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雁 吳天吳
這是一片八面來風、兵家必爭的土地,這也是一方溫柔細膩、杏花煙雨的土地。這是一片漢風浩蕩、龍吟虎嘯的土地,這也是—方吳韻悠悠、吳儂軟語的土地。
古往今來,江蘇秀美的山水孕育了一代代文人墨客的水韻情懷,也啟迪了經(jīng)由此地的人們無限的靈感,無數(shù)人在這里吟詠、懷想、才情蕩漾,留下了或抒情言志、或歌詠江河的俊逸華章,詞句間的情真意切又賦予了江蘇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以靈動的生命,成就了這方山水厚重的文化底蘊與品格。而翻開中小學語文課本,這個最早帶領(lǐng)我們接觸文學的載體,很多倒背如流的文字里都蘊含著江蘇身影。
山水如畫,文脈綿延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保◤埨^《楓橋夜泊》,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課本里的江蘇,是一縷淡淡的客愁,在江畔秋夜、漁火點點中被點染得朦朧雋永,在姑蘇城的夜空中搖曳飄忽,為那里的一橋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風隋,吸引著古往今來尋覓靜夜鐘聲的人們。
江蘇的如畫山水間附著了太多離愁別緒?!熬┛诠现抟凰g,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保ㄍ醢彩恫创现蕖?,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洛陽親友如相問,—片冰心在玉壺?!保ㄍ醪g《芙蓉樓送辛漸》,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文人墨客觸景生情,情感真摯而細膩。
“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干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朱自清《背影》,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課本里的江蘇,是作家在浦口火車站站臺上透過淚光看見的父親凄楚的背影,是父子離別時拳拳的依戀和惆悵,是至真至樸、引人共鳴的父子深情。
江蘇,文脈綿延,水韻悠長。長江經(jīng)由江蘇奔流入海,成為這江南水鄉(xiāng)的主脈,長江水賦予江蘇“溫潤靈動、包容開放”的歷史文化氣息,也把眾多江湖河蕩連接起來,氤氳的水汽為這片土地籠罩起一層詩意。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課本里的江蘇,是江水浩渺、波平浪靜、揚帆東下的氣概豪邁。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揚子江邊,清幽如詩,月光滌蕩了世間萬物的五光十色,只剩下泛著粼粼波光的江水繞過花草遍生的揚州大地綿延向前。課本里的江蘇,是與長江共在的生生不息。
江蘇,意趣盎然,風韻典雅。“蘇州園林在每一個角落都注意圖畫美。階砌旁邊栽幾叢書帶草。墻上蔓延著爬山虎或者薔薇木香。如果開窗正對著白色墻壁,太單調(diào)了,給補上幾竿竹子或幾棵芭蕉。諸如此類,無非要游覽者即使就極小范圍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保ㄈ~圣陶《蘇州園林》,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蘇州園林的構(gòu)建,既有花影粉墻、曲徑斜廊的人工雕琢,也有雨打芭蕉、移步換景的天然之趣,建筑與自然和諧相融,“不出城郭而獲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有靈泉之致”,成就了蘇州園林的風華絕代。
憑高望遠,柔懷天下
鎮(zhèn)江北固山上,曾任鎮(zhèn)江知府的辛棄疾,每每憑高望遠,撫今追昔,皆不勝感慨,留下了氣吞山河、傳唱千古之作。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保ㄐ翖壖病赌相l(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煽盎厥祝鹭傡粝?,—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課本里的江蘇,有著金戈鐵馬、為國效力的壯志情懷,蘊含著濃濃的愛國思想。
南京秦淮河畔,十里珠簾見證了六朝煙雨,清幽河水流淌著朝代興衰?!盁熁\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保ǘ拍痢恫辞鼗础?,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保ɡ铎稀队菝廊恕?,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課本里的江蘇,也曾屢經(jīng)兵火,山河殘破,歷史的車輪從這片土地上碾過,留下諸多詩人的感懷與思索,在家國亡思中啟迪后人以歷史為鑒,不重蹈覆轍。
近代的江蘇,民族精神在血淚中熊熊燃燒,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到“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道出了江蘇柔懷天下的“濟世”情懷。
“入夜,我自長江邊徘徊,大江東去,逝者如斯。時光可以流逝,受害人終離人世,然而歷史無法忘卻也不應(yīng)該忘卻。風景秀麗的燕子磯,1937年12月13日,這里曾堆積過超過五萬的尸骸。槍聲炮聲哭聲喊聲,被蹂躪的南京發(fā)出痛苦的悲號?!保貢帧赌暇┐笸罋ⅰ?,語文版八年級下冊)課本里的江蘇,也曾受過慘絕人寰的灼燒炙烤,不忘國恥的烙印燙在每個人的心上,永遠激勵著吾輩自強。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⒕猃埍P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毛澤東《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lǐng)南京》,滬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課本里的江蘇,昂揚著必勝的信念和革命豪情,奏響了一首首氣勢磅礴、雄壯有力的嘹亮軍歌。
深厚的歷史內(nèi)涵和江南水鄉(xiāng)的柔美是江蘇永不褪色的氣質(zhì),在新時代的蓬勃之春里,江蘇正快速書寫著新的精彩。未來,我們可以期待,課本里會有更多江蘇的文化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