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躋國
總結經驗,是推動工作的重要方法。任何一項工作要想不斷提高,就必須堅持及時總結,發(fā)揚成績,糾正錯誤,深化認識,不斷地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不斷地使認識升華和發(fā)展。
《學習時報》曾刊登過一篇張珊珍寫的《“我是靠總結經驗吃飯的”——學習毛澤東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文章(2017年2月27日黨史黨建版)。文中說,1965年7月26日,毛澤東在中南海接見剛從海外歸來的李宗仁和夫人時,突然主動向李宗仁的機要秘書程思遠發(fā)問:“你知道我靠什么吃飯嗎?”程一時茫然不知所對。毛澤東接著意味深長地說:“我是靠總結經驗吃飯的。以前,我們人民解放軍打仗,在每個戰(zhàn)役后,總來一次總結經驗,發(fā)揚優(yōu)點,克服缺點,然后輕裝上陣,乘勝前進,從勝利走向勝利,終于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確,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除了具有高超的理論水平外,還一貫重視在戰(zhàn)爭中學、向人民群眾學、從歷史中學、從錯誤中學,把總結經驗作為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對于今天的秘書來說,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時,能夠做到“有進步、會積累、善總結”,同樣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一、有進步
要多做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少做反應性的工作,這對秘書新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這需要做到以下三點:
首先要有進步的心態(tài)。對于剛剛踏進秘書工作大門的新人來說,這可能不是一個問題。但等到各種工作都接觸了一遍,對所有工作都能略知一二后,很多人會產生一種應付心理,滿足于把事情應付過去,更喜歡做一些純粹的反應性事務,不愿做或做不了創(chuàng)造性的事務,覺得凡事差不多就可以了。這種“差不多”心態(tài)的結果,就是最后工作效果“差了很多”。對于秘書新人來說,首先要有愛崗敬業(yè)、甘于奉獻的精神。要想從事秘書工作,就不能有太強烈的名利思想。曾有一位領導同志說:“世界上有兩種人最大公無私,一是教師(也有說編輯的),二是寫材料的。很多寫材料的同志,把畢生的心血、智慧和精力獻給了黨的事業(yè)?!币虼?,抱定要走秘書這條道的決心后,應付、差不多、跑龍?zhí)椎男膽B(tài)是萬萬不能有的,拿工作當跳板、滿腦子都是名利思想更是要不得,需要自覺摒棄速成心理和僥幸心理,靜下心來,下大力氣把冷板凳坐熱,踏踏實實地增厚自己,一點一滴地備好自己行船的壓艙石。
其次要有進步的方法。要學會模仿寫作的方法,這是秘書快速入門的一條捷徑。比如在公文寫作中,掌握了公文寫作規(guī)范后,就要分門別類地收集一些合乎規(guī)范的公文范例,自己需要起草、撰寫某種公文時,就能“比著葫蘆畫瓢”,即便“畫”得不那么像,至少畫出來的“瓢”不會翹偏得很厲害,起碼是站在一個較高的平臺上起步了。寫一些特定文稿,也需要模仿一下別人的文章結構、語言風格等。比如,在一些重要文稿的寫作上,首先要有理論的高度、全局的高度。為領導同志起草講話稿,要充分反映領導同志的政治眼光、思想境界、政策水平、學識才干。怎么反映呢?以下幾點首先是必須要考慮到的:一是思想政治上要正確,不能有原則性錯誤;二是觀點要鮮明,不能模糊、含混不清;三是內容要充實、飽滿;四是層次要清楚;五是邏輯要周嚴;六是語言要講究;七是有自己的特點、風格;八是提出問題要抓住重點和本質,分析問題要鞭辟入里、入木三分,解決問題的政策措施要切實可行等。再就是要簡潔、精練,不拖泥帶水。如此,便是一篇好文稿。所以,模仿寫作是初學者入門的有效途徑,但模仿絕不是抄襲,模仿是借用別人有用、有益的地方,掰開了、揉碎了,升華為自己的東西的過程。
二、會積累
要善于在工作過程中積累知識、積累經驗,不僅把自己當作一個連通器,使做過了的事情毫無痕跡地一遍遍從手中溜過,還要把自己當成一潭深水,每做一件事都能沉淀下一些東西來,并且對沉淀的這些東西能吐故納新,而不是成為“死”知識。
能積累的一個重要前提是要有比較寬廣的知識面。要能勝任各種文稿寫作的任務,秘書除了具備從事文字工作的基本知識外,還要掌握和了解一些經濟方面的知識,熟悉經濟工作,有數字概念。要廣泛涉獵政治、歷史、法律、文化等方面的知識,了解一些自然科學領域的知識,懂得一些寫作技巧、邏輯知識、文法和修辭等。這就需要秘書時刻注意加強自身知識積累,做到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
這種積累,一方面是指要善于自我積累,每干完一件事都能從中學習到一些經驗、技巧,這些都是需要靠平時的知識積累才能實現(xiàn)的;另一方面是指要學會做知識管理。在知識爆炸的今天,秘書不可能什么知識都會去涉獵、去實踐,而且還有很多情況是實踐不了的。這時就需要用到知識管理了,也就是說,對自己還沒有掌握或者積累起來的知識,自己需要時知道從什么渠道獲得,向誰獲取,進而與自己已經積累起來的知識互通有無,使所有的知識都能“活”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博觀、博學、博覽,“集眾長歸于我”,使所積累的知識和尚未積累的知識都能為我所用,進而更聰明有效地工作。
三、善總結
要善于從自己做過的工作中總結經驗。這就要求秘書在工作中要用心。所謂用心,就是要從所做過的事情中總結提煉出點兒東西來,不能盲目去干,干完就散,不動腦,不總結,馬馬虎虎,稀里糊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是要充分發(fā)揮大腦加工廠的作用,勤于思索,善于思索,處處留心,多問幾個問什么,當一個工作上的明白人。比如,許多事情似乎早就明白,如果問上幾個為什么,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并不明白而是糊涂,經過認真思索之后,就會變糊涂為明白,這個明白才是真明白。只有這樣,才能在有工作的“量”的積累的基礎上向“質”的方向努力,這一次的工作才不僅僅是上次工作的簡單重復。
比如,辦完一次會,就要回過頭來看看,成功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不足,成功的原因得益于什么,不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下一次再辦這樣的會時,應當怎么注意克服,然后將成功的做法模式化、標準化。哪些程序是按部就班推進的,哪些是需要思考完善創(chuàng)新的,哪些是應當特別注意的,哪些是容易出現(xiàn)紕漏的,等等。只有這樣,才能把一些隱性的知識顯性化,把一些創(chuàng)新性的工作創(chuàng)造性地做好,既節(jié)省時間,提高效率,還能不斷積累知識、經驗。起草文件也是這樣,起草前要認真吃透上情,摸清下情,做好上下結合的文章:起草后要關注這件文稿是如何流轉的,各環(huán)節(jié)分別做了哪些改動,為什么要這樣改,自己當時是如何考慮的:下發(fā)后在閱讀執(zhí)行和理解上有什么問題,這些問題是因何產生的,今后如何才能避免這些問題等。完成一篇講話稿也是如此。秘書在接到一個講話稿起草任務后,要多問幾個為什么,到底用什么樣的主題更能說明問題,用什么結構更能表達出這個主題,用什么樣的語言才能符合領導身份和講話習慣。文稿出手后,不能以為領導通過就萬事大吉了,還要繼續(xù)跟蹤這篇講話稿在會場上的實際效果,領導在現(xiàn)場做了哪些改動,為什么要這樣改,自己當時為什么沒有考慮到,聽眾的反映是什么,應該達到的效果達到了沒有,達到或沒達到的原因是什么,等等,都要一一分析清楚,為下一次撰寫積累經驗。只有這樣,時刻注意把握各種文稿的基本特點、基本規(guī)律、基本方法,用正確的思想、科學的方法指導文稿的寫作,在不斷地寫、不斷地總結、不斷地反思、不斷地改善中,秘書的文稿寫作水平和能力才能一步步提高,才能在時?;仡^看和不斷總結提煉中,使思想認識有新飛躍,寫作水平有新提升,工作能力有新提高。
總結經驗,是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每個人提高與進步的有效途徑。仔細觀察一下,我們周圍有很多好的同志,有的相互之間天賦接近,學歷相同,經歷相似,實干的勁頭也差不多,但他們提高和進步的程度卻相差很大,重要的原因在于如何對待總結經驗。提高快的人,每做完一項工作,都要琢磨琢磨,總結一下,找出成功的原因,或失敗的理由。有的人之所以本事小、辦法少、進步慢,主要原因不是腦子笨,而是腦子懶、工作不得法。因為總結經驗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不是編順口溜,湊四六句,而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將豐富的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要經過艱苦思考、分析、綜合、概括、抽象??偨Y經驗需要提高認識,需要加強理論學習,總結經驗的目的是為了把今后的工作搞得更好。所以,總結經驗需要把學習理論、研究工作緊密相連,三者在一定意義上講都是一碼事。否則,不注重學習,靜不下心來,豁不出辛苦,不經過“十月懷胎”般的琢磨與苦思,怎么能指望有“一朝分娩”的經驗誕生呢?
(責編/劉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