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睢寧中等專業(yè)學校 何 福
互動是指實際的學習生活中教師與學生之間互相交流,互相促進,從而推動彼此間情感與思想的交流,以此為途徑傳遞信息。從而促使師生之間互相影響的過程。由于受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影響,中職語文教學存在很多的問題,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和教學內(nèi)容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同時,學生的語文學科基礎知識比較薄弱,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從而使教師的教學效果不佳。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課堂中應加強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從而促使學生提升學習效率。
第一,學生主體,教師主導。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逐步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在課堂活動中起到指導和引導的作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發(fā)揮其主體作用,進行積極探索、獲取知識、質(zhì)疑、提升能力等學習活動。
第二,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有缘慕虒W模式要求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從單向輸出知識的模式,逐步轉(zhuǎn)變?yōu)閷W生與學生之間互相輸入輸出,教師與學生之間雙向的輸入輸出,從而使教學課堂成為一張互動交流的網(wǎng)絡,有利于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第一,角色扮演。由于語文教材中有角色感較強的戲劇、小說等文章,教師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來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性。因此,教師應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組織學生在教材內(nèi)容的基礎上進行角色扮演,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例如,教師在講解《紅樓夢》中林黛玉進賈府這一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這一情節(jié)進行角色扮演。使學生能夠充分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教師可充當旁白,從而引導學生能夠深刻了解人物性格,教師與學生在揣摩人物的教學活動中。增強彼此之間的交流,從而使教學的有效互動性得以增強,從而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1]。
第二,繪圖式。由于教育改革的深入,不僅要求學校對學生進行知識的教授,更要求學校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從而促使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實施有效的互動性。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根據(jù)所學內(nèi)容進行繪畫,從而使學生加強對課文的理解。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要求教師進行泛讀,學生通過教師的范讀,提煉文章的中心思想。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嚴重地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因此,教師應更新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采取更為凸顯學生主體、更為靈活的教學方式,有效地師生互動,能夠使中職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新課標的改革,要求確立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教師通過組織學生進行自主的課堂討論,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自己主動地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促使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進行討論,從而加強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例如,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可以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在課前提出問題,從而促使學生帶著問題朗讀課文。學生與教師互相探討文學作品的內(nèi)容,教師組織學生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從而增強師生的有效互動。使學生在與教師的互動交流中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培養(yǎng)開放性思維,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討論中,真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達到有效的師生互動[2]。
教師在中職語文教學的課堂中,應創(chuàng)造良好、和諧的課堂氛圍。設立有效的問題,促使學生進行思考,從而提高課堂的管理水平。教師重視與學生之間的感情交流,促使學生提升學習效率。例如,教師在講解《人生三步驟》一課時,可以在課前播放汪峰的“怒放的生命”這一歌曲。引導學生產(chǎn)生情感共鳴,教師在及時提出問題,“人生的意義,在于追求精神上的完善還是物質(zhì)上的享受?”。通過這樣的問題設立,使學生進行充分的思考,促使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對于人生這一主題,學生會有不同的觀點和看法。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在引導學生進入文本的解讀中,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深層次的理解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師的引導下,教師與學生之間搭建良好的交流平臺。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師通過課堂提問這一教學方式,從而提升課堂的管理水平[3]。
【結 語】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互動性教學方式將成為課堂教學方式中的重要方式之一。加強中職語文課堂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使學生與教師充分參與到語文課堂之中。因此,要求教師應當積極地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更新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生活中。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為互動性的教學方式提供良好的平臺,從而促使學生提升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