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金嶺
(黑龍江職業(yè)學院)
奶牛焦蟲病是由巴貝斯科巴貝斯屬的原蟲寄生于奶牛紅細胞內或血漿內引起的血液原蟲病,又稱“巴貝斯蟲病”或“梨形蟲病”。該病經蜱傳播,也稱“蜱熱”,以高熱、貧血、黃疸和血紅蛋白尿為主要特征,患牛反芻、泌乳停止,食欲減退,消瘦嚴重的牛只可造成死亡,對奶牛養(yǎng)殖業(yè)危害很大。筆者曾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法診治1 例奶牛的焦蟲病,現將診治情況報告如下。
2017年8月,哈爾濱市雙城區(qū)杏山鎮(zhèn)孫某家1 頭4 歲黑白花奶牛,主訴該牛發(fā)病20 多天,發(fā)病初期出現體溫高、氣喘,每天下午癥狀加重,但食欲和反芻表現正常,先后使用幾種退燒、抗菌和抗病毒的藥物,不見好轉且越來越重,后發(fā)展為基本上沒有食欲,也不反芻。經往診檢查所見,病牛精神高度沉郁,消瘦明顯,體溫41.8 ℃,頜下淋巴結腫大,結膜蒼白、黃染;張嘴喘氣,呈明顯的腹式呼吸,聽診肺音有明顯的濕性啰音;采取頸靜脈血觀察,血液稀薄如水,凝固不良;經獸醫(yī)院化驗室血液學檢查,在顯微鏡下1 個視野中有50%~60%的紅細胞內存在梨形蟲蟲體,部分紅細胞已經發(fā)生溶解。
經病史調查、臨床檢查和血液寄生蟲學檢查,確診為奶牛焦蟲病。
血蟲凈(主要成分為三氮脒),按5~7 mg/kg體重用注射用水配成10%的溶液,深部肌肉注射,每天1 次,連用3 天;25%葡萄糖注射液2 000 mL,維生素C注射液200 mL,10%安鈉咖20 mL,混合靜脈注射,每天1 次,連用3天;同時應用中草藥“促反芻散”加減灌服,每天1 付,連用5 天。癥狀明顯好轉,后又經1 個療程治療,病牛痊愈。
中草藥“促反芻散”的組成及用量:榔片50 g,枳實30 g,黨參40 g,白術50 g,香附30 g,川樸40 g,青皮30 g,神曲50 g,甘草20 g。共為細末,開水沖調,候溫灌服。輕者每天1 付,重者每日分早晚各1 付,連用3~5 天。
4.1 本病是由焦蟲在蜱體內繁殖,牛放牧時被蜱叮咬而感染。以散發(fā)和地方流行為主,多發(fā)生于夏秋季節(jié),以7~9月為發(fā)病高峰期。各種品種、年齡的牛只均可感染,多發(fā)生于1~3 歲的牛只,成年牛發(fā)病較少,尤以老弱、消瘦的牛病情嚴重,死亡率較高;2 歲以內的牛只雖較易感染,但癥狀輕,死亡少,易自愈。在疫區(qū)當地牛只發(fā)病率較低,死亡率約為40%;由非疫區(qū)引進疫區(qū)的牛只發(fā)病率高,死亡率可達60%~92%。本病有帶蟲免疫現象,牛病愈后3 個月或更長時間仍可從血液中查出蟲體,但免疫力不穩(wěn)定,在過度使役、飼料成分突變或氣候驟變時可再度復發(fā)。
4.2 本病的診斷首先要進行流行病學調查,了解當地氣候環(huán)境、自然條件、飼養(yǎng)方式等;然后調查蜱的種類,通過蜱的種類調查可以推斷出可能存在的病原。根據患牛的表現進行臨床診斷,雖準確性不高,但在基層有實用意義。必要時可用抗焦蟲藥物(如貝尼爾等)進行治療性試驗,可做出初步診斷。進一步確診需要進行血涂片檢查。
4.3 本病的診斷要點為潛伏期9~15天,突然發(fā)病,成年牛多為急性經過,病初體溫可高達40~42 ℃,呈稽留熱,食欲減退,反芻停止,呼吸加快,肌肉震顫,精神沉郁,產奶量急劇下降。一般在發(fā)病后3~4 天內出現血紅蛋白尿,尿色由淺紅、深紅乃至醬油色,尿中蛋白質含量增高。貧血逐漸加重,病牛出現黃疸水腫,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糞便含有黏液及血液,孕畜多流產。
4.4 血液涂片檢查,可無菌采患牛耳靜脈血抹片,姬姆薩染色,在1 000倍顯微鏡下觀察可見紅細胞大小不均,紅細胞內有環(huán)形、逗點形、桿狀形蟲體,1 個紅細胞內有蟲體1~4個,染蟲率達70%以上,這是最主要且較準確的診斷方法。如果焦蟲處于感染的旺盛期,在細胞外也可能鏡檢到少量的蟲體,同時應注意與邊蟲、附紅細胞體感染相區(qū)別。
4.5 在選用抗焦蟲藥(三氮脒、黃色素、咪唑苯脲及阿卡普林等)其中一種或兩種配合治療的同時,還應采用強心補液等對癥治療,才能獲得更好的效果。如用維生素B12治療貧血,中等個體的牛1 次皮下注射1.0~1.5 mL;有條件的,還可應用輸血療法,效果更好。
4.6 “促反芻散”中所選用的中草藥,具有消積導滯、理氣、寬中和健脾胃的作用,使水谷得以運化,蠕動功能得到恢復。方中榔片除具有驅蟲作用外,其主要作用還可增加唾液分泌和促進胃的逆蠕動,如奶牛恰好利用了此藥這一功能而達到反芻的效果。但臨床應用時最好將榔片的用量控制在50~60 g,即可達到治療作用,不可過量應用。
4.7 本病的預防,應在有蜱的地區(qū)定期滅蜱,牛舍內1 m以下的墻壁,要用殺蟲藥涂抹,殺滅殘留蜱;對牛體表的蜱要定期噴藥或藥浴,以殺滅之;不要到有蜱的牧場放牧,對在不安全牧場放牧的牛群,于發(fā)病季節(jié)前,定期藥物預防,以防發(fā)病。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