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讀小說,都對書里面關(guān)于美食的描寫記憶猶新。張愛玲的云片糕和凱司令下午茶,菲茨杰拉德的金酒和檸檬蛋糕,還有古典小說里那些精致到聽名字都舍不得吃的糕點。文學(xué)與美食的激蕩總能讓人們心馳神往,但是沒有一本書像《Fictitious Dishes》一樣活脫脫地將文學(xué)小說和食物之間有趣的聯(lián)系呈現(xiàn)出來。
《Fictitious Dishes》是美國攝影師兼設(shè)計師Dinah Fried的一個私人拍攝項目,在這個項目中,攝影師通過精心設(shè)計的布景,試圖呈現(xiàn)小說中餐點的真實面貌。“這組照片試圖描述的就是這樣一種體驗,每一張照片中的場景并未來自作者,而是試圖通過食物、杯子、餐具的布景來營造小說中最本質(zhì)的氣氛與背景,無論你是否閱讀過這些小說,這些圖片都能夠讓你對這些故事產(chǎn)生親身般的體驗?!?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8/02/08/qdhb201706qdhb20170608-2-l.jpg" style=""/>
馬塞爾·普魯斯特的小說《追憶似水年華》探索了無意識的回憶。最有名的例子要數(shù)第一卷里有關(guān)瑪?shù)铝盏案獾挠洈?。在把一塊蛋糕蘸進茶里時,敘事者體驗到了一種被流放回過去的微妙的喜悅。普魯斯特經(jīng)常強調(diào)這種感官體驗在捕捉回憶過程中的重要性。
在西爾維婭·普拉斯遺世的唯一一本小說《瓶中美人》里,牛油果是主人公艾瑟·葛林伍德的重要象征物,代表了她對站在傳統(tǒng)家庭性別角色對立面的渴望。艾瑟對牛油果持續(xù)不斷的消費不僅僅是一種反抗的形式,更是一種食物能夠激發(fā)對過去回憶的體現(xiàn)。艾瑟把水果和她的祖父聯(lián)系起來,并時不時將其當(dāng)作自身安適感的來源。
“我又吃了一份蘋果派和冰激凌,這些基本就是我橫穿美國路上所吃的全部東西,我知道那是富含營養(yǎng)的。”盡管杰克·凱魯亞克這本反映美國“垮掉的一代”的小說,以其對性、毒品和無盡旅途的描寫而聞名,其文字同樣蘊含著對食物的豐富刻畫。隨著西進的深入,凱魯亞克對蘋果派和冰激凌的依賴也更加明顯了。他對爽心美食的贊美把神圣感注入到任何一頓家常便飯中。
一碗粥對于一位國王來說可能太過寒酸,但對久經(jīng)饑餓的孤兒而言可能已經(jīng)足夠豐盛了。在《霧都孤兒》中,查爾斯·狄更斯描述奧利弗“被饑餓和苦難逼迫得不顧一切”。他用作早餐的白米粥很難支持他在濟貧院的辛苦勞作,而他那著名的請求——“對不起,先生,我還要一點”使他被遣去殯葬館當(dāng)了學(xué)徒。
“廚房的桌上堆滿了足以掩埋整個家的食物:大塊大塊的咸肉、番茄、豆子,甚至還有葡萄?!惫辍だ钸@部榮獲普利策獎的小說《殺死一只知更鳥》將重點放在了美國南方腹地的種族不平等現(xiàn)象。在故事中,身為黑人的湯姆·羅賓遜被錯誤地指控強奸一位白人少女,而主人公的父親,阿提克斯·芬奇,決定在法庭上為湯姆辯護。鎮(zhèn)上的黑人社區(qū)以食物為禮物,以此表達對阿提克斯為湯姆真誠辯護的感激。
“制作它的蛤蜊小而多汁,只比榛子的個頭大那么一丁點兒;混上搗碎了的壓縮餅干和切成小片的腌肉;黃油使之濃郁,而胡椒和鹽則讓它的味道更豐富。”赫爾曼·梅爾維爾的《白鯨》用了整整一章的篇幅來描繪滾燙的蛤蜊鱈魚濃湯。第十五章中,“摩斯”號在南塔基特拋錨泊岸,以實瑪利和魁魁格外出搜尋補給。在一個叫做“煉鍋客店”的小旅館兒里,他們因長途旅行而積累的饑餓瞬間被一碗熱氣騰騰的雜燴湯一掃而光:這湯對他們那些每天風(fēng)餐露宿的船員來說,無疑如玉液瓊漿一般。
“離開滑冰場后我去雜貨店買了個瑞士干酪三明治和一杯麥乳精?!边@出自杰羅姆·大衛(wèi)·塞林格于1951年創(chuàng)作的小說《麥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一幕。塞林格太清楚瑞士干酪是如何治愈一個被擊碎的自尊的了,尤其是當(dāng)他在烏娜·奧尼爾心目中的位置被查理·卓別林取代之后。
在史迪格·拉森《龍紋身的女孩》中有這樣一句描寫:“他為她做好了午餐,午餐的內(nèi)容有咖啡和單片三明治。然后他坐在花園里,將他和帕斯特·福柯的談話筆記打印成文。”史迪格·拉森的千禧年三部曲總是充斥了暴力,并為單片三明治和一杯又一杯的咖啡所刺激著。
路易斯·卡羅爾所作的《愛麗絲夢游仙境》始終沒有遠離過飲食的話題。在第七章中,愛麗絲偶遇三月兔和瘋帽子先生。盡管遭到了反對,愛麗絲仍然擅自加入了他們的茶聚。然而她并不知道的是,自從瘋帽子被紅桃皇后以“謀殺時間”的罪名起訴就一直遭受著懲罰。對他而言,時間總是停留在下午六點,因而三月兔和瘋帽子將永遠處于享用下午茶的狀態(tài)。
約翰娜·施皮里創(chuàng)作于1880年的《海蒂》描寫了一位因父母過早去世而被交由祖父撫養(yǎng)的小女孩,這個故事后來成為瑞士最為人熟知的文學(xué)作品之一。施皮里對拉克萊特奶酪在火上慢慢融化的描寫足以誘惑每個人開啟一趟阿爾卑斯之旅。
也許,這就是文字的魅力,它給人以無限的想象空間,讓我們帶著更豐富的情懷去感受食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