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世界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繁榮發(fā)展,眾多英語詞匯涌入了漢語中,豐富了漢語言,但同時我們也要保持漢語的純粹,英語外來詞始終保持補充的地位。
【關鍵詞】漢語詞匯;英語;外來詞
【作者簡介】劉文珍,江蘇省蘇州市工業(yè)園區(qū)工業(yè)技術學校。
詞匯是語言中最活躍的因素,詞匯本身是按照自身的規(guī)律隨時隨地都在變化和調整。隨著全球國際化的發(fā)展,不同語言進入彼此國內(nèi)已是必然現(xiàn)象。現(xiàn)談談漢語中英語“外來詞”。
英國曾憑借其強大勢力影響整個世界,在經(jīng)貿(mào)、科技、文化上影響著漢語,英語外來詞一般會有多種形式在漢語中存在,主要盛行有兩種方式:1. 在漢字形體的掩飾下行使英語賦予它的含義,即音譯詞和一些漢語無實際意義的意譯詞,也包括音譯加表意,如beer(啤酒);2. 明目張膽地以原形原音示人,即字母詞,也包括英漢合成詞,如B超。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科技醫(yī)療
外國的科學技術先進,新發(fā)現(xiàn)、新發(fā)明層出不窮,而漢語中卻沒有現(xiàn)成的詞與之對應匹配,或者匹配的詞用起來太麻煩,索性就用外來詞。如:馬達(motor),盤尼西林(penicillin),凡士林(vaseline),克隆(clone),基因(gene),DNA(脫氧核糖核酸),因特網(wǎng)(internet),賽博(cyber,泛指一切與電腦、網(wǎng)絡技術有關的),艾滋?。ˋIDS:Acquired Immure Deficiency Syndrome,獲得性免疫功能喪失綜合癥),CT(機)(Computerized Tomography,電腦斷層掃描),DVD(Digital Vision Disc,數(shù)字式激光視盤),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術)等。
另外有一些英語外來詞在漢語中也有對應詞,只是因為使用起來比較時髦,所以與漢語平分秋色,如:引擎(engine,發(fā)動機),伊妹兒(E-mail,電子郵件),拷貝(copy,復制)等。
二、商品服務
在當今經(jīng)濟全球化的趨勢下,各國的經(jīng)貿(mào)往來變得日益頻繁,各種各樣的商品遍及全球。英語作為一門全球化的語言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它對漢語的入侵也就勢不可擋。如:可口可樂(Coca-Cola),雪碧(Sprite),耐克(Nike),雅芳(Avon),夏普(Sharp),舒服佳(Safeguard),萬寶路(Marlboro),力士(Lux),VOA(Voice of America,美國之音)……這些漢譯名既保留了英語的音色,又具有漢語的意美,使人們在享受產(chǎn)品的同時不禁浮想聯(lián)翩。
三、文化生活
經(jīng)濟的繁榮與交往的頻繁必然會引起文化和生活上的相互影響,英語外語詞的應用更是普遍與深入。如:拜拜(bye-bye),派對(party,聚會),摩登(modern,現(xiàn)代),嬉皮士(hippy),薩克斯管(saxophone),安琪兒(angel,天使),卡通(cartoon,動畫),迪斯科(disco),丁克家族(dink:double income, no kids),桑拿?。╯auna),霓虹燈(neon),漢堡包(hamburger),太妃糖(taffy),三明治(sandwich),熱狗(hot dog),土司(toast),布?。╬udding),沙丁魚(sardine),香波(shampoo),摩絲(mousse),托福(TOEFL),高爾夫球(golf),VIP(very important person,貴賓),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首席執(zhí)行官),DJ(Disc Jockey,節(jié)目主持人),T恤衫(shirt),等。
四、人名和地名
此類詞語一般采用音譯,是最基本的外語詞來源,其數(shù)量龐大??傮w看來,特別是進入到二十一世紀以來,漢語中的英語外來詞呈現(xiàn)出了新的特點,它們不僅能作為構詞成分批量生產(chǎn)出很多時尚詞匯,而且還可以作為詞根隨意組詞,表現(xiàn)出強勁的生命力。如“吧”,來自英語的“bar”,有一個義項是“柜臺”,引申為專售酒類的柜臺,后來再引申,就成了一個飲酒的特殊場所,譯為漢語就是“吧”;“酒吧”解放前上海就有,但在新時期,“吧”表現(xiàn)出了極強的生命力,派生出了如“迪吧、話吧、街吧(路邊的酒吧)、琴吧、陶吧、網(wǎng)吧、茶吧、樂吧、書吧、玩吧、布藝吧、電視吧、懷舊吧”等。此外,它還可以作詞根生成許多合成詞,如,“吧男、吧女、吧蠅、吧臺、吧娘、泡吧”等。又如“的”,是英語中的“taxi”經(jīng)轉粵語“的士”而來,如今它的家族已發(fā)展壯大,形成了“摩的、面的、板的、馬的、轎的”等一系列成員,還有一些合成詞,諸如“的哥、的姐”。還有一例,“酷”,來自英語的“cool”,本義是涼爽,漢語翻譯成“酷”,很絕妙,其本義給人的感覺與其引申義都與“cool”類似。
如今“酷”已經(jīng)成了一個有很強構詞能力的新語素,如,酷男、酷女、扮酷、裝酷、酷斃等。
另外一個特點是,大部分詞都具有鮮明的時代色彩,時尚氣息很濃。時尚猶如曇花,轉瞬即逝,那么這些外來者是否會有如此命運、能否在歷史的土壤中扎根也是未知數(shù)了,因為語言是隨時代發(fā)展而發(fā)展的。
英語外來詞不僅給漢語帶來生機與活氣,豐富了漢語的表現(xiàn)力,開闊了我們的思維,也使得我們接受外界新鮮事物的速度加快了。但我們不能一味的只追求時尚而忽視了漢語表現(xiàn)力的發(fā)掘。我們還應該重視漢語,學好中文,取各家所長以補自家所短,讓漢語走向世界,把漢語發(fā)揚光大。
參考文獻:
[1]宋子然.漢語新詞新語年編(1997-2000)[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