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實驗學(xué)校 劉林濤
中學(xué)生作文中,描寫是一個難點。描是描繪,寫是摹寫。描寫就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狀態(tài)具體地描繪出來。這是一般記敘文和文學(xué)寫作常用的表達方式。描寫的作用是再現(xiàn)自然景色、事物情狀,描繪人物的形貌及內(nèi)心世界,使人物活動的環(huán)境具體化。這個描寫的概念學(xué)生也懂,但是落實到作文實踐,就有問題了,學(xué)生還是不會描寫。到底怎樣解決這一問題?學(xué)生找到一個描寫的對象,如何進入描寫呢?不急,你要學(xué)會這兩種功夫,準(zhǔn)備三個道具。
定身就是固定身體不能行動。定身法就是先使描寫對象靜止,然后再細細描繪對象的外貌、形狀、顏色等。定身法是孫悟空的絕招,在作文上也可以使用。要求學(xué)生在描寫時,學(xué)會孫悟空的定身法,對要描寫的對象吹一口仙氣,說:定。正在奔跑的小狗,風(fēng)中搖曳的花兒,正在做飯的媽媽的雙手,張大嘴說話的老師的嘴……就在一瞬間靜止了。你就慢慢地看,細細地描吧。仔細想想,哪一篇文章的細節(jié)不是寫作者在描寫時把描寫對象給定住去描寫呢?當(dāng)然這種定住的描寫都是在想象中完成的,想象讓描寫對象更清晰更自由更容易把控。
你要學(xué)會掌握鏡頭播放技術(shù),根據(jù)需要加快或放慢描寫對象的速度。描寫一般使用的是慢鏡頭,放慢的目的是便于清楚地看到事物在動態(tài)中的具體變化是怎樣的。比如描寫“正在奔跑的小狗”,你要放慢鏡頭,讓小狗速度變緩,這樣才能看清小狗在奔跑的過程中,身體上有各個部位的變化,如前后腿是如何交錯的,還有狗耳朵晃動的樣子,狗尾巴甩動的姿勢就一目了然了。這樣,描寫也就有個抓手。否則,狗在你眼前一晃而過,你只有一句“狗跑得真快”,下面就沒話說了。因為速度快的你根本看不清楚它是怎么跑的。我們在影視劇中看到的緊急場面都是通過慢放來完成的。慢放讓我們看清了描寫對象的各個方面的變化,如果通過文字來描述,也是通過文字的慢放描寫來體現(xiàn)過程。
三個道具又是什么呢?
第一種道具是一副3D眼鏡。
3D電影風(fēng)靡影院,在漆黑的影院里帶上3D眼鏡,平面的熒幕上就出現(xiàn)了類似于現(xiàn)實中的事物一樣,立體感極強。我們描寫事物,但是這個事物在我們漆黑的心里,不在眼前。為了看清描寫對象的樣子,我們需要一副3D眼睛來幫忙探照。一首歌里說“借我一雙慧眼,讓我把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那好,戴上3D眼鏡就相當(dāng)于借你一雙慧眼了,再結(jié)合“定身大法”、“慢鏡頭技術(shù)”,把描寫對象“定住”或“放慢”。比如朱自清的《春》,作者從春草、春花、春風(fēng)、春雨等各個方面描寫春到來的特點。這樣,我們就可以把描寫對象的各個方面各個角度看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甚至可以把描寫對象隨意翻轉(zhuǎn),拆分,一切任我們擺弄。 比如,魯迅的《故鄉(xiāng)》中對閏土和楊二嫂的描寫,為了讓讀者全面了解二人形象,分別描寫了他們二十年前后的生活模樣。這樣形成對比,就使我們清晰的感受了那個年代二人的命運變化。
在具體描寫的時候,你還得有一把放大鏡。你拿著它,要善于尋找描寫對象身上的某個特點來體現(xiàn)你的描寫目的和你對他的情感。放大鏡不僅讓你看清描寫對象,更重要的是要你去夸大描寫的對象,要讓描寫對象在你眼中變異,變得不同尋常起來。比如《三峽》中寫描寫三峽夏天的水的流速大,這樣寫道: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這是何等的快,何等的險??!如果只是照實描寫,那就成了說明,不能體現(xiàn)你的情感了,所以放大鏡還有變色鏡功能,要用有色眼睛來待描寫對象,要體現(xiàn)你的喜歡或厭惡。魯迅“放大”長媽媽的睡相,就是為了體現(xiàn)他的憎惡。不如原文中寫道:一到夏天,睡覺時她又伸開兩腳兩手,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擠得我沒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經(jīng)烤得那么熱。推她呢,不動;叫她呢,也不聞。……但到夜里,我熱得醒來的時候,卻仍然看見滿床擺著一個"大"字,一條臂膊還擱在我的頸子上。我想,這實在是無法可想了。
這個道具是極其重要的。沒有其,上面所有的功夫和道具都是鏡中花水中月,就是存在也無意義了。心,統(tǒng)治一切,敏感,感受一切,所以我們必須要有一顆敏感的心。我們生來就是多愁善感的。如果你覺著自己的心麻木了,你就是要多感受生活,多閱讀,多獨處,自己多去反芻、咀嚼自己的生活或別人的生活。慢慢地讓自己麻木的心變得重新敏感起來。用心感受的例子最典型的就是朱自清《背影》了,文中作者寫道: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墒撬┻^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段描寫父親背影的句子感動了多少人。如果沒有一顆敏感的心是不會寫得這么細膩的。
寫文章,只有通過描寫,才能做到“繪聲繪色”“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生”“歷歷在目”“惟妙惟肖”。這是因為作者通過具體的形象化的語言寫人、狀物,把客觀對象寫得有聲、有色、有昧、有形,使人有親臨其境、如睹其人、如聞其聲、如嗅其味、如見其色、如歷其事的感覺。
而上文所論述的描寫的兩“功”三“道”,其實是一種描寫的思考方式和進行具體的操作的一個抓手,真正的細節(jié)描寫如何去細化,去分類,去實踐,這要靠平時的觀察和練筆來完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