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正堯??
摘要: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中華文明的優(yōu)秀遺產(chǎn)。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是高中語文的重點教學內(nèi)容,也是高考的重要考點。因此,作為高中語文教師,如何運用古詩詞來引導教學,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是每一位教師必須深思的問題。本文就高中古詩詞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提出了相關策略,旨在提高教學效率及學生學習效率。
關鍵詞:高中語文;古詩詞;引導教學
一、 引言
中國是詩詞的國度,中國文化的原始記錄就是以詩歌的方式開始。從詩經(jīng)楚辭、漢魏樂府、六朝古詩到唐詩宋詞元曲,大半部中國文學史都是詩史。人們將中國古代詩歌喻為一條燦爛的銀河。因此,在人教版高中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具體詩詞的學習,引導學生清晰地認識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以此來提高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的重視程度,加強學生對古詩詞的體驗和感悟,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
二、 激發(fā)興趣完善修養(yǎng)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將探究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十分重視和強調探究式課堂教學,使學生自主開放學習。這是課程教材改革的一個重要特征,它打破原有課程體系框架,重新注入新的課程理念,構建新的課程標準,因而開展引導探究式語文課堂教學旨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而語文素養(yǎng)不可能單純地依靠知識的傳承、講授、灌輸來形成,必須通過改變教學策略和方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來實現(xiàn)。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就是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個性發(fā)展,培養(yǎng)合作精神、創(chuàng)新潛能和實踐能力。
進入高中階段,學生的思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抽象思維被更多地運用到了學習中,這一現(xiàn)象不僅體現(xiàn)在理科教學中,在語文教學中,也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運用古詩詞引導探究教學是非常重要的。
(一)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語文教學的實質是審美教育,語文教師通過審美教育幫助學生打開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寶庫的大門,能夠激發(fā)學生對課文,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聯(lián)想力和想象力,有助于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 完善學生人格修養(yǎng)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具有重要的審美教育功能,高中語文課程應關注學生情感的發(fā)展,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yǎng)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審美感知和審美創(chuàng)造的能力。在高中古詩詞教學中引導學生感知陶淵明掙脫樊籠歸返田園生活、重返自然后的無限樂趣;杜甫在垂暮之年獨自登高望遠憂國憂民、感嘆時事的博大胸懷;辛棄疾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堅貞的民族氣節(jié)和慷慨悲壯的愛國情懷。
三、 激活思維提高素養(yǎng)
(一) 品味賞析,引導學生思考
詩詞作品往往包含了作者的經(jīng)歷和思想感情,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抓住古詩詞中的關鍵詞、句等進行賞析,帶領學生品味作者當時的情感,體會其中蘊含的意境,以此來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激活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教學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蘇軾詞兩首》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探究“赤壁”這一雄奇壯闊意境的相關典故,這個時候,學生們就會踴躍發(fā)言,因為這個典故幾乎是婦孺皆知的,就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里面的“赤壁之戰(zhàn)”。在學生明確這個典故后,教師再引領學生誦讀全詩,提出探究問題:作者在赤壁之中表達了自己什么樣的情感?這時候,學生們就會主動思考,并踴躍發(fā)言。學生的回答各有亮點,能夠鮮明地表達出作者當時的心情,接下來,教師又可以進一步提出問題:如果是你在赤壁,你想表達什么樣的情懷?這個時候,又會引發(fā)學生的激烈討論,每個學生都會表達出自己心中的感悟。這樣一來,通過“赤壁”意境,就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學習興趣高漲,有效提高了課堂的學習效果,同時也發(fā)散了學生的思維。
(二) 關注體驗,引導學生探究
在古詩詞教學中,不能一味地以灌輸知識為主,而應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作為教師,更需要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嘗試新的、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引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古詩詞課堂教學的活躍氣氛。
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并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或探明答案。在教學《李清照詞兩首》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比對《醉花陰》和《聲聲慢》兩首詞,然后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很快,學生們就發(fā)現(xiàn)李清照這兩首詞中,都出現(xiàn)“愁”和“黃昏”,那么,接下來,教師就可以趁機拋出探究問題:作者的“愁”代表了什么含義?那你們又有什么樣的“愁”?當時的“黃昏”與現(xiàn)代生活中的“黃昏”又有什么不同?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讓學生去討論和分析這兩個問題,并把討論的結果寫在紙上。通過這樣的交流,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都知道作者的“愁”,而不知道自己的“愁”,因此,教師便可以借此啟發(fā)學生,讓學生明白“愁”這一詞的深刻含義,使學生更加明白作者當時的心情,同時也能夠使學生了解“愁”的滋味,從而讓學生明白父母親對自己的“愁”,使學生更加認真學習。這樣一來,學生對詩詞就不僅僅停留于接近或欣賞的層面。
(三) 關注積累,引導學生背誦
在目前的古詩詞教學中,大部分學生學習古詩詞都僅限于課堂,而在課外卻不會主動去學習古詩,這一現(xiàn)象也導致很多學生用詞匱乏,表達不暢。要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就必須要求學生課外拓展。
教師要挑選中國古代有代表性的詩詞,讓學生進行背誦,在誦讀中進入詩的意境,在品讀古詩詞過程中不斷地豐富自身的想象力和聯(lián)想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嘗試寫詩,培養(yǎng)學生分析、寫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四、 結語
在高中古詩詞教學中,教師不能只是從教的角度來給學生灌輸知識,要注重引導學生鑒賞和品味作品,讓學生學會獨立解讀詩詞,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樂學語文”的新課堂,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肖雪娟.讓詩歌鑒賞不再是擺設——高中古詩詞教學再思考[J].都市家教月刊,2016,25(61):17-18.
[2] 萬艷.巧妙引入,互動開放——對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優(yōu)化的思考[J].新課程導學,2015,88(72):59-60.
[3] 王永香.詩詞養(yǎng)目品味潤心——新課標下高中語文詩詞教學的思考與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31(08):99-100.
[4] 伏毅.“六讀”教學法在高中語文詩詞教學中的嘗試與思考[J].才智,2014,01(01):11-12.
作者簡介:鄭正堯,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第一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