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靖江市城北小學 周 燕
伴隨著素質教育的逐步深化,其更加注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使得美術學科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急需引起教師們的關注及重視。至此,小學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結合教學需求、學生學情等,實現“趣味化”探索,使有效教學得以落實,將學科價值發(fā)揮到最大。因此,本文將以此為話題,對其的實踐路徑進行研究,希望對相關工作的展開發(fā)揮出借鑒價值。
美術本身就是一場視覺盛宴,通過觀看、欣賞,學生可以在局限的空間內體會大千世界的奧秘、美妙,以充分地發(fā)展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等,使自身得以更好的發(fā)展。至此,小學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以趣味教學為導向,致力于教學情境的構建,達到一個激趣的效果,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保駕護航。
例如,對于小學生這一群體而言,其是活潑好動、天性活潑的,對于一些未知事物、新鮮事物有著較強的好奇心、求知欲,這都是其的特征所在。至此,小學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的過程中,巧妙地結合學生學情,實行“趣味化”探索,可以更好地符合學生的興趣點,使其在興趣的驅動下投入到課堂中,使課堂氛圍更加生動、活躍,促使高效課堂得以真正地構建。在講解《卡通 卡通》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借助于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來深化學生的學習體驗,使有效教學得以真正地實現。比如,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現階段的興趣點,在課前導入這一環(huán)節(jié)中,以多媒體在為載體,播放一些《熊出沒》、《喜羊羊與灰太狼》的片段等,以此來集中學生的專注力,為后續(xù)教學的展開提供保障;而在這之后,教師就可以以設問的方式,將學生帶入到知識探究中,如“在這兩部動畫片中,你最喜愛的角色是哪一個呢?能說一說喜愛的原因嗎?”“你還知道哪些動畫片、卡通人物呢?可不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呢?”等,充分地激發(fā)起其的想象力、聯想能力,使課堂更加生動、有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對于美術學科而言,其不應該是講解型的課堂,而是要充分地激發(fā)起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啟發(fā)其的思維、情感等,使其收獲更多[3]。至此,在實踐教學中,教師也應強化自身的認知,并要借助于角色互換的方式,來增強師生互動,實現趣味教學,使最終教學達到一個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學生,特別是小學生,其在開展學習活動的過程中,自信心是至關重要的,只有擁有了自信,其才能在學習中收放自如、游刃有余,消除緊張感、乏味感等,使學習效果達到預期。至此,在美術教學中,通過教師的“趣味化”探索,就可以使學生的學習形式得以創(chuàng)新、豐富,使其在與教師、同伴的交流中解決困惑,使學習的自信心、成就感得以全方位的增強,使其對美術學習產生興趣,為其后續(xù)的深入性學習打下基礎。在折紙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將角色互換這一形式引入進來,以此來增強學生的學習趣味,使教學效果得以強化。比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先預留出10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其按照書中的步驟自主進行折紙等,使其的動作能力得到鍛煉;在這之后,教師再對學生的折紙成果進行檢查,并找尋到折紙最成功的學生,到講臺前扮演“小老師”的角色,在教師的輔助下,教其他學生折紙,使教學得以開展下去。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可以大大地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成就感、表現力、勇氣等,使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得以進一步地增強,將趣味教學這一目標真正地落到實處。
針對于小學生而言,其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天性,那就是愛玩、活躍。至此,小學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的過程中,為了促使趣味教學的構建,就可以結合其的這一特點,將職業(yè)扮演這一游戲融入其中,幫助學生進一步地舒緩學業(yè)壓力,使趣味教學得以真正地實現。
例如,在新課改不斷推進的背景下,各式各樣的教學方法、形式也紛紛涌現而出,為教師教學活動的展開提供了更多的保障。而在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中,通過教師的“趣味化”探索,就可以使教學形式得以創(chuàng)新、豐富,如合作教學、情境教學、多媒體教學等,使學生在局限的空間、時間內收獲更多,使教學效果得以顯著性的升華。在講解《形形色色的人》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借助于職業(yè)扮演的方式,推動教學活動的開展,使教學的趣味性得以增強。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身的愛好、特點,來自行的選擇所要扮演的人、職業(yè)、角色等,并制作出相應的頭像,來開展一個小型的T臺秀,以此來增強教學趣味,使教學目標得以落實。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可以使學生的參與性、積極性得以增強,使課堂更加活躍、生動,為有效教學的實現提供保障。
另外,新課改也推崇學生以合作的方式來開展學習。至此,在美術教學中,教師也應意識到這一點,發(fā)揮引導作用,促使學生們實現分工合作,以在增進生生友誼的同時,將趣味教學落到實處。
例如,在講解《我設計的車》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以分工合作的方式,以小組為單位,讓每一個小組選擇一種制作方式,并在最后進行課堂展示。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們的創(chuàng)作往往是五花八門的,如拓印、剪紙、繪畫、綜合設計等,進一步地發(fā)展其的思維,使教學變得更有趣、生動,將新課改的所提要求一一的落到實處。在此模式下,可以進一步地增強教學趣味,使學生得以更加全面、綜合的發(fā)展、成長。
綜上所述,小學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的過程中,以新課改為導向,積極的尋求“趣味化”探索,是尤為必要的。在此模式下,不僅可以深化學生的學習體驗,使其的學習趣味得以增強,對于有效教學、高效課堂的構建,也有著不可代替的價值、作用。雖然,從目前的現狀上看,部分教師在此方面的意識還比較淡薄,但我確信,只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使這些問題得到解決,使教學活動得以持續(xù)、穩(wěn)定、有效地開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