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侶佐姍
大家都很熟悉西湖邊的雷峰塔和白娘子的神話傳說,你們知道與其隔湖相望的另一座塔嗎?聽說過塔的背后那段真實故事嗎?今天,就請大家進入我的眼睛,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保俶塔坐落在西湖北面寶石山的頂上。和雷峰塔不一樣,它不可以入塔登高,因為它是實心的石塔。保俶塔共有7層,高43米,塔的每層都雕刻著佛像和帶有網格的小門。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塔身是1933年修復過的,遠遠望去像插在山上的一根蠟燭。
塔的名字里有個我們都不很熟悉的字——俶,這個字讀chù,是人名中的字。這個人叫錢弘俶,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吳越國最后一位國王。當時,趙匡胤在北方建立了宋朝,定都在開封,做了皇帝,而吳越國在南方,定都在杭州。趙匡胤想統(tǒng)一全國,就問錢弘俶是否愿意投降,否則就要發(fā)起戰(zhàn)爭。錢弘俶前思后想,最終下了決心:為了百姓能夠平安,天下能夠太平,我就是不當這個國王了,我也心甘情愿。于是,錢弘俶就去往開封,納土歸宋。吳越國的百姓看國王對他們如此關心,很是感激,就在西湖邊上建了一座塔,保佑國王錢弘俶能夠平安歸來,這也是塔名的由來。在開封,趙匡胤接受了錢弘俶的歸順,但是臨走時送他一大包禮物,并告訴他一定要離開開封時才可以打開。錢弘俶在返回杭州的路上打開了包裹,發(fā)現(xiàn)不是金銀財寶,而是一大堆宋朝大臣寫給皇帝的奏折,里面的內容全是“殺錢弘俶”一類的話。能夠安全回來,錢弘俶也很感激皇帝對他的信任。后來,吳越國的百姓們沒有經歷戰(zhàn)爭,城市也沒有被戰(zhàn)火破壞,錢弘俶還被宋朝封為“淮海國王”。
保俶塔歷經千年,人們珍重它。它的故事一代一代地流傳著。它留下了無私與豁達,錢弘俶計較個人得失少,思考百姓多,沒有他當時的顧大局、識整體,就沒有中華的統(tǒng)一;它留下了平安與美麗,歷史上的這次重大的壯舉,換來了這片土地的安寧富庶,換來了當今世人欣然地談笑——“上有天堂,下有蘇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