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5日17時30分許,同心縣興隆鄉(xiāng)民生保障服務中心主任、財政所所長李進禎閉上了雙眼,帶著對財政工作的不舍走了,帶著對群眾的牽掛走了,帶著對妻兒的愧疚走了。
從這一天起,那間熟悉的辦公室里,同事們再也尋不到那沉穩(wěn)的身影,鄉(xiāng)親們再也聽不到那和風細雨的勸導,門衛(wèi)大爺再也看不到那盞長明燈……
10月25日,從同心縣脫貧攻堅工作一線涌現出的優(yōu)秀基層干部、黨員李進禎,在崗位上突發(fā)急病后經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斯人已逝,追思猶存。
心中有黨 生命關頭不忘手頭工作
10月25日早上還不到8點,李進禎又和往常一樣第一個走進了辦公室。住在鄉(xiāng)政府的鄉(xiāng)干部丁海濤過來和他打招呼,李進禎說:“兄弟,我們燒點水喝口熱茶,然后就開始干活?!彼贿呎f著,一邊開電腦準備工作……這時正在往插座上插電熱水壺的丁海濤一轉身突然發(fā)現李進禎的臉色不好,額頭上的汗也淌了下來,就慌忙問他咋了,他捂著胸口吃力地說“不舒服,很疼!”
從同心縣人民醫(yī)院緊急救治處理,到進入寧夏醫(yī)科大附屬醫(yī)院手術室,丁海濤清楚地記得,李進禎在生命的最后關頭兩次安頓他:“鄉(xiāng)政府這月電費還沒有繳納,幾筆拆遷征地項目款要盡快支付給村民,給建檔立卡戶的產業(yè)扶持資金要盯緊,一戶一戶發(fā)……”
“在興隆鄉(xiāng)政府,李進禎是一個好人、實在人,也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副鄉(xiāng)長馬秀梅說,鄉(xiāng)鎮(zhèn)人員緊缺,尤其是財務崗位無人能夠替代,所有涉農資金包括扶貧款項的核實、審查、兌付全部落在了李進禎一個人身上,他一肩挑起,從不抱怨。
在他去世前的三個多月中幾乎沒有一次正常的上下班,同事們都開玩笑說他是“鐵打的”,他笑著說:“鄉(xiāng)鎮(zhèn)就這么個情況,再說我的工作別人一下又替不了手。你我都是農村出來的,靠著黨的好政策才上了大學、當了干部、拿上了工資,我還在工作中入了黨,這點苦累不算個啥,等脫貧攻堅戰(zhàn)打贏了,建檔立卡戶都脫貧奔小康了,我應該就沒這么忙了吧!”
大概今年六月份前后,鄉(xiāng)上有好幾位干部都偶爾聽他說過胸口不舒服,勸他去醫(yī)院查一下,他總是以自己出身農村,沒那么嬌貴,等過段時間稍微閑下來再去為由,一笑而過……一直忙于整村推進、鞏固提升、“421”獎補、農資補貼、退耕還林補貼等涉農扶貧資金賬目的審核撥付,忙于審計督查反饋問題的整改,忙于填報干部住房補貼發(fā)放調查登記表等一系列工作,最終沒等到他自己說的“稍微閑下來再去”……
心中有責 加班加點成了工作常態(tài)
李進禎畢業(yè)于中央民族大學財會專業(yè),1988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擔任會計工作,199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06年7月進入興隆鄉(xiāng)財政所,任民生保障中心主任兼財政會計。
他的工作很繁雜。鄉(xiāng)上多達二三十項的涉民生類資金都由他經辦。尤其今年,涉及脫貧攻堅的項目資金特別多,他的工作量也隨之成倍增加。他的辦公桌上總是放著一摞又一摞的票據、賬單;他每天都風風火火地往返于多個部門之間,循環(huán)往復。
財會人員必須十分耐心細致,不允許有一個數字出現差錯。到部門審核簽字、蓋章更是考驗人的耐心,有時候排隊的人太多,幾個單位往返下來,一天就這么過去了。他隨身總帶著一個小本子,每天都把當天要干的工作一項一項地記錄下來,干完一項劃掉一項,如果當天沒有辦完,立刻挪到第二天的計劃中備忘。在這個小本子上,大到每一筆款項的撥付,小到單位需要購買的筆墨紙張,他都記得明明白白。
他最清楚自己工作的特殊性,每天都在和時間賽跑。早上第一個上班,中午大家都下班了,他才從各單位回來。他辦公室里的燈經常滅得最遲。周一到周五,他奔波于單位、銀行之間。周末節(jié)假日他又忙于整理、分類、審查、核實……
在鄉(xiāng)上的工作微信群里,幾乎每天都有他發(fā)的小視頻。之所以這樣做,就是告訴大家自己的工作軌跡,方便別人找到他。有的村會計和他打交道時間長,看他這么辛苦,勸他何苦把自己逼得那么緊!他卻說:“你也是干會計的,錢遲一天到,老百姓會著急、會起疑心!再說如果給有的撥付得早,有的撥付得遲,弄不好還引發(fā)矛盾呢!錢是國家的,咱們得負好這個責!”
心中有民 錢再少也要打到百姓的賬戶上
他心里裝著群眾,哪怕是一分錢,也要及時兌付。
有一次,縣農村信用社打來電話,反饋享受良種補貼農戶花名冊中有30多個農戶的銀行卡號或者身份證號不正確,導致無法通過“一卡通”支付。而這30多戶的錢,加起來不足300元,最少的一筆,只有7角錢。由于手頭工作忙,再加上逐戶核對太浪費時間和精力,負責兌付良種補貼的干部就把這事給忘了。而常去銀行辦業(yè)務的他沒有忘,不僅幫這名干部帶回了有錯誤信息的名冊,還催著讓抓緊辦理。這名干部不情愿地說:“我不著急你急啥!”他沒有生氣但嚴肅地說:“兄弟,這錢不多,但每一分都是國家給老百姓的,沒有及時到位雖然不是我們造成的,但是老百姓相互之間會問、會比,如果知道別人的補貼款都領了,自己的卻遲遲領不上,罵的可是共產黨和政府!”在他的督促下,這名干部很快重新核對了信息,將補貼款及時撥付給了群眾。
在精準扶貧“結對幫扶”過程中,他與新生村的五個建檔立卡戶結成了“親戚”,并實打實地開展幫扶工作。每隔十天半個月,他都要去這幾戶群眾家走一趟,問一問、看一看。田自福今年64歲,是他的幫扶對象之一,家里一共7口人,全家的收入只有每年不到1萬元的土地流轉費和養(yǎng)的4頭牛??吹竭@種情況,他就鼓勵田自福貸款建牛棚擴大養(yǎng)殖,增加收入。田自福心里沒底,擔心養(yǎng)牛賠了還不上貸款,他就反復講政策,打消其顧慮,并主動做田自福的貸款擔保人貸了10萬元。隨著條件的好轉,田自福拆了土坯房,蓋起了磚瓦房,目前,田自福家育肥牛存欄68頭,徹底擺脫了貧困。
他從來沒有什么豪言壯語,卻以實際行動回答了“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踐行著一個基層黨員干部的責任和擔當。
心中有戒 不沾公家一分錢便宜endprint
李進禎的辦公桌上擺放著一臺鄉(xiāng)黨政辦公室淘汰下來的舊電腦,可在他眼里,那是他為自己置辦的一臺“新”電腦,到他去世,一共用了還不到一個月。他原來辦公的那臺電腦已經用了七個年頭,因為運轉太慢,他才換了這臺所謂“新”的。雖然當著鄉(xiāng)上的“大管家”,可他對自己十分苛刻。他辦公室里的沙發(fā),是別人看不上的“壞”沙發(fā),硬是讓他用了5年多。這張沙發(fā)2012年搬進辦公室的時候就是壞的,沙發(fā)坐墊下陷得厲害,皮子也完全開裂,他一直拿一厚沓舊報紙墊在上面,后來坐的人多了越陷越深,20多厘米厚的報紙都撐不平,他又在上面放了三層墊子,湊合著坐。
他每天都要開著自家的車往返于鄉(xiāng)政府和各單位之間。有時候,鄉(xiāng)上干部下村顧不上吃飯,他還開著車一個村一個村地給他們送去盒飯。自己的私車變成了“公車”,卻從來沒拿著加油的條子讓領導簽字。
心中有戒、行有所止。常在河邊走,卻從來不濕鞋,他將一名共產黨員的自律,提升到了新境界。
心中有愛 溫暖身邊的每一個人
李進禎每天工作匆匆忙忙,生活簡簡單單,不了解他的人以為他很乏味,與他相識多年的同事們都知道,他愛生活,愛家庭,愛身邊的每一個人。
他是一個秋草由綠變黃也會引發(fā)詩情的人,是一個閑暇時喜歡獨處思考的人,是一兩句幽默就能解開別人心中疙瘩的人,他是喜歡騎自行車健身、喜歡研究養(yǎng)生書籍的人……他平凡到大家有時會忽略他,卻重要到每個人都記得他的好!
同事說,他就是那個把別人的事都記掛在心的人。哪怕是辦公室缺筆、打印機缺墨這樣的小事,他都要親自做好,有事找他,再忙他也會停下來幫你。
領導說,他是那個隨叫隨到的人。工作上從來不推托,哪怕是半夜11點,只要單位上一個電話,他就立即趕過來,從來沒聽到他有一聲抱怨。
村干部說,他就是那個遷就別人的難處,在你知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就幫你把活干了的人。
老百姓說,他就是那個在興隆鄉(xiāng)好評率100%的人,在這里工作這些年,從沒與哪個人紅過臉。
西部計劃大學生志愿者說,他就是那個像父親一樣的人,生活上關心年輕人,工作上指導年輕人,而想聽到他的“教誨”,只能在復印材料或者吃中飯的空檔。
年過八旬的老鄰居抹著眼淚說:“樓道的燈泡壞了,他自己花錢換成新的……”
他尚在銀川一中讀高二的兒子深情地說“我仿佛仍是那個在摩托車上睡著了,讓爸爸不得不用一只手托住的孩子,今朝唯愿再年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