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我國黃金周假日旅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2018-01-28 18:33:48劉澤華章錦河
    文景 2017年3期
    關鍵詞:黃金周旅游制度

    楊 嫚 劉澤華 張 瑜 鄭 藝 章錦河

    (1.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 2.南京大學人文地理研究中心 江蘇南京 210023)

    引言

    以休假制度為代表的國家政策直接促進了黃金周假日旅游的形成和發(fā)展。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為進一步拉動消費,黨中央、國務院把旅游業(yè)確定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國務院于1999年9月18日修訂發(fā)布了《全國年節(jié)及紀念日放假辦法》,開始實施黃金周制度,2000年6月21日國務院指出黃金周制度“極大地激發(fā)了人民群眾的旅游熱情,國內旅游空前火爆”,要“切實抓好假日旅游工作”,其后又于2007年12月14日和2013年12月11日兩次對《全國年節(jié)及紀念日放假辦法》進行修訂,形成了春節(jié)、國慶兩個7天長假和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五個3天的長周末的假日格局。2012年7月開始實施重大節(jié)假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的政策,也對我國假日旅游市場有較大影響。

    自1999年“十一”黃金周起,我國黃金周假日旅游已經歷十幾年的發(fā)展,在我國旅游業(y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時黃金周制度具有明顯的中國特色,我國黃金周期間出現(xiàn)短時間、高強度、全國范圍的假日旅游流是世界旅游業(yè)中較為獨特的旅游現(xiàn)象。黃金周假日旅游受時間、空間、信息等各項條件的制約,具有與一般時段旅游現(xiàn)象不同的特征,而已有的相關理論在解決黃金周假日旅游流問題時存在著較大的局限,因此黃金周假日旅游現(xiàn)象甫一出現(xiàn),就受到各界特別是旅游學界的關注,成為我國旅游研究的熱點,取得了較為豐富的研究成果。但目前有關我國黃金周假日旅游的研究成果仍以國內為主,仍然是較為年輕的學術領域,有待進行回顧和總結,以進一步明確研究發(fā)展方向。

    一、研究背景與資料來源

    1.黃金周假日旅游

    2000年6月國務院發(fā)布的《關于進一步發(fā)展假日旅游若干意見的通知》中使用了“假日旅游黃金周”的概念,并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學者們把黃金周期間的旅游現(xiàn)象稱為“黃金周假日旅游”或簡稱為“黃金周旅游”,與之相關的休假制度也被稱作“黃金周制度”。由于黃金周假日旅游是我國假日旅游乃至假日經濟的主體,所以學者們在進行“假日旅游”或“假日經濟”的研究時,其研究對象也僅專指“黃金周”時段的假日旅游現(xiàn)象。國內學者們使用的以上各個概念,其內涵基本一致,本文也不再做明確區(qū)分。

    黃金周時段是旅游業(yè)中的“特殊時段”,因此有學者把黃金周旅游流稱為“特殊時段旅游流”,有學者從持續(xù)時間角度認為黃金周旅游客流是典型的“短期旅游流”,有學者針對客流強度,把“客流的高峰過于集中為特征的假日旅游”稱為“假日旅游高峰”或“峰值期”,或稱之為旅游流的“井噴現(xiàn)象”。

    2.文獻資料來源

    在中國知網(CNKI)的中國學術文獻出版總庫中以“黃金周”和“旅游”為主題詞進行組合搜索,文獻類型選擇研究論文(期刊、論文集、會議論文、學位論文),得到相關文獻1 538篇;以“假日旅游”為主題詞進行搜索,得到相關文獻806篇;合并兩次搜索結果中重復的文獻,共得到相關文獻1 921篇;對其中發(fā)表在具有較高權威性和影響力的期刊上的論文進行篩選,共得到較高水平的代表性論文61篇,本文重點對它們進行分析。

    二、研究文獻的總體特征分析

    1.主要文獻期刊源

    61篇論文共刊發(fā)在31份期刊上,主要來自旅游類、高校學報類和地理類3類期刊,刊發(fā)論文數量分別為20、18、16篇,而經濟類期刊僅刊發(fā)了4篇,統(tǒng)計類刊物刊發(fā)2篇,綜合類刊物刊發(fā)1篇。表1列出了提供文獻在2篇及以上的主要期刊源。

    表1 研究文獻主要來源Tab.1 The main literature sources

    2.研究主題及年度載文量變化分析

    通過對61篇論文進行梳理,發(fā)現(xiàn)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3個主題領域,分別為假日旅游可持續(xù)發(fā)展、休假制度對旅游系統(tǒng)的影響、假日旅游市場及旅游流研究(見表2)。論文發(fā)表總數未呈現(xiàn)出顯著的年度變化規(guī)律,但不同領域的論文發(fā)表數量呈現(xiàn)出明顯不同的趨勢,其中對黃金周假日旅游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研究呈減少趨勢(見圖1)。

    表2 各研究主題文獻數量統(tǒng)計Tab.2 The literature numbers of diff erent research topic

    續(xù)表

    圖1 2000—2014年各研究領域載文數量Fig.1 The paper numbers of diff erent research topics in 2000~2014

    3.研究方法

    除1篇綜述論文外,其他60篇論文中使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的分別為25篇和35篇。其中定性研究論文逐漸減少,而定量研究論文逐漸增多(見圖2)。學者們在進行黃金周假日旅游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時,多使用定性研究方法,20篇論文中有18篇;進行黃金周假日旅游市場及旅游流研究時則多使用定量研究方法,前者18篇論文中有12篇,后者22篇論文中有21篇。

    圖2 不同年份的研究方法對比分析Fig.2 The comparison analysis of research methods among different years

    25篇定性研究論文中有16篇使用描述性分析,其他9篇論文通過建立相關指數或者理論模型進行規(guī)范分析。這9篇論文集中在休假制度對旅游系統(tǒng)各要素的影響和黃金周假日旅游可持續(xù)發(fā)展兩個領域,學者們構建了黃金周制度路徑依賴系統(tǒng)概念模型、擁擠成本模型、閑暇時間約束模型、游客出行選擇模型、列昂惕夫投入—產出模型等模型,以及使用均勻化指數、碎化指數、風險效用函數等進行研究(見表3)。

    35篇定量研究論文中官方渠道和問卷調查是學者們收集數據的主要途徑,互聯(lián)網、股市也成為研究所需的數據源,另外有學者并未明確說明數據來源(見表4)。學者們使用的數據處理與分析方法有指數分析、數理統(tǒng)計分析、模型構建3類(見表5)。其中指數分析主要應用在假日時段旅游流時空特征、假日時段公路免費政策的影響、休假制度對旅游需求的影響等研究領域,學者們共使用了18種指數;數理統(tǒng)計分析主要應用在休假制度對居民感知及出游行為、旅游經濟、旅游需求的影響、假日旅游者特征等研究領域;在假日旅游可持續(xù)發(fā)展、休假制度對旅游經濟的影響、假日旅游流預測、假日旅游市場競爭等研究中,學者們使用的模型有引力模型、動態(tài)面板數據模型、旅游生態(tài)足跡模型、灰色預測模型、旅游市場競爭態(tài)轉移模型等(見表5)。

    表3 規(guī)范研究使用的指數和模型Tab.3 The Index and Model of normative research

    表4 定量研究文獻的數據來源Tab.4 The data source of literature with quantitative approach

    表5 定量研究文獻使用的數據分析方法Tab.5 The data process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 with quantitative approach

    4.實證研究的案例地選擇

    進行案例地實證研究的論文共有36篇,各研究領域的論文數量有較大差異(見表6)。在大尺度(全國、省級)上,學者們的研究內容為休假制度的影響、假日旅游流時空特征及預測;在城市尺度上,研究內容主要為假日時段旅游流時空特征及預測、假日旅游者行為特征、假日制度對居民感知及行為的影響等3方面,案例地均為我國的熱點旅游城市;在景區(qū)尺度上,案例地大多為全國假日辦重點監(jiān)測的景區(qū),其中選擇單一景區(qū)和多個景區(qū)進行比較分析的論文分別為4篇和8篇,主要研究內容有假日時段旅游流時空特征、假日制度對旅游需求的影響、假日旅游市場特征等。

    表6 案例地空間尺度Tab.6 The spatial scale of case area

    三、研究內容述評

    如前文所述,國內學者對黃金周假日旅游的研究集中在3個主題領域,現(xiàn)對其研究內容進行分析。

    1.黃金周假日旅游可持續(xù)發(fā)展

    黃金周假日旅游在促進我國旅游業(yè)及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同時也引發(fā)了各類問題,因此假日旅游可持續(xù)發(fā)展成為學者們關注的熱點領域,主要包括假日旅游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休假制度設計及完善研究、假日旅游的生態(tài)影響研究等。

    (1)黃金周假日旅游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國內眾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假日旅游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假日旅游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措施,相關成果主要集中在2006年之前,且多為從宏觀角度進行描述性的定性研究,如多位學者認為假日旅游存在主要景區(qū)景點超載嚴重、環(huán)境破壞嚴重、交通住宿緊張、旅游服務質量差等各種問題,并提出了實行游客引導與分流、優(yōu)化旅游產品、加強行業(yè)管理、進行宏觀調控、加強信息預報、改革休假制度等對策;趙全鵬研究了三亞市2000年春節(jié)黃金周假日旅游市場供需矛盾,發(fā)現(xiàn)價格調控措施對海南省整體假日旅游經濟反而有不良影響;卞顯紅重點分析了2000年“五一”及“十一”黃金周的游客量大幅波動現(xiàn)象,認為應調整旅游發(fā)展策略,并加大帶薪休假制度的執(zhí)行力度;王曉峰和馬耀峰認為信息化建設是假日旅游發(fā)展的關鍵,強調應當運用GIS技術、網絡技術和面向對象技術等信息化手段建立假日旅游客流中長期預測系統(tǒng)。有學者則聚焦于景區(qū)超載問題,如樊信友認為黃金周期間景區(qū)超載會產生規(guī)模不經濟;朱玉芳分析了河南嵩山景區(qū)少林寺景點黃金周旅游客流特征,提出了旅游容量可供選擇的閾值標準以及容量管理調整措施。也有學者認為黃金周假日旅游將趨于理性,如李俊認為旅游者旅游消費的理性化、旅游理念更新以及心理因素等導致“旅游規(guī)避”現(xiàn)象,即回避常規(guī)的長假旅游,在旅游時間、方式、線路等方面有所改變;楊軍則認為黃金周旅游供求關系的平衡將逐漸恢復,黃金周旅游的特殊性將逐漸消失而歸于平常。李幼常在分析相關研究成果后認為學者們應進一步探討假日旅游對旅游地社會文化的影響,并對如何減少黃金周假日旅游的負面影響進行研究。

    有多位學者通過建立經濟模型對假日旅游現(xiàn)象進行規(guī)范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假日旅游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對策,如齊子鵬和張薇建立“正常經濟”模型、假日經濟模型和投入—產出模型,認為政府應該在發(fā)展旅游產業(yè)方面給予政策扶持和政策傾斜;賀小榮認為旅游“擁擠成本”可解釋黃金周假日旅游的外部不經濟現(xiàn)象,可采用行政、經濟、法律等各類非市場措施來進行矯正;豐廣建立了閑暇時間和收入水平雙約束下消費者選擇的模型,認為黃金周假日經濟只能對小群體(城鎮(zhèn)居民高收入者)產生較大的假日經濟效應,應采取措施提升假日經濟對國民經濟發(fā)展的貢獻。

    (2)休假制度設計及完善研究

    休假制度是國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的休假制度是引發(fā)假日旅游現(xiàn)象的重要因素之一,學者們從我國的公眾節(jié)假日制度修訂完善、推行帶薪休假制度等方面,對如何進一步完善我國的休假制度進行了專門研究,另外也有學者在研究假日旅游其他問題時對假日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建議。如程遂營和楊勁松等學者提出把傳統(tǒng)節(jié)日定為國家法定假日,這與我國政府2007年對《全國年節(jié)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修訂較為一致,而王敬武在對取消“五一”黃金周制度進行分析后認為我國的假日旅游理論發(fā)展嚴重滯后于旅游實踐。

    在推行帶薪休假制度方面,學者們存在不同的觀點。如王興斌和余杰認為應全面推行與國際接軌的帶薪休假制度;閻友兵和王忠則認為強制性的帶薪休假尚不具可行性,應在先行試點后逐步向全國推行;李俊鵬和徐紅罡建立黃金周制度路徑依賴系統(tǒng)概念模型分析后認為黃金周制度并非我國最優(yōu)選擇,但是已經陷入路徑依賴的鎖定狀態(tài)(Locked—in),短時期內取消會由于巨大的機會成本而變得困難重重,因此黃金周制度在相當一段時期仍將繼續(xù)推行。

    (3)黃金周旅游的生態(tài)影響

    雖然眾多學者認為旅游客流高峰對目的地環(huán)境破壞嚴重,但對假日旅游的生態(tài)影響的專門研究較少。謝朝武和鄭向敏從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和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角度對假日旅游高峰對我國旅游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不利影響做了定性研究,并提出了時間分流、客源分流、信息分流、價格分流和景區(qū)分流等對策;魯豐先等測算了黃金周期間嵩山景區(qū)游客的人均旅游生態(tài)足跡,發(fā)現(xiàn)其遠高于“區(qū)域本底生態(tài)足跡”,影響因子有旅游流的規(guī)模、旅游者消費水平與消費模式、旅游者空間行為、旅游政策與戰(zhàn)略導向等。

    2.休假制度對旅游系統(tǒng)的影響

    閑暇時間是旅游需求得以實現(xiàn)的必要條件之一,休假制度的改革改變了居民閑暇時間的總量和結構,從而對旅游系統(tǒng)的各要素均有重大的影響。學者們主要探討了休假制度對居民出游行為、旅游需求、旅游經濟以及旅游業(yè)各部門的影響;而重大節(jié)假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的政策對我國假日旅游的影響明顯,學者們也對其進行了研究。

    (1)休假制度對居民出游行為的影響

    1999年第一次改革休假制度對居民出游行為的影響并沒有引起學者們的重點關注,而在2007年再次進行休假制度改革后,學者們選取多個熱點旅游城市,就新休假制度對居民出游行為的影響進行研究。如汪德根等以上海、杭州和蘇州3市為案例地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取消“五一”長假對居民休閑旅游影響較小,對長途探親或遠程旅游的實際影響并不大;王琪延和龔江輝對比2006年和2008年兩次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滲透效應”削弱了小長假的價值,新休假制度沒有對北京居民的短途旅游產生明顯的促進作用;王偉紅則認為新休假制度下短線游增加,遠程游將集中在“十一”、春節(jié)、帶薪年休假;王瑩和徐東亞對杭州旅游者進行調查后發(fā)現(xiàn)新休假制度實施后人們的出游意愿更加強烈,出游空間距離縮短,更喜歡與家人一起出游,并以自助式旅游為主。

    (2)休假制度對旅游需求的影響

    休假制度對旅游需求影響研究的成果也出現(xiàn)得相對較晚,對1999年第一次改革休假制度的研究成果在2006年才出現(xiàn),如劉澤華等分析中山陵、明孝陵、靈谷寺歷年的客流量后認為黃金周制度對旅游需求增長的作用明顯,同時使旅游目的地客流的年內分布有所改變;張朝枝和保繼剛分析武陵源的歷年客流量后認為休假時間的集中化趨勢增加了該時段的客流量,但對全年的客流季節(jié)性并無顯著影響,同時“黃金周”效應開始外溢為“黃金月”。而2007年再次改革休假制度后的次年就出現(xiàn)相關研究成果,如郭曉東等認為新休假制度可優(yōu)化我國的旅游流時空結構,提高居民旅游時間分布的碎化程度與均勻程度,形成中遠程客流與近程客流平分秋色的空間格局;李飛則對比國家假日辦106個重點監(jiān)測景區(qū)的客流量數據后發(fā)現(xiàn)“五一”黃金周景區(qū)荷載率與往年相比并無變化,而“十一”黃金周景區(qū)荷載率達到新的高峰值,所以國家縮短“五一”大長假,增加3個小長假,并沒有達到平抑“十一”黃金周長假出游高峰的預期目標。

    3.休假制度對旅游經濟的影響

    休假制度對旅游經濟的影響如何,學者們的研究結論不盡相同,如張旭昆和徐俊通過建立閑暇時間約束模型分析認為“假日經濟”現(xiàn)象是因閑暇時間充分集中而引致的消費熱潮,是一種短期經濟行為;而閻友兵和王忠分析1999—2009年黃金周國內旅游份額、國內旅游消費指數和國內旅游貢獻率后發(fā)現(xiàn)旅游黃金周對旅游業(yè)的貢獻巨大,發(fā)揮了重大的經濟功能;廖凱等對1989—2007年全國31個省市的面板數據進行分析后發(fā)現(xiàn)黃金周制度作為政策變量對國內旅游收入增長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1)休假制度對旅游產業(yè)部門的影響

    學者們分析了休假制度對酒店業(yè)、旅行社業(yè)等旅游產業(yè)部門的影響,如張信東等發(fā)現(xiàn)“黃金周”事件對旅游酒店板塊上市公司價值增長有短期正面效應,但從長期和總體來看,負面效應更加明顯;李丹等認為旅游黃金周給旅行社帶來了巨大效益,但也給旅行社造成了巨大壓力;余杰認為2007年休假制度的改革促進了短線旅游發(fā)展,但也使“五一”長假商機減少,“十一”、春節(jié)將面臨更大的旅游危機;許曦發(fā)現(xiàn)小長假制度的實施對重慶旅游業(yè)發(fā)展總體影響不大,而且各部門受到的影響各不相同。

    (2)重大節(jié)假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的影響

    “重大節(jié)假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的政策,對我國假日旅游的影響較大。學者們對此進行了研究,如楊曉霞等分析2008—2012年間我國大陸28個省級行政區(qū)“十一”黃金周的旅游收入,發(fā)現(xiàn)“免費政策”對全國假日旅游經濟具有強度有限的正向拉動作用,且在各省區(qū)間的差異較大,而近半數省區(qū)存在逆向拉動作用;而學者們分別通過游客出行選擇模型、效用函數和風險效用函數進行分析,認為高速路免費政策導致社會福利的極大流失,并降低了個體消費者的效用水平和收益。

    4.假日旅游市場及旅游流研究

    學者們主要對假日旅游的市場特征和游客行為特征、假日旅游流時空特征及影響因素、假日旅游流預測進行了研究。

    (1)假日旅游市場特征研究

    學者們從多個角度對假日旅游市場特征進行研究,如魏遐和吳必虎對1999年國慶假日旅游市場分析后發(fā)現(xiàn)旅游有效供應不足、供需矛盾存在于多方面;李景宜分析我國9個重要山地旅游地后發(fā)現(xiàn)交通區(qū)位、資源稟賦、基礎設施、社會經濟是影響黃金周市場競爭態(tài)和市場類型的重要因素;徐菲菲等分析2001年黃金周南京旅行社出游廣告后認為應在制度改革、產品創(chuàng)新和廣告表現(xiàn)3個方面加以改進;劉澤華等分析南京市中山陵景區(qū)客源市場空間結構后發(fā)現(xiàn)“五一”小長假客源更多集中在近程,“十一”黃金周及暑假時段則遠程客源比例增加,而距離、人口、收入3個因素對旅游地客流量的影響程度依次減小。

    (2)假日旅游中的游客行為特征

    學者們通過問卷調查,對黃金周期間國內多個熱點旅游城市的游客行為進行研究,如孫優(yōu)萍分析了2001年黃金周期間杭州游客的社會經濟特征以及對杭州旅游產品的總體評價和對周邊地區(qū)旅游資源的認知度;王一兵對2005年“五一”黃金周期間在煙臺8個風景區(qū)的游客進行調查分析,發(fā)現(xiàn)收入、旅游成本及景區(qū)的旅游價值是影響黃金周旅游消費決策的決定性因素;李瑛和張龍通過對西安地區(qū)2006年“五一”黃金周游客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出游動機、目的地停留時間、伴游人數等因素決定了旅游者的出游模式、花費模式和花費水平,且不同旅游方式的花費水平差異明顯,西安地區(qū)國內旅游市場以中低消費游客群為主體。

    (3)假日旅游流時空分布特征及影響因素

    假日旅游流時空特征及影響因素的研究是高峰期景區(qū)容量管理的基礎,但相關研究成果遲至2010年才出現(xiàn),如劉澤華等以北京市、黃山市、西安市以及云南省各景區(qū)為案例,發(fā)現(xiàn)受資源、區(qū)位及交通條件的影響,形成黃金周旅游客流時間分布對區(qū)域旅游空間結構的響應現(xiàn)象;多位學者選取陜西關中地區(qū)各景區(qū)以及西安市13家景區(qū)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各景區(qū)黃金周旅游流都會出現(xiàn)井噴現(xiàn)象,區(qū)位條件、交通、資源稟賦以及旅行社推薦和個人行程安排等因素共同影響景區(qū)客流量的時空變化,景區(qū)系統(tǒng)等級結構具有明顯的分形特征;梁增賢和保繼剛發(fā)現(xiàn)深圳華僑城主題公園黃金周旅游流時間集中性較低,而受主題公園類型、市場結構和氣候要求等因素的影響,客流波動存在明顯差異;李偉等對武漢市18個主要旅游景區(qū)進行分析后發(fā)現(xiàn)旅游目的影響旅游流時空分布特征,同時也發(fā)現(xiàn)旅游流空間分布對區(qū)域旅游地理結構的響應現(xiàn)象;李志飛和夏磊發(fā)現(xiàn)我國“十一”黃金周旅游人數一直穩(wěn)步增長,空間分布呈現(xiàn)由沿海向內陸遞減的交叉梯形格局,并具有明顯的分形特征。

    對假日旅游信息流的研究近年也開始出現(xiàn),如林志慧等發(fā)現(xiàn)47個百強景區(qū)的黃金周旅游信息流呈現(xiàn)明顯“井噴現(xiàn)象”,網絡關注度均偏向黃金周前期,且“十一”期間較“五一”期間偏向更明顯;王碩等發(fā)現(xiàn)廬山、華山、八達嶺長城等景區(qū)黃金周內的游客量變化特征相似,均呈現(xiàn)倒U形特征,且各景區(qū)網絡關注度與客流量之間具有較強的相關性。

    (4)假日旅游流預測研究

    假日旅游流預測是進行高峰期客流管理和調控的基礎,學者們應用不同的預測模型進行研究,如王道林建立灰色模型對全國黃金周旅游人數及收入進行預測;王景艷和化存才應用二次函數模型和凸分布函數模型,分析并預測了云南各旅游片區(qū)的春節(jié)黃金周客流量和床位出租率;雷向杰等通過建立模擬方程和修訂方程重點分析了降水對西安黃金周旅游的影響,認為可以通過黃金周天氣預報對國內旅游收入和游客人數進行預估;王煉和賈建民發(fā)現(xiàn)結合了網絡信息搜索的旅游需求預測模型能夠對短期、景區(qū)層次的旅游需求進行及時、準確的預測。

    四、研究結論和啟示

    1.研究結論

    近年來,我國學者對黃金周假日旅游的研究已經取得豐富的成果。本文通過對中國知網(CNKI)的中國學術文獻出版總庫中檢索到的1 921篇文獻進行篩選,選取較高水平的61篇論文作為研究文本,運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對文獻期刊源、研究主題、研究的年度變化趨勢、研究方法、研究案例地、研究內容等信息進行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我國學者對黃金周假日旅游的研究成果主要發(fā)表在旅游類、高校學報類和地理類3類期刊上。學者們主要關注假日旅游可持續(xù)發(fā)展、休假制度對旅游系統(tǒng)的影響、假日旅游市場及旅游流研究等3個領域,其中對黃金周假日旅游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研究呈減少趨勢,而關于休假制度對旅游系統(tǒng)的影響、假日旅游市場及旅游流的研究近年來逐漸增多。研究方法上,定性研究論文逐漸減少,而定量研究論文逐漸增多;部分定性研究的論文通過建立相關指數或者理論模型進行規(guī)范分析,在定量研究中官方渠道和問卷調查是學者們收集數據的主要途徑,互聯(lián)網、股市也成為研究所需的數據源;主要分析方法有指數分析、數理統(tǒng)計分析、模型構建三類。實證研究的案例地空間尺度以城市和景區(qū)為主,其次為全國、省域尺度或者多城市的區(qū)域尺度;在不同空間尺度上,研究重點也有所差異??傮w來看,本文的研究結果能夠在客觀上反映我國黃金周假日旅游的研究成果現(xiàn)狀,對國內開展此類研究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隨著我國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旅游客流高峰已漸趨常態(tài),已有對黃金周假日旅游的研究成果可為非假日時段的旅游管理與調控提供理論借鑒,也可為其他系統(tǒng)應對需求短期暴增時段內的突發(fā)事件提供借鑒。

    2.研究啟示

    我國黃金周假日旅游正面臨著新的形勢和機遇,如2014年8月國務院在《關于促進旅游業(yè)改革發(fā)展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加快落實職工帶薪年休假制度”以及“建立健全旅游景區(qū)突發(fā)事件、高峰期大客流應對處置機制和旅游安全預警信息發(fā)布制度”等要求,并于2014年9月撤銷全國假日旅游部際協(xié)調會議,將其職能并入新建立的國務院旅游工作部際聯(lián)席會議等。

    而綜觀我國黃金周假日旅游的研究成果,學者們在部分研究領域仍未取得共識,而且未來可從以下內容和角度,進一步深入拓展研究:

    (1)休假制度的設計和完善仍缺乏公認的研究結論,因此在新形勢下對公眾節(jié)假日制度的修訂完善以及落實帶薪休假制度的措施等領域,加強理論探討和實證研究,為我國假日旅游的健康發(fā)展提供理論指導,是我國旅游學者面臨的迫切學術任務。

    (2)已有的黃金周假日旅游研究集中在對旅游系統(tǒng)的影響方面,多從經濟、產業(yè)的視角進行,但仍存在深入分析的余地。筆者認為可以在以下兩個方面形成突破:第一,黃金周內需求短期暴增對于旅游系統(tǒng)中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和行為主體的影響;第二,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和行為主體對于黃金周的應對措施。例如,對國內某些目的地、景區(qū)成功應對黃金周高強度客流量的措施進行總結,可以為其他系統(tǒng)應對需求短期暴增時段內的突發(fā)事件提供借鑒,如體育事件、節(jié)慶旅游等。

    (3)文化演變的研究多需要較長的時間尺度,相對而言,黃金周周期較短,由于時間尺度的不對稱,基于社會文化的角度對黃金周進行的研究較為薄弱。但黃金周現(xiàn)象現(xiàn)已趨于常態(tài),并且隨著國民旅游需求的進一步增長,黃金周中存在的問題會日益凸顯,未來有必要加強基于社會文化角度對黃金周的研究。

    黃金周對游客產生的社會文化方面的影響往往被忽略。黃金周對旅游目的地產生的社會文化影響往往是學術研究的聚焦所在,主要影響具體表現(xiàn)為破壞了區(qū)內的文化民俗傳統(tǒng),影響了區(qū)內的旅游文化環(huán)境,給目的地社區(qū)居民帶來不便,如交通擁擠、物價上漲以及可能造成的犯罪率增加等。

    (4)已有研究的案例地多為熱門旅游城市以及高級別景區(qū),未來需加強對各類型、各等級旅游目的地的研究;從研究尺度上,需要加強對微觀時空尺度假日旅游流特征及預測的研究;并在智慧旅游時代新形勢下加強對假日旅游流大數據的分析以及旅游信息流的研究。

    (5)我國的假日出境旅游流對世界旅游業(yè)的影響將日益顯著,在休假制度不變的情況下,中國游客出境主要集中在黃金周的時間模式隨著出境游市場規(guī)模膨脹將表現(xiàn)得更為突出。但對我國假日出境旅游各領域的研究尚屬空白,如假日出境旅游市場結構的變化,假日出境旅游流對目的地國家的經濟、社會文化、生態(tài)3方面的影響,假日出境旅游流的時空特征等方面?!包S金周”期間閘涌式出游將給出境旅游的經營者和接待地帶來巨大壓力。假日出境旅游流對目的地國家的經濟負面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資源和設備短期投資以及就業(yè)等方面,例如在沒有長期穩(wěn)定雇員情況下難以保證服務和產品的質量標準等。而生態(tài)方面的影響則表現(xiàn)為大量游客的進入增加了常規(guī)基礎設施和服務的壓力,造成了交通擁擠、干擾野生動物、步道踩踏和侵蝕及垃圾等問題。

    本文的研究同樣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研究樣本來源僅限于中國知網上搜索到的期刊文獻,數據廣度有所欠缺。在后續(xù)的相關研究中,可以對研究樣本做進一步的拓展,并且增加相關國外文獻的對比分析;在研究方法上以描述統(tǒng)計為主,下一步可以嘗試運用高級統(tǒng)計分析方法,如內容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文本分析法等;在研究內容上,側重于對樣本研究方法和內容的梳理,未來可以增加對樣本引用情況的分析,對研究內容做進一步的拓展。

    [1]程遂營.基于旅游活動背景的我國現(xiàn)行休假制度芻議[J].人文地理,2006,21(5):51~54.

    [2]李幼常.黃金周假日旅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綜述[J].旅游學刊,2006,21(11):12~18.

    [3]王興斌.中國休閑度假旅游的必由之路:從黃金周到帶薪休假[J].旅游學刊,2002,17(4):51~54.

    [4]閻友兵,王忠.關于旅游黃金周的戰(zhàn)略思考:基于統(tǒng)計分析的視角[J].軟科學,2007,21(4):93~97.

    [5]李?。S金周“旅游規(guī)避”及對策探討:2005年黃金周旅游市場動態(tài)分析啟示[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1(5):73~78.

    [6]楊軍.黃金周旅游的理性回歸[J].旅游科學,2005,19(1):48~51.

    [7]雷向杰,張文靜,趙曉萌.降水對西安黃金周旅游影響的模擬評估研究[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43(1):133~138.

    [8]廖凱,徐虹,楊威,等.黃金周休假制度對我國旅游業(yè)發(fā)展影響的實證研究[J].旅游學刊,2009,24(10):12~18.

    [9]李俊鵬,徐紅罡.路徑依賴中的黃金周制度研究[J].旅游學刊,2008,23(3):68~83.

    [10]劉澤華,張捷,史春云,等.黃金周制度對旅游需求影響的實證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06(8):84~87.

    [11]李丹,劉曉萍,楊悅.黃金周對中國旅行社業(yè)的影響及其未來發(fā)展趨勢[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5):44~47.

    [12]王瑩,徐東亞.新假日制度對旅游消費行為的影響研究:基于在杭休閑旅游者的調查[J].旅游學刊,2009,24(7):48~52.

    [13]楊曉霞,唐飛,向旭,等.收費公路免費對假日旅游經濟的拉動作用研究:以2012年“十一黃金周”為例[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5(10):133~139.

    [14]陳春琴,肖洪根.淺析假日旅游可持續(xù)發(fā)展[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5):69~73.

    [15]汪德根,章錦河.假日旅游經濟負面影響的對策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1,29(3):362~366.

    [16]李芳,齊雪青.淺析我國假日旅游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旅游科學,2001,15(1):10~13.

    [17]趙全鵬.三亞“價格調控”假日旅游供需矛盾的利弊及對策[J].旅游學刊,2000,15(4):9~13.

    [18]卞顯紅.我國假日旅游發(fā)展中的問題與對策初步研究[J].廣西師范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18(3):48~52.

    [19]王曉峰,馬耀峰.我國假日旅游發(fā)展對策研究[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5(4):471~474.

    [20]張信東,宋鵬,秦旭艷.旅游經濟增長點分析:基于黃金周效應的實證[J].旅游學刊,2008,23(10):16~22.

    [21]劉澤華,張捷,吳小根,等.特殊時段旅游客流時間分布對旅游地理結構響應研究:以北京、黃山、西安TDD黃金周旅游客流為例[J].人文地理,2010,25(1):129~133.

    [22]劉澤華,顧宗欣,王楠楠,等.閑暇時間約束對中山陵景區(qū)國內客源市場空間結構的影響[J].地理研究,2013,32(9):1737~1746.

    [23]李志飛,夏磊.中國特殊時段旅游流時空分布特征研究:以“十一”黃金周為例[J].旅游學刊,2013,28(10):37~46.

    [24]王碩,曾克峰,童潔,等.黃金周風景名勝區(qū)旅游客流量與網絡關注度相關性分析:以廬山、華山、八達嶺長城風景名勝區(qū)為例[J].經濟地理,2013,33(11):182~186.

    [25]李偉,胡靜,陸汝瑞,等.基于旅游目的的特殊時段旅游流時空分布特征研究:以武漢市為例[J].經濟地理,2013,33(1):180~186.

    [26]賀曉慧,白凱,衛(wèi)海燕,等.西安特殊時段旅游流規(guī)模分形結構特征研究:以“十一”黃金周為例[J].干旱區(qū)地理,2011,34(5):858~865.

    [27]劉澤華,Haitao Li,史春云,等.短期旅游流時間分布對區(qū)域旅游空間結構的響應:以云南省黃金周旅游客流為例[J].地理學報,2010,65(12):1624~1632.

    [28]謝朝武,鄭向敏.假日旅游高峰對旅游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及對策分析[J].旅游科學,2001,15(3):33~35.

    [29]魏遐,吳必虎.峰值期國內旅游市場供需關系研究:以1999 年國慶假日旅游潮為例[J].人文地理,2000,15(6):29~33.

    [30]張子競,馬耀峰,白凱.陜西關中地區(qū)旅游流“井噴效應”的時空演變規(guī)律[J].資源開發(fā)與市場,2011,27(4):363~365.

    [31]趙安周,白凱,衛(wèi)海燕.西安旅游流“井噴”的時空分布特征研究[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1(9):39~47.

    [32]林志慧,馬耀峰,劉憲鋒,等.旅游景區(qū)網絡關注度時空分布特征分析[J].資源科學,2012,34(12):2427~2433.

    [33]樊信友.風景區(qū)旅游環(huán)境容量的經濟學分析:兼論黃金周規(guī)模經濟現(xiàn)象[J].資源開發(fā)與市場,2004,20(2):90~92.

    [34]朱玉芳.旅游景區(qū)核心景點旺季時段旅游容量閾值管理研究:以河南嵩山景區(qū)少林寺景點為例[J].林業(yè)經濟,2011(10):83~86.

    [35]齊子鵬,張薇.論假日經濟內涵、特征及其與假日旅游之聯(lián)系[J].旅游學刊,2001,16(4):31~33.

    [36]賀小榮.我國假日旅游市場外部不經濟的表現(xiàn)及對策[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2,31(6):83~86.

    [37]豐廣.假日經濟模型分析及其開發(fā)利用對策[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3(3):43~46.

    [38]楊勁松.國外休假制度及其對中國的借鑒[J].旅游學刊,2006,21(11):19~24.

    [39]王敬武.由“五一”黃金周調整引發(fā)的理論思考[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8(3):38~42.

    [40]余杰.論假日制度調整對我國旅游業(yè)的影響[J].重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17(5):59~61.

    [41]魯豐先,秦耀辰,徐兩省,等.旅游生態(tài)足跡初探:以嵩山景區(qū)2005年“五一”黃金周為例[J].人文地理,2006,21(5):31~35.

    [42]汪德根,陳田,劉昌雪,等.發(fā)達地區(qū)居民對節(jié)假日調整影響休閑旅游的感知分析:以上海、杭州和蘇州為例[J].地理研究,2009,28(5):1414~1426.

    [43]王琪延,龔江輝.新休假制度對北京居民旅游活動影響的實證分析[J].旅游學刊,2009,24(9):43~47.

    [44]王偉紅.新休假制度對我國居民出游行為的影響及旅游業(yè)應對策略[J].旅游科學,2009,23(6):62~68.

    [45]張朝枝,保繼剛.休假制度對遺產旅游地客流的影響:以武陵源為例[J].地理研究,2007,26(6):1295~1303.

    [46]郭曉東,肖星,房亮.新休假制度對國內旅游流時空結構及旅游開發(fā)的影響分析[J].旅游學刊,2008,23(5):38~41.

    [47]李飛.新休假制度對“黃金周”旅游客流的影響及其政策意義:來自國家假日辦重點監(jiān)測景區(qū)的證據[J].旅游學刊,2009,24(6):12~18.

    [48]張旭昆,徐?。M的閑暇時間約束模型與假日經濟現(xiàn)象[J].經濟評論,2001(5):45~48.

    [49]廖凱,徐虹,楊威,等.黃金周休假制度對我國旅游業(yè)發(fā)展影響的實證研究[J].旅游學刊,2009,24(10):12~18.

    [50]許曦.小長假制度實行對旅游業(yè)的影響及對策分析:以重慶市為例[J].江蘇商論,2010(5):101~103.

    [51]陳豪,王宇熹,李春曉.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引導假日旅游供需平衡研究[J].旅游學刊,2014,29(1):83~91.

    [52]高磊,龐守林,成小平.黃金周高速路免費的消費者效用風險[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7(1):21~26.

    [53]李景宜.“黃金周”山地旅游市場競爭態(tài)及其轉移研究[J].山地學報,2002,20(5):531~535.

    [54]徐菲菲,何太蓉,劉慶友,等.黃金周旅游廣告探究[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4(5):80~83.

    [55]孫優(yōu)萍.黃金周杭州旅游客源社會經濟結構分析研究[J].統(tǒng)計與信息論壇,2003,18(1):27~30.

    [56]王一兵.基于隨機效用模型的黃金周旅游需求分析[J].統(tǒng)計與決策,2006(12):59~61.

    [57]李瑛,張龍.國內客源市場旅游目的地花費模型的構建:以西安“五一”黃金周為例[J].旅游學刊,2007,22(6):25~30.

    [58]李瑛,劉科偉.旅游目的地區(qū)域國內旅游花費的差異性分析:以西安市五一黃金周為例[J].人文地理,2008,23(1):115~118.

    [59]梁增賢,保繼剛.主題公園黃金周游客流季節(jié)性研究:以深圳華僑城主題公園為例[J].旅游學刊,2012,27(1):58~65.

    [60]王道林.灰色理論在黃金周旅游人數及旅游收入預測中的應用[J].泰山學院學報,2004,26(6):6~9.

    [61]王景艷,化存才.春節(jié)黃金周云南旅游片區(qū)人流量的模型分析[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8(S1):15~18.

    [62]王煉,賈建民.基于網絡信息搜索的旅游需求預測:來自黃金周的證據[J].系統(tǒng)管理學報,2014,23(3):345~50.

    [63]李仁杰,傅學慶,張軍海.非物質文化景觀研究: 載體、空間化與時空尺度[J].地域研究與開發(fā),2013,32(3):49~55.

    [64]Milman A,A Pizam.Social Impacts of Tourism on Central Florida[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88,15(2):191~204.

    [65]厲新建.中國出境旅游市場發(fā)展變化與趨勢[J].人文地理,2006(3):83~87.

    [66]王興斌.“黃金周”利弊參半 帶薪假勢在必行[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4):11~15.

    [67]Baum T,Lundtorp S.Seasonality in Tourism:An Introduction [A].Baum T,Lundtorp S(Eds.).

    Seasonality in Tourism

    [C].Oxford:Pergamon,2001:1~4.[68]Grant M,Human B,Le Pelley B.Seasonality[R].London:British Tourist Authority & English Tourist Board,

    Insights—Tourism Intelligence Papers

    ,1997 :5~9.

    猜你喜歡
    黃金周旅游制度
    “黃金周”,復活
    金橋(2021年11期)2021-11-20 06:37:26
    淺探遼代捺缽制度及其形成與層次
    旅游
    簽約制度怎么落到實處
    構建好制度 織牢保障網
    一項完善中的制度
    春節(jié)黃金周陜西省商家攬金二百一十億元
    旅游的最后一天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海外英語(2013年8期)2013-11-22 09:16:04
    我的黃金周又來了!
    海洋世界(2013年10期)2013-11-21 10:33:56
    扶沟县| 垫江县| 怀仁县| 汾阳市| 大兴区| 陆丰市| 大城县| 渝中区| 澄城县| 闽清县| 玉环县| 凤城市| 孟津县| 普宁市| 新巴尔虎右旗| 鸡东县| 葵青区| 佛坪县| 古浪县| 金山区| 康平县| 南川市| 镇巴县| 高清| 莱州市| 江津市| 上高县| 汕尾市| 大洼县| 通海县| 延庆县| 炎陵县| 濮阳县| 延边| 阜南县| 稻城县| 浦江县| 屏南县| 永修县| 莱阳市| 六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