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北龍港小學 羅九艷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促使學生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提高包括口語交際能力在內的各種語言能力,讓學生學會傾聽、表達和交流,學會如何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與社會交際。因此,教師可以采用多種形式的拓展訓練,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有效訓練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教育家李吉林首先提出了情境教學的方法,主張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設立情境的方式引起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在口語交際訓練中,也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優(yōu)化教學效果。教師可以采用語言描述、多媒體展示、角色扮演和模擬場景的等方式營造生活化情境,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口語交際之中。
在學習《二泉映月》一文之時,教師可讓學生以“我喜歡的中國聲音”為主題進行口語交流,說說自己喜歡的民族樂器、民間音樂等。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教師給學生設置了學習情境,給其播放了《二泉映月》等民樂,并且展示了二胡、琵琶等傳統(tǒng)樂器。在此基礎上,學生的積極性被激發(fā)了出來,想起了曾經(jīng)聽過的音樂,看見過的樂器。在交流活動中,學生暢所欲言,說出了很多和中國傳統(tǒng)音樂有關的話題。如有學生講述自己喜歡傾聽琵琶的聲音,給人清脆的感覺。還有學生講述了自己曾經(jīng)學習揚琴的過程,給其他的同學介紹了揚琴的演奏技巧。還有學生講述了自己傾聽民族音樂的感受,認為在傾聽《賽馬》之時,仿佛看見了萬馬奔騰的場面。大家積極地投入到交流之中,課堂氣氛一下子變得沸騰起來。
在口語交際訓練時,部分學生因為個人性格問題很難積極投入到交流話題之中,設置情境的方式能讓學生放下思想包袱,產生主動想說的欲望,讓口語交際的教學效果有所提升。
口語交際要想獲得更好的效果,則要建立在多元拓展互動的情況下,教師除了要激發(fā)學生相互之間多說多交流以外,還可以將互動形式加以拓展,親自參與到學生的互動討論之中,又或邀請一些嘉賓參與到討論之中,這些嘉賓可以是學生的同齡人,可以是老師或家長,也可以是社會上的成功人士等。
在學習《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我最愛的一本書”主題交流活動,讓學生在交流中說說自己最喜歡的一本書,簡單介紹這本書的內容,并說說自己喜歡這本書的原因。為了促進師生互動,教師可以用拋磚引玉的方式,先介紹自己喜歡的書籍,如介紹《愛的教育》一書對自己教育事業(yè)的影響等。在學生互動交流之時,若遇到學生發(fā)表的觀點存在問題,教師也不易直接否定,而應該站在平等的位置加以引導。如有學生提出自己最喜歡看玄幻小說《斗破蒼穹》,因為主人公在成為廢人之后得到了寶物,最終修煉成功,看著很過癮。教師此時可以適當加以引導:“如果光光只是得到寶物,他一定能修煉成功嗎?他是否經(jīng)歷了什么困難,他又是如何戰(zhàn)勝困難的呢?”這能引導學生思考,讓其意識到頑強的斗志才是主人公成功的關鍵。
口語交際要求學生有較強的應變能力,而這種能力的提升必須建立在多元互動交流的基礎上。教師若親身參與其中,則要注意和學生建立平等互動的關系,切不可采用指教、教訓的方式,這樣會影響互動的效果。
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化教學的策略,而教育家杜威也認為教育即生活,兩人的觀點有異曲同工之妙。在訓練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之時,教師也要將學生的生活和訓練內容結合起來,讓學生嘗試通過交流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在學習《愛如茉莉》之后,教師讓學生嘗試以小組為單位,將家長請到小組中參與互動交流,說說父母對孩子付出的愛,也說說自己對父母感到不滿的地方,家長和孩子開誠布公,互相交流心聲。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克服了不敢表達想法的問題,而且還促使學生和其家長之間更為親密,讓學生體會到父母養(yǎng)育自己的不容易。如有學生提出:“媽媽每天都那么早叫我起床,可是我根本就起不來,能讓我多睡一會嗎?”有學生則提出:“你有沒有想過,你媽媽那么早叫你起來,她自己起得會比你更早?!痹搶W生此時也有所感悟:“是啊,我起來之后,媽媽已經(jīng)將早飯做好,她一定起得比我更早?!痹谄渌瑢W的鼓勵下,該學生雖然害羞,還是向媽媽表達了感謝,母子感情更為親密。
小學生正處于想象力活躍的階段,但是口語能力不佳,則影響學生表達自我的效果,讓學生抓住每一次生活中的機會嘗試表達自我,這不僅能提高其口語能力,更能促使去養(yǎng)成樂觀自信的性格。
學者徐美娟在研究小學生口語交際活動之時提出,這是一種雙向互動交流活動,學生交際能力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教師要通過各種形式的拓展活動讓學生從不敢說變成主動開口。教師可以通過設置交流情境,組織互動交談,開拓生活空間等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展開口語交際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