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qū)麗江小學 李獻生
教育的本質是育人,建構孩子的美麗心靈,提升學科素養(yǎng)是我們課堂教學追求的目標。近年來,我市大力推行以“陽光評價沐浴成長”為標識的陽光評價體系,導向學生的學習生活充滿陽光,并具備學習、實踐、合作能力、創(chuàng)新和審美等能力。 “麗心課堂”就是在這要求下建構起來的。它是一種“以人為本,尊重生命,尊重差異,育心育智”的課堂,對學生學業(yè)發(fā)展以及品德形成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麗心課堂教學模式程序:
1.激趣導入、引發(fā)新知:課前趣味導入,激發(fā)學習欲望和學習期待。培養(yǎng)好奇心求知欲。2.自主學習、自學生疑:學生自主學習,提出質疑。培養(yǎng)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3.合作學習、探究解疑:以問題為中心,小組合作探究,嘗試解決疑問。培養(yǎng)探索精神及合作能力。4.展示匯報精講精導:小組展示探究成果,教師精講精導。幫助學生掌握學科思想,建構知識結構,總結學習規(guī)律。5.遷移運用、提升素養(yǎng):鞏固知識,發(fā)展能力,激發(fā)審美與創(chuàng)造能力,形成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下面以四年級下冊《生命生命》為課例,談談麗心課堂教學模式的有效運用。
對身邊事物保持好奇心,對學習產生興趣,積極參與各種學習活動是陽光評價“學會學習”的一項指標要求。課前的趣味導入,能激發(fā)孩子的學習欲望和學習期待,有效培養(yǎng)好奇心、求知欲。
學生齊讀課題《生命 生命》后,老師這樣導入:出示杏林子坐在輪椅上頹廢和痛苦的照片,配著音樂給大家介紹杏林子因患嚴重類風濕關節(jié)炎,在輪椅上坐了整整五十年的不幸遭遇,還動情地讀出了她在日記中因無法忍受病痛而產生輕生的念頭。然后問:從這段日記中,你仿佛看到一個怎樣的杏林子?當學生都在為悲觀頹廢、痛苦絕望的杏林子感到憐憫惋惜時,老師繼而出示了一張杏林子面帶微笑的照片。問:再看著這張照片,你又看到一個怎樣的杏林子?當大家為看到一個開朗陽光、重拾勇氣的杏林子而感到歡欣鼓舞時,老師適時抓住學生情感的契機,出示課文最后一段話說:“后來她用這樣的文字表達了自己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請大家齊讀一遍?!保ㄉx)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xiàn)出無限的價值。于是,我下定決心,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边@樣導入,不僅引發(fā)了學習的興趣,還潛移默化地蕩滌了學生的心靈,在起伏的情感氛圍中開啟了學習之旅。
麗心課堂是“尊重生命”的課堂。它倡導以學生為主體,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努力讓學習成為學生生命存在的重要方式,讓學習成為學生體驗生命快樂的重要內容。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鼓勵學生敢于質疑、自主探究,培養(yǎng)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
如《生命生命》一課,如何讓學生對“生命”這個如此宏大話題有個性的感悟?在本課教學設計中,老師試圖通過“生命是什么?”這個研學問題引領孩子們與文本對話,與作者交流,真切感悟杏林子對生命的思考,從而引發(fā)孩子們對生命的自我感悟。當學生看到了照片中杏林子全新變化時,老師順學而導,問:“此刻,你的心里一定會產生疑問吧?請你根據(jù)杏林子的變化,結合你的預習,提出你的疑問。”在老師的鼓勵下,孩子們敢于質疑并生成了本節(jié)課的探究問題:是什么改變了杏林子對生命的看法?生命到底是什么呢?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研學問題往往能夠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承載著“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教學任務。
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利用多樣化的學習資源與途徑,獨立完成學習任務,是陽光評價“學會學習”的又一指標內涵。麗心課堂還是“育心育智”的課堂,因此,在問題的引領下,需要老師指導學生運用有效的學習方法,通過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嘗試解決問題,獲得知識,提升能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識,為獲得終生發(fā)展奠定基礎。
“生命是什么呢?”老師引導學生運用抓住關鍵的詞語、聯(lián)系生活的經驗,進入角色揣摩杏林子的內心的方法,潛心閱讀批注,與同學合作探究。在感悟“生命是什么”的過程中,學生能緊扣語言文字,抓住一個個標點,一個個詞語,一個個句子去細嚼慢品,反復涵泳,從多角度、深層面地探索出生命的意義。在思維的碰撞中,大家對生命的感悟既多元又深刻。有的同學說,生命就如飛蛾求生般在困境中頑強不息的斗爭;有的同學感悟到生命就如瓜苗生長一樣在逆境中不屈向上;還有同學認識到生命就如同傾聽的心跳一樣,單單屬于自己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麗心課堂是“以人為本”的課堂。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在小組展示探究成果之時,教師要精講精導,在學生思維“山窮水盡”時,給予“柳暗花明”的啟示。為突出重點而講,為突破難點而教,為點撥思維而導,幫助學生掌握學科思想,建構知識結構,總結學習規(guī)律。
如教《生命生命》,當學生紛紛抓住“瓜苗生長”這個事例匯報對生命的感悟時,老師相機出示了一幅從磚縫中鉆出地面的小瓜苗圖片,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情景與學生展開深入的對話:假如你就是那粒香瓜子。我想問問,香瓜子,你披著堅硬而沉重的外殼,為什么要苦苦地鉆出來呢?你生長在磚縫中,沒有陽光、沒有泥土,沒過幾天也會枯死的,這樣的生命還有意義嗎?學生回答是多元的,對生命意蘊的理解是豐富而深刻的。隨著學生的多元解讀,老師一次次隨機引讀:多么頑強的香瓜子啊,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段話;多么樂觀的香瓜子啊,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段話;多么令人敬佩的香瓜子啊,讓我們把這段話背誦下來永遠記住它。反復的品讀,熱愛生命,敢于與惡劣環(huán)境作斗爭的堅定信念就如同一顆香瓜子在學生的心里扎根生長。最后,老師還創(chuàng)設了有效的語言訓練:看著磚縫中的瓜苗,傾聽著它的心音律動,這時的杏林子又會想到什么呢?請你補充說一說。
老師的“推波助瀾”和“指點江山”的精講精導,學生能更好地品味語言,體驗情感,并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有效促進了思維、審美、語言三者和諧共生。
陽光評價要求學生需要具備實踐能力,學會運用已有知識技能和經驗解決實際問題,并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審美修養(yǎng)。教材只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依托,因此,教師要對教材進行二度開發(fā),巧妙地抓住語言學習的“點”,讓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語文訓練,掌握學習規(guī)律,發(fā)展語文能力,激發(fā)審美創(chuàng)造,最終形成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在教學的結尾處,老師設計了小練筆引發(fā)學生對生命的思考:飛蛾求生、瓜苗生長、傾聽心跳這三件事例帶給了杏林子帶來了對生命的感悟和思考,并獲得了生活的力量。學習了課文之后,你們對生命又有什么思考和感悟呢?請你用三兩句話寫下來。有的學生寫道:生命是困境中的奮力掙扎,不屈向上;生命是心中只要有希望,生活就會變得多姿多彩。有的學生寫道“生命是有信心繼續(xù)前行,努力拼搏,好好活下去;也有學生寫道:生命就是珍惜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勇敢地面對事實。還有的學生寫道:一個人的生命只屬于自己,我們必須對自己負責,好好使用生命,讓人生更加有意義。小練筆的訓練極大地提高了學生表達能力,真正體現(xiàn)了“學語言、用語言”的新課程理念。
陽光評價體系下的麗心課堂,還是一種自然的、原生態(tài)的課堂;一種充滿人情之味、人性之美的生命課堂;一種能夠建構美麗心靈,養(yǎng)育美好情操,培養(yǎng)高尚人格的課堂。它能促進教師營造自然、生態(tài)、和諧、共生的教學環(huán)境,真正落實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