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瑩
摘 要:文章以謝功成合唱組曲《江漢行》——湖北民歌改編的合唱作品為例,結合筆者多年排演實踐,探析作品的地方特色、意蘊內(nèi)涵及本然詮釋。
關鍵詞:合唱指揮;湖北音樂;巴楚文化;荊楚民歌;
謝成功改編:無伴奏合唱套曲了《江漢行》“打工喊號子,下田打鑼鼓,上山唱山歌,逃荒也有三棒槌?!卑统嗣褡孀孑呡呍谔斓厝松駮尺_合一的關照系統(tǒng)中孕育著乙方分外靈美的浪漫精神與熱情追求,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創(chuàng)造出了豐富多彩的民歌。無伴奏民歌合唱套曲《江漢行》是著名作曲家謝成功教授1959年春,以湖北江漢平原的六首民歌編創(chuàng)而成。本套曲依序為《薅草歌》、《采蓮》、《種棉田》、《唱起來跳起來》、《踏車歌》、《打硪歌》,表現(xiàn)出該地區(qū)人民生活勞動時的場景。為獲得忠實、突出民間音樂上的某些地方特色和韻致,運用純粹的無伴奏人聲來進行表現(xiàn)。根據(jù)湖北沔陽“反照花臺”改編而成的第二首《采蓮》(女生合唱),其音樂語匯精煉細膩,曲調(diào)旋律俏皮活潑,女生獨有的純凈、細膩、空靈、甜美的音色等,在姐妹采蓮的場景中得以充分展現(xiàn)。排練時需要把握住這首作品獨有的節(jié)奏感、旋律美以及沔陽地區(qū)方言的特色尤為關鍵。無伴奏合唱的訓練,除了音準,最為關鍵的是作品速度與各層次音樂音響之間的銜接關系。旋律的橫向感、線條感、流動感在此以其特定形態(tài)來表現(xiàn)特定內(nèi)容。如,“蓮藕水底栽吔”、“荷花水上開吔”,“風吹荷花動吔”等,作曲家在句首巧妙地運用附點十六分音符與等分十六分音符節(jié)奏的同音反復,來模擬劃槳時湖水的蕩漾波動,在排演處理時,就要把同音反復的部分按照大線條的處理方式依次漸強直至句尾。又如,這里原譜中句尾本沒有跳音、頓音等標記,但筆者在排練實踐中將其處理成跳音斷開后,使得前面旋律的lega-to一氣呵成,順勢帶出“載吔”、“開吔”、“動吔”,更能體現(xiàn)出劃槳年輕女子俏皮活潑的形象,作品中大量出現(xiàn)了“吔”、“咳”、“呦”、“吙”等語氣詞,均可處理為跳音。再如,其中第27、28小節(jié)卡農(nóng)式的輪唱,處理好兩聲部間的層次織體,可以增加弱起漸強的變化,僅突出“摘”及“又”字,力度從p-mp-mf直至第29小節(jié),四個層次力度上的變化使得女高音與女低音二聲部的對位部分互相模仿、互相追逐、既似對話、又似劃槳競舟,歡聲笑語中道出了姐妹們一起采蓮蓬、摘荷花的歡樂景象。還如,其中“打赤腳”的“腳”字,在當?shù)胤窖灾胁皇瞧胀ㄔ捘畹摹癹iao”,此時應該讀成“Juo”。在排練中掌握特定的地方方言語音,這一地區(qū)性民歌合唱的風格就更加貼近于生活,接近于原貌,使其更具原生民歌的“泥土芬芳”和色彩韻味。合唱套曲《江漢行》的第六首《打硪歌》,為帶男高音領唱的混聲合唱?!疤栕颖緛硎橇钇?,不喊號子打不齊”。它是勞動人民修筑堤壩、挖塘壘堰、挑土打硪時為了統(tǒng)一動作、鼓動勞動熱情而喊唱的一種勞動號子。打硪號子依據(jù)快慢、強弱分“平硪號、高硪號”等,其演唱內(nèi)容可見人唱人,見物唱物,其曲體句式結構以上下句和四句式的單曲最為普遍。本曲根據(jù)沔陽勞動號子創(chuàng)編,全曲速度為小快板,曲調(diào)高亢、豪放、有號召力。眾人一起打硪,并生動地應運而出。此曲作曲家將湖北天門民歌的音調(diào)、沔陽勞動號子運用其中,由于沔陽地區(qū)的打硪號子領唱多采用高八度的“邊音”(即假聲)演唱,在排練男高音領唱部分時還需要借鑒湖南花鼓戲中的真假聲快速交換演唱的技法。越是類似打硪這類力度較強的作品,指揮排練時更要注意強聲弱唱,張弛有度,著重把握住勞動號子時真正的邏輯重音點,不可一味全部是強、喊。領唱時,眾人隨著音樂節(jié)奏甩手,硪不動,眾和時再合力將硪抬起,而后落下。作品出現(xiàn)了大量“也火也火火”“呀火依火咳呀”“咳呀咳”等語氣詞,因此筆者在處理“也火也火火”時,力度盡管標記為f,但其只作為號令、預備,真正更進一步的強在其后“呀火依火咳呀”的“咳呀”處,此處是為硪抬起落下做預備,只需強調(diào)4/4拍的強拍和次強拍,“咳呀”以及“咳呀咳”處每個字力度及時值上都需要格外強調(diào),突出更多喊號子的成分,這樣形成的過渡和對比能更加突出勞動時真正的強,更加貼近于打硪時的勞動節(jié)律?!洞蝽腋琛纷鳛檎亢铣浊督瓭h行》的終曲,作曲家在尾聲67-70小結運用了反復及漸快的手法,“也火也火,呀火依火咳呀”襯詞句反復四次。處理上可在結尾反復后第69、70小結線上運用延音記號,“也火也火”最后的“火”字在強拍上休止,音響即在漸快聲中嘎然而止,干凈明快;緊接最后一句“呀火依火咳呀”如抽刀斷水,更增強了勞動場面的生動性,也為整部作品的終曲結束平添生機與生趣。
在排練初期,不必放聲演唱,避免虛耗精力,可先采用輕聲練習,目的是讓各聲部團員一邊記憶樂譜,一邊將注意力更多地用以體悟、追求音樂的地方風味上來。
排練這些不同時代的湖北作曲家,湖北題材的合唱作品,指揮首先要深入考察和體驗與作品相應得當?shù)仫L土人情,了解自然生態(tài)中地貌、物候、山水、河湖。認知本土民眾人文生態(tài)中的生活、勞作、情感、性格、民族等:進而盡力親訪作品作者,在深入溝通中細心請教,獲得第一手指導性材料,挖掘。完善譜面文本背后豐富的人文信息和更多專業(yè)信息。從而對作品從宏觀到微觀層層布局,來設計作品的詮釋表現(xiàn)。
參考文獻:
[1]謝功成:《愿民歌合唱之花盛開》,《人民音樂》1982年第7期,第15頁。
[2]《中國民間歌曲集成?湖北卷》編委會:《中國民間歌曲集成?湖北卷(上卷)?湖北民歌概述》,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8年版,第4頁。
[3]謝功成編曲、放平詞:無伴奏合唱套曲《江漢行》樂譜《音樂創(chuàng)作》2011年第3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