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
若問我如何來概括小說《平凡的世界》,我腦海中第一個閃現(xiàn)的詞是“天上人間”。同李后主的詞一樣,這個詞由兩個名詞并列而成,但我所想表達的卻并非昔盛今衰、今非昔比的感慨,而是我認為,這部小說極好地將“天上”與“人間”融為一體,相交融、相輝映。
“人間”自不必說,因為講的就是平凡的世界里蕓蕓眾生的故事。在最初了解這本書時,我給他貼了幾個標簽:文革、改革開放初期、鄉(xiāng)土。一個在政治、歷史課上早已被下定義的時代,沒有風花雪月的下里巴人的寫作對象,這樣的印象,使得我對這本書所抱有的熱情并不怎么高漲。再看內(nèi)容,用我自己的話總結,便是窮苦孫家兩兄弟的農(nóng)村奮斗史。勵志的雞湯也被灌了許多,這樣的奮斗故事又有什么稀奇。
興趣被平凡的“人間”故事打消,卻在打開書頁后被濃濃的“人間”氣息挑動起來。這“人間”氣息首先通過語言體現(xiàn)出來,竟一下子抓住了我的心。故事發(fā)生在陜北黃土高坡上,這亙古靜默屹立著的黃土高坡自然也“刷一刷”它的存在感。書中隨處可見的陜北方言一下子拉近了作為陜西人的我和書的距離?!皵f過去”“擰轉(zhuǎn)身子”“怯火”“罵仗”……心里用陜西話默念出來,遠比“翻譯”成普通話要生動、帶勁兒。陜西的特色信天游也在書中大放異彩,在讀到書中節(jié)奏拖得長長的信天游唱詞時,亦能想象,在黃沙彌漫的一道道黃土梁之間,蒼涼的信天游飄揚回蕩的場景,這仿佛是從遠古傳來的、最情真意切的呼喊,在每個人的心間輕顫著引起共鳴。正因此,這部書的奮斗史似乎更增添了一份與眾不同的悲壯,更加扣人心弦。
“人間”氣息同時也體現(xiàn)在描寫上。衣食住行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可或缺,在書中亦是最富人間煙火氣息的。“玉米面饃”“黑面饃”“小米糜子”“一孔窯洞”……這樣富有生活氣息與地域特色的物什出現(xiàn)在書中,著實叫人有一種親切與向往。對于人物的描寫也是本書的一大特色,我最喜歡的是對孫玉亭的描寫:“他好長時間都沒有得到過田福堂的召喚,因此情緒異常的激動,只跑得人還未到,一只爛鞋就飛到了田福堂面前?!薄八矝]有回家去,穿著那搓麻繩子的爛布鞋,絞著兩條腿匆忙地向后村頭他哥家走去?!边@樣滑稽而生動的描寫,是不是一下子讓一個瞎積極、好巴結的孫玉亭躍然紙上。
先被語言和描寫上的“人間”氣息吸引,沉下心去讀《平凡的世界》,才能體會到中國社會這個大“人間”的變遷。這本書的背景,正設在文革與改革開放時期,而路遙通過農(nóng)村人生活與思想的變化,真實地再現(xiàn)了建國后中國的發(fā)展,是教科書上簡略而扁平的介紹,變成一副生動的生活畫卷,展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這樣的變化讀得熱血沸騰,不禁想起毛澤東的那句詞:“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來人間!”
在我看來,在《平凡的世界》中,“天上”之于“人間”猶如靈魂之于血肉,上層建筑之于經(jīng)濟基礎。正如沒有靈魂的血肉只能是行尸走肉,沒有上層建筑的社會僅能為原始而野蠻的世界一樣,《平凡的世界》不能沒有擁抱黃土的質(zhì)樸鄉(xiāng)土氣息,卻更不能沒有像黑格爾那樣仰望星空的思想深度。這“天上”,便是仰望星空,便是人性理想與哲思。
有人曾說,人性是生命之樹上最美的花朵。那么這本書,就為我們展現(xiàn)了最美麗的花。孫玉厚的忠厚老實,少安少平兩兄弟的奮斗,孫家人的親情與責任,田曉霞的善良爽朗,潤葉的糾結,田福軍的兢兢業(yè)業(yè)……這一切都讓我們唏噓,讓我們感嘆,讓我們獲得情感上的力量。
至于理想與哲思,則是路遙最讓我們佩服的地方。在鄉(xiāng)下平平凡凡的小事中,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竟能發(fā)掘出那樣深刻的道理,又毫不牽強。他仿佛一個眼底清明的智慧,冷靜而清晰地剖析這個世界,又不像莊子那般冷漠消極,仍保持著熱血沸騰的希望與斗志。他說:“世界沒有一天是平靜的,可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生活的變化是緩慢的。不過細想過來,每個人的生活同樣也是一個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為他那個世界的存在而戰(zhàn)斗。”“日常生活的紛繁,不會讓人專注地沉湎于自己的不幸中。即使人的心靈傷痕累累,也還得為現(xiàn)實中的生存和發(fā)展而掙扎?!薄懊\總是不如愿。但往往是在無數(shù)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艱難中,才使人成熟起來,堅強起來;雖然這些東西在實際感受中給人帶來的不都是快樂?!?/p>
他還說:“人啊,忍、仁、韌……”這樣的路遙,一如他書中的少平,在“天上”與“人間”隨意穿梭遨游。他們既能腳踏實地,深沉地愛著腳下的土地;又能仰望星空,追尋精神的升華。有人說,愛上一個人始于外表,陷于才華;那愛上一本書,始于風格陷于內(nèi)涵。
指導教師:惠軍明
(編輯/張金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