以從補充地下水、改善土壤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減少城市洪澇災害、減少污染、緩解熱島效應、降低噪音污染等多方面來維持城市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5]。
3 結束語
建設海綿城市的理念是我國未來城市建設的主流發(fā)展趨勢,其作為一種綠色、有效地雨洪管理模式,旨在以自然生態(tài)的方式恢復城市自然水循環(huán)的過程。透水路面作為一種有效地“海綿體”,具有涵養(yǎng)水源、調控雨洪、凈化雨污等功能[7],因此我們應因地制宜地推廣應用透水路面,使其在海綿城市的建設中發(fā)揮應有的積極作用,為構建城市良性的水文循環(huán)打好基礎[7]。
參考文獻
[1]許道坤,呂偉婭.低沖擊開發(fā)模式應用——透水路面發(fā)展綜述[J].新型建筑材料,2012,39(03):31-34.
[2]應君,張青萍.海綿城市理念下城市透水性鋪裝的應用研究[J].現(xiàn)代城市研究,2016,(07):41-46.
[3]李陽,劉穎華,劉滋菁,管運濤.基于LID理念的透水路面生態(tài)效益研究進展[J].中國給水排水,2017,33(02):37-41.
[4]呂鵬.基于海綿城市視角的透水性鋪裝材料的探究[J].河南建材,2017,(05):217-218.
[5]吳雪凌,劉駿.淺析透水性鋪裝在城市中的應用[J].福建建筑,2012,(01):100-103.
[6]范宗青.淺談透水性鋪裝材料在海綿城市建設中的應用[J].智能城市,2017,3(06):87.
[7]王德蜜,姜迪,狄升貫.透水路面設計與材料應用綜述[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3,(09):35-38.
收稿日期:2017-11-21
作者簡介:劉朔言(2001-),男,研究方向為環(huán)境科學、海綿城市、透水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