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潔
運動方法決定以后,就要決定運動量。只有合適的運動量才能較快、較好地產(chǎn)生訓練效果。運動量包括運動強度和時間。強度和時間相互調(diào)節(jié)可以確定運動量的大小。如強度大而時間短,則整個運動量就不大,反之如強度小,但延長運動時間,運動量也可增大。其中運動強度的大小對機體的影響最明顯。如強度太大,雖然時間不長,但已超過了人體所能耐受的界限,則常使身體產(chǎn)生過度反應而引起不必要的損傷。為了確保人體不致因運動而引起損傷,應制訂適合于個體的運動強度。
很多剛接觸健身的朋友都想盡快地看到健身的效果,但是,往往因為運動量的不合理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運動是對人體的一種刺激。這種刺激使人體產(chǎn)生應激反應。刺激的強弱在人體產(chǎn)生的反應各有不同,刺激強度的大小就是運動量的大小:運動量小,刺激強度小,對身體產(chǎn)生的反應就??;運動量適中,刺激強度適中,身體反應就良好;運動量過大,刺激強烈,身體反應也強烈。
運動后,身體恢復所需的時間取決于運動強度和數(shù)量。運動強度大、數(shù)量大,則恢復的時間長。運動強度和數(shù)量的合理組合很重要。進行運動鍛煉時怎樣判斷運動量合適呢?常用的兩種方法比較簡便易行,容易掌握。
一、通過脈搏變化來衡量運動量是否合適。測定脈搏,可在早晨起床前,或鍛煉前和鍛煉后1小時左右進行,以便進行對比。測定時間,可測1分鐘的脈搏。如果運動量小,在鍛煉后1小時以內(nèi)即可恢復到鍛煉前的水平,而且疲勞感覺不甚明顯。如果運動量過大,有時經(jīng)過一夜到次日清晨脈搏還可能未恢復,而且運動量愈大,恢復的情況就愈差。這就是說,運動量過大時,恢復時間顯著延長,而且身體的疲勞感覺非常明顯。在運動量安排得比較適宜時,每天清晨的脈搏比較平穩(wěn),精神也比較飽滿,沒有什么因為運動量不適而引起的特殊感覺。
二、通過主觀感覺來衡量運動量是否合適。主觀感覺,一般包括運動前、運動當中和運動后的感覺。正常人在運動量合適時,工作、學習和勞動起來體力充沛,躍躍欲試,很想?yún)⒓舆\動;鍛煉以后有疲勞感覺,但不影響正常的睡眠和食欲等。有時,肌肉也有輕度疼痛,四肢較沉重,但這些現(xiàn)象經(jīng)過一夜的休息,次晨即可消失,而且身體的機能狀況愈好,則消失得愈快。運動量過大時,次晨起床后就常會感到萎靡不振,周身無力,甚至有頭暈等現(xiàn)象。鍛煉后,常感到極度疲勞,吃不下,睡不好,對鍛煉有厭倦和冷淡的感覺;運動時,很易出汗,這些都說明運動量需要適當調(diào)整。
另外,把握好運動量,使之與人的承受能力相互協(xié)調(diào),達到動態(tài)平衡,運動能力就會得到提高,達到增強體質(zhì)、促進健康的目的。開始時,運動量可以在一個較低的起點進行。例如走步鍛煉的人,開始以70~90步/分鐘走2公里,走完后身體可能會有一些疲勞,身體的生理指標會有些變化,恢復之后,身體處于正常狀態(tài),再進行下一次鍛煉。這樣經(jīng)過6~8周或更長一段時間的適應性鍛煉,若鍛煉后身體感覺比以前好了,身體恢復得比剛開始快,身體的生理指標穩(wěn)定在正常范圍內(nèi),身體完全適應這種運動量之后,就可以提高走步的速度或時間,提高的幅度應以身體能承受為準。如提高到91~120步/分鐘,或是維持原來的速度,增加距離到2.5公里,適應一段時間再提高。當達到理想的運動量時,可以堅持下去,以后根據(jù)年齡和身體情況適當調(diào)整,始終保持適合自己的運動量。
總之,要結(jié)合自己的年齡、性別、運動經(jīng)歷和身體狀況等,掌握運動的起點、每個階段鍛煉的適應時間和每次提高運動的負荷幅度,就不會出現(xiàn)運動過度的現(xiàn)象。寧可起點低一點,適應時間長一點,提高幅度小一點,循序漸進,不要操之過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