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嘗試教學法到研究性學習,我們經歷無數次教學探索,都希望能找到一種既能為國家選拔人才,又能扎實于基礎教育的教學方式。我們的教育觀念、文化素質、教學能力、專業(yè)水平將會通過課堂影響一代又一代,所以我們必須改變教學觀念。
關鍵詞:自主嘗試教學法;傳統(tǒng)教學方式;語文
最近幾年全國都在開展課程改革活動,從嘗試教學法到研究性學習,我們經歷無數次教學探索,都希望能找到一種既能為國家選拔人才,又能扎實于基礎教育的教學方式。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們的主陣地在課堂,我們的教育觀念,文化素質,教學能力,專業(yè)水平將會通過課堂影響一代又一代,所以我們必須改變教學觀念。莊子這個名字對于我們從事語文教學的同仁應該都非常熟悉的。前不久,我閑暇時,翻看《莊子》這本書,腦海一閃,試問自己能不能把莊子的“逍遙游”融通在語文教學當中呢?莊子的“逍遙游”意在克服各種“異化”,擺脫各種“限制”,讓自我真正回到精神自由的家園,使自我“詩意”得到解決“棲居”,自由得到解放,創(chuàng)造一個“精神天堂”,人獲得超越,永恒和寧靜。
比如說,《人間世》的“乘舟以游心”,《德充符》的“游心乎德之和”……這些都關系到“游心”這個概念。我認為莊子的“游”是神游,是在精神世界中無限的漫游和逍遙,是一種內省的活動。通過這個活動,個人自我實現(xiàn)對絕對者的體驗。從這個我聯(lián)想到我們常說的一句“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的確,在我們教學中我們不能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或者全搬照用別人的教學方法,而要根據自己教學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就我任教七年語文,談談自己一些看法。
一、 因為初一年級的學生是剛從小學畢業(yè),他們所接觸到的課文大都是記敘文,所以在教記敘文時,我采用學生自主嘗試教學法。我在上課前讓他們先去預習課文,從中找出問題,難點和重點。比如說,我在上《風箏》這一課時,先把學生分成六個小組,讓他們自行組織,集體預習課文,找出一些問題,本組先解決問題,然后把不會的問題帶到課堂上,全班共同解決。有些學生提出的問題都出乎我的意料,比如他們提到這樣的問題,“但是,四面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這一句與作者當時實際生活有沒有聯(lián)系?”“課文中的我小時候這樣的思想是否與家庭有聯(lián)系?”等等。我讓學生針對這些問題去收集作者小時候家庭變遷及所處時代的背景,并在課堂上互相討論,甚至有些同學制作各種各樣的風箏拿到課堂來。我抓住這種契機讓學生談談自己在制作風箏過程中得到什么感受,學生就踴躍地把自己制作過程中所體會到的快樂和煩惱全部告訴
全班同學,這使課堂氣氛更為活躍。采用學生自主嘗試這種教學方式,既創(chuàng)造課堂那種活躍的氣氛,又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調動他們尋找第二課堂的知識。
二、 適當運用傳統(tǒng)教學。最近幾年來,大家都在尋找新的教學方式,而認為傳統(tǒng)教學方式已經不適應了,我卻認為在尋求新的嘗試教學方式時,不要把傳統(tǒng)教學方式全盤否決。比如初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剛剛接觸大量的文言文,而這些文言文知識他們不可能全部都能明白、運用。所以在開始教文言文時,我采用傳統(tǒng)教學,先給學生翻譯,再教他們如何歸納一些常用、常見的字在不同語境中翻譯的差異,要學生注意一些通假字,等他們掌握一些文言文知識,再漸漸放開手腳。
莊子“逍遙游”體現(xiàn)了一種“自由性”,它是“精神”和“意志”的自由,是不受秩序和世俗約束的“性情”自由,是自得其樂的“自適性”自由。我們的教學方式不也有著同樣的道理嗎?我們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只要適應自己的教學需要就行。
作為教育者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yǎng),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去發(fā)現(xiàn),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和愛好。而那種墨守成規(guī)的教學模式,單一落后的教學手段,枯燥乏味的教學語言,學生體驗不到學習求智的快樂,也嚴重影響了他們創(chuàng)新意識的形成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長此以往,不堪設想。
曾有位實習生問我,“老師,我要怎樣上課”,我對他說,你認為應該怎樣上就怎樣上,再說別人的教學方式不一定適合你,要開展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就需努力吸取現(xiàn)代先進的教學理論,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素養(yǎng),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思想,并在不斷的教學探索與實踐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科學教學體系,才能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江澤民同志指出,教師要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才能培養(yǎng)出創(chuàng)新人才。
反之,只采用單一、枯燥的教學方式,是無法啟發(fā)學生追求新的知識領域,阻礙學生汲取第二課堂的知識。
莊子的“逍遙游”意在擺脫各種限制,追求一種自我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出一個“精神樂園”。假如說孔子儒家是一種人事的,嚴肅的和在乎的需要,是一種有秩序,正統(tǒng)的老師講,學生學的教學方式,而莊子道家是一種悠閑適意,老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方式。假如我們能把道、儒兩家合為一體運用到我們的教學中,做到該放手就放手,該收手就收手,做到游刃有余,這樣不是更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嗎?這是我讀《莊子》這本書得到的啟發(fā)。
作者簡介:陳毅勇,福建省龍海市第四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