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敏,張 倩,卞春露*
(中國人民解放軍97醫(yī)院,江蘇 徐州 221004)
臨床上,小兒骨折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包括打架、外傷以及摔倒等,患兒不僅需要承受身體創(chuàng)傷,心理負擔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害怕自己身體難以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進而出現(xiàn)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需要及時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干預[1-2]。為此,本研究主要針對護理干預對骨折患兒術后疼痛及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進行探究,總結如下。
100例骨折患兒于2014年2月~2017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療,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患兒平均年齡(6.25±2.28)歲,平均病程(6.15±2.53)天,共50例,男性39例,女性11例;脛腓骨骨折、尺橈骨骨折、股骨干骨折患兒分別有10例、13例、27例。對照組患兒平均年齡(6.02±3.38)歲,平均病程(6.35±2.08)天,共50例,男性37例,女性13例;脛腓骨骨折、尺橈骨骨折、股骨干骨折患兒分別有12例、17例、21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P>0.05,具有對比價值。
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對患兒病情狀況進行仔細觀察,合理采用抗生素以及活血化瘀藥物對其進行治療;一旦發(fā)現(xiàn)患兒有異?,F(xiàn)象出現(xiàn),便要及時進行處理;合理評估患兒術后疼痛與心理狀況,按照實際情況為其提供相應的護理服務,促使其術后疼痛感得到有效緩解,心理狀況得到改善。
觀察組(綜合護理干預):除了為患兒提供與對照組一樣的護理服務外,還要對其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具體措施為:(1)加強基礎護理干預:完成手術后,護理人員將患兒送回病房之后,要為其提供一個干凈、舒適、溫馨的病房環(huán)境,確保病房內空氣新鮮、流通,對溫度與濕度進行合理調控;如果患兒手術時間較長,那么護理人員要對其下肢進行適當按摩,以此來對血液循環(huán)進行有效促進,防止將其下肢沉重感加重。(2)加強心理干預:手術進行前,護理人員要積極對患兒進行心理疏導,最大程度上促使其不安、緊張的不良情緒減輕,通過看視頻、講故事等方式來促使患兒的注意力轉移,不良心理得到緩解;與患兒家長進行交流與溝通,獲取其配合,對患兒心理狀態(tài)進行共同關注,促使患兒能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治療。(3)加強疼痛干預:科學合理的評估患兒術后疼痛程度,將正確、有效的鎮(zhèn)痛方法告知患兒及其家屬,如果患兒年齡較小,則囑咐患兒家長對其進行仔細觀察,了解患兒不安、哭鬧等情緒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并積極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應對,促使其疼痛感得到有效緩解。(4)指導患兒進行功能鍛煉:護理人員要對患兒進行積極的術后功能鍛煉指導,根據(jù)患兒實際病情,為其制定針對性的術后功能鍛煉計劃,早期主要對肌肉收縮功能進行鍛煉,中期主要是活動關節(jié),后期再慢慢將活動量增加。鍛煉過程中要嚴格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避免運動強度或者運動量過大,對患兒術后恢復造成影響。
(1)采用視覺模擬量疼痛量表對兩組患兒術后24小時、術后48小時的疼痛程度進行測評。
(2)采用DSRSC(兒童抑郁障礙自評量表)與SCARED(兒童焦慮型情緒障礙篩查表)對兩組患兒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價。
觀察組患兒術后24小時、術后48小時的疼痛評分分別為(1.25±0.19)分、(1.02±0.28)分,相較于對照組的(7.25±0.29)分、(5.22±0.22)分更低,P<0.05。
觀察組患兒焦慮情緒評分、抑郁障礙評分分別為(15.25±1.28)分、(12.18±1.08)分,相較于對照組的(28.52±2.98)分、(25.29±2.69)分更低,P<0.05。
一般情況下,骨折本身便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傷患兒機體,再加上手術的影響,會促使患兒的心理負擔加重,促使其出現(xiàn)抑郁、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如果不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 ,則會將其心理負擔加重,阻礙術后骨折恢復,為此,及時對患兒進行科學合理的干預是十分必要的[3]。本研究分別對兩組患兒進行了常規(guī)護理與綜合護理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術后24小時、術后48小時的疼痛評分、焦慮情緒評分、抑郁障礙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可見綜合護理干預能夠顯著降低骨折患兒疼痛程度,將其不良心理狀態(tài)改善。究其原因,這可能是因為綜合護理干預對患兒多方面的需求進行了充分考慮,不僅對其生理狀態(tài)進行了高度重視,而且還加強了對其心理狀態(tài)的關注,采取多種護理措施促使患兒的護理配合度提高,進而有效緩解疼痛,對骨折愈合與血液流通進行有效促進。
綜上所述,護理干預能夠減輕骨折患兒術后疼痛,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存在良好的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