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洋
摘 要:高中計算機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技術更新較快、未來應用非常廣泛的一門學科,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雖然在理論知識教學方面具有一定優(yōu)勢,但是在學生實際操作能力上較為欠缺,不利于學生對該課程的掌握。構建任務驅動教學方法,通過完成具體的學習任務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到達掌握知識要點和鍛煉實際操作能力的最終目的。
關鍵詞:任務驅動;高中計算機教學;課堂效果
在信息時代,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到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它不僅推動了社會的發(fā)展,還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因此,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工作當中,計算機的應用對每一個人都是一種必備的技能。在學校教學工作中,計算機教學更加需要與時俱進,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以及實踐能力的優(yōu)秀人才,而縱觀我國傳統(tǒng)的高中計算機教學模式,大都是按照固有的教學思路傳授學生理論知識,學生從簡到難循序漸進地掌握計算機知識,但是對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操作能力并沒有徹底得到改善,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積極進行高中計算機教學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適應時代發(fā)展、滿足社會建設需求的人才。
一、任務驅動教學方法介紹
任務驅動教學主要是通過在學習過程中構建任務活動,讓教師和學生進行互動,在強烈的問題驅動下,學生可以對身邊的學習資源充分利用,圍繞任務開展一系列的學習活動,自主探索問題的解決方式和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為學生提供體驗實踐的情境和感悟問題的情境,然后教師對學生任務的完成結果和學習過程進行檢驗和總結。在整個任務完成的過程中,任務被攻克和完成的過程能夠讓其獲得較大的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從而激發(fā)學生更大的求知欲望。由此可見,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一次重大變革,改變學生以往被動式的學習狀態(tài),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釋放,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精神。而計算機教學本身具有知識更新速度快、應用范圍廣、實踐性強等特點,學生學習計算機不能單靠死記硬背,因此,建構探究、實踐、思考、運用、解決問題的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對高中計算機教學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二、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構建策略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高中計算機教學已經不僅僅是傳授學生計算機理論知識和程序訓練,順應時代的發(fā)展要求高中計算機教學必須以計算技術應用能力和人文素質培養(yǎng)相結合,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高中計算機課程主要分為信息技術基礎、算法與程序設計、多媒體技術應用、網絡技術應用、數據管理、人工智能初步六大模塊,每個模塊2學分,其中信息技術基礎是必修,算法與程序設計、多媒體技術應用、網絡技術應用、數據管理以及人工智能初步為選修,必修2學分,科目內選修2學分,共計4學分,還有跨領域選修X學分。高中計算機課程設置不僅強調了信息基礎知識的學習,還注重技術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的雙重構建。
1.創(chuàng)設情境
創(chuàng)設情境是高中計算機教學中的關鍵部分,通過真實的學習情景可以使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更加透徹,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創(chuàng)新欲望。在高中計算機教學過程中,需要創(chuàng)設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習者帶著問題和任務進入計算機學習情境當中,使抽象的計算機學習變得更加直觀和形象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使其更加積極主動地去了解知識背景,收集相關素材,尋找問題的最佳解決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讓學生不斷地去聯想,喚起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有關的知識、經驗及表象,從而使學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學習資源與經驗去鞏固和強化所學到的新知識,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
2.確定問題
在創(chuàng)設好的情境下,鼓勵學生自主分析任務,強化實踐操作能力。選擇與情景密切相關的主題作為計算機學習的中心內容,讓學生身臨其境,解決一個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問題的解決是給學生一個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讓學生更加自主地進行計算機知識學習,在這種前提下,學生會更主動、更廣泛地激活原有知識和經驗,理解、分析并解決當前問題,問題的解決為新舊知識的銜接、拓展提供了理想的平臺,通過問題的解決來建構知識,正是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精髓所在。
3.自主、互動學習
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區(qū)別于傳統(tǒng)被動式教學方法,整個教學活動都是學生和教師互動完成的,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通過獨立思考和協(xié)同配合,讓學生掌握如何獲取有關的信息資料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組建學習小組,學生彼此之間的討論和交流是完全開放和自主化的,小組內不同觀點的產生和討論,可以加深每個學生對當前問題的解決方案。
4.效果評價
學習效果的評價主要包括對學生是否完成當前問題的解決方案的過程和結果的評價,讓學生對自身所掌握的知識有一個更加全面和系統(tǒng)的認識,同時也是對學生自主學習及協(xié)作學習能力的評價,注重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對其充分肯定,保護學生的自尊心,通過評價讓學生體驗到成功和學習的樂趣。
綜上所述,計算機技術是學生未來社會發(fā)展的核心技術,因為在高中計算機教學工作中,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適應時代發(fā)展、滿足社會建設需求的人才。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嚴重阻礙了教學改革工作的進程,因此需要加強新的教學方法和思想在高中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通過在實踐中的應用可以使學生自身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獲得釋放,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探索和創(chuàng)新精神,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王少鹍.任務驅動教學法的設計與實施探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1).
[2]李飛.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的運用與探討[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4(3).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