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悅然
唐·白居易 離離暑云散,裊裊涼風起。池上秋又來,荷花半成子。
立秋,是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13個節(jié)氣,也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節(jié)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jié)氣,標志著孟秋時節(jié)的正式開始?!扒铩本褪侵甘钊鰜?。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
人們自古就非常重視立秋這個節(jié)氣。據(jù)說,宋代時到了立秋這一天,皇宮內(nèi)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到殿內(nèi),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鼻矬w現(xiàn)著勞動的收獲,是一年中莊稼成熟的重要時節(jié)。農(nóng)耕時代,糧食能否獲得好的收成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人們生活的幸福程度。
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zhuǎn)涼,再由涼轉(zhuǎn)寒的過渡性季節(jié)。我國古代將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笔钦f立秋過后,刮風時人們會感覺到?jīng)鏊?,此時的風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熱風;接著,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chǎn)生;并且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涼風有信,一葉知秋?!彪m然是立了秋,但夏天還沒有真正地離開,秋天就這樣急匆匆地走來了。而“立秋涼風至”通常是北方人能體會到的節(jié)氣變化的幸福,南方往往還是“秋后一伏熱死人”的體感。并且在立秋前后,雨水不斷,除了熱,還有濕的困擾。
立秋一過,白天雖然依然炎熱,但是天氣已有轉(zhuǎn)涼的意思,從夏到秋的過渡,早晚溫差開始變大。自然萬物也進入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的階段,所以立秋是大自然由陽盛漸變?yōu)殛幨⒌霓D(zhuǎn)折點。
8月23日左右,太陽到達黃經(jīng)150°時,炎陽不再炙烤,蟬兒不再鳴叫,熱情的盛夏漸行漸遠,我們迎來了二十四節(jié)氣之中的第14個節(jié)氣——處暑。
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jié)氣?!疤帯闭?,含有躲藏、終止的意思。處暑的意義是“夏天暑熱正式終止”。所以,有俗語說“爭秋奪暑”,是指立秋和處暑之間的時間,雖然秋季已經(jīng)來臨,但夏天的暑氣仍然未減。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也說:“處,去也,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币馑际鞘顨鈱⒂谶@一天結束,從而開始一年之中最美好的秋高氣爽的時節(jié)?!疤幨顫M地黃,家家修廩倉?!鼻锾焓鞘斋@的季節(jié),“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上天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沒有付出便沒有得到,付出辛勤的勞動與汗水,便會得到加倍的回報。
從立秋到處暑,節(jié)氣正以它自然的本色,遵循萬物生存的規(guī)律,教會我們處世之理:仁義而不忘本,不驕不躁,自省內(nèi)斂,更兼勤勞上進,這是做人處世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