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樂祥
本文分析了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裂縫產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預防措施,以有效地解決混凝土樓板的裂縫問題,從而提高建筑物的質量。
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的裂縫,是目前較難克服的質量通病之一,樓板裂縫輕則影響美觀,重則破壞房屋結構的安全性,降低房屋的抗震能力和房屋的正常使用,特別是一些住宅樓板的裂縫發(fā)生后,往往會引起投訴糾紛等。有效控制工程現澆鋼筋混凝土現澆板裂縫,是一項較為復雜的系統工程,影響因素涉及建設、設計、勘察、施工、監(jiān)理、質量監(jiān)督、工程檢測、建筑材料、氣候環(huán)境、后期使用維護與管理等多方面,需要工程建設各責任主體及相關各方共同努力?,F結合多年來施工實踐中的經驗和教訓,著重介紹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裂縫的控制技術措施。
平面布局不合理、尺寸較長,伸縮縫、后澆帶設置不合理,一些過大的房間、陽臺、門窗洞口,使得磚混結構墻體這個主要承重構件布置不足或嚴重削弱?,F澆樓板邊端約束受此影響發(fā)生改變,應力集中使樓板的整體變形不一致。還有冷軋帶肋鋼筋在鋼筋混凝土現澆樓板中使用,與采用普通鋼筋相比,降低了樓板的配筋含量,同時冷軋帶肋鋼筋比常規(guī)鋼筋細,特別是板內負彎矩筋,在施工中易受彎變形和移位。單塊面積過大的現澆鋼筋混凝土板變形較大,受溫度、干縮、板端約束以及施工影響較敏感,受其板邊端約束以及濕度收縮而產生角拉應力引起斜向裂紋較嚴重,當角拉應力很大時,將導致裂縫產生并貫通板厚。對此設計人員依然按常規(guī)方法對大跨度及面積較大、較厚板進行設計,而對其變形及抗裂性能未曾給予足夠的重視,僅引用國家標準或標準圖集的構造措施,很少單獨提出有關防裂的要求和措施。
(1) 混凝土的水灰比、坍落度過大或過量使用粉砂?;炷翉姸戎祵λ冶鹊淖兓置舾?,基本上是水和水泥計量變動對強度影響的疊加。因此水、水泥、外摻混合材料、外加溶液的計量偏差將直接影響混凝土的強度,而采用含量大的粉砂配制的混凝土收縮大,抗拉強度低,容易因塑性收縮而產生裂縫。泵送混凝土為了滿足泵送條件,坍落度大,流動性好,易產生局部粗骨料少、砂漿多的現象,此時,混凝土脫水干縮時,就會產生表面裂縫?;炷翝仓駬v后,由于粗骨料沉落而擠出水分、空氣,表面呈現泌水而形成豎向體積縮小,從而造成表面砂漿層與下層混凝土過于干燥,再加上模板吸水量大,容易引起混凝土的塑性收縮產生裂縫。
(2)混凝土澆搗后過分抹干壓光和養(yǎng)護時間不當。施工中過度的抹平壓光會使混凝土的細骨料過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漿層,水泥漿中的氫氧化鈣與空氣中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鈣,引起混凝土表面體積碳化收縮,導致樓板表面龜裂。
而養(yǎng)護時間不當也是造成現澆混凝土板裂縫的主要原因,過早養(yǎng)護會影響混凝土的膠結能力,過遲養(yǎng)護,由于受風吹日曬,混凝土板表面游離水分蒸發(fā)過快,水泥缺乏必要的水化水,而產生急劇的體積收縮,此時混凝土早期強度低,不能抵抗這種應力而產生開裂。特別是冬、夏兩季,因晝夜溫差較大,養(yǎng)護時間不當最容易產生溫差裂縫。
(3) 樓板的彈性變形及支座處產生負彎矩。施工中在混凝土未達到規(guī)定強度時,過早拆模,或者在混凝土未達到終凝時間就加荷載等都可以直接造成樓板的彈性變形,致使混凝土在早期強度較低或無強度時,承受彎、壓、拉應力,導致樓板產生裂縫。施工中不注意鋼筋的保護,把板面負筋踩彎等都會造成支座的負彎矩,導致板面出現裂縫。此外,大梁兩側的樓板不均勻沉降也會使支座產生負彎矩造成橫向裂縫。
(4) 后澆帶施工不慎。為了解決鋼筋混凝土收縮變形和溫度應力,規(guī)范要求采用施工后澆帶的方法,有些施工后澆帶不完全按設計要求施工,例如施工未留企口縫;板的后澆帶不支模板,造成斜坡槎;疏松混凝土未能徹底鑿除等都可能造成板面裂縫。
(5) 預埋線管而造成的板面裂縫。預埋線管,特別是多根線管的集散處將會使截面混凝土受到較多削弱,從而引起應力集中,是容易導致裂縫發(fā)生的薄弱部位。當預埋線管的直徑較大,房間開間寬度也較大,并且線管的敷設走向重合于(即垂直于)混凝土的收縮和受拉方向時,也很容易發(fā)生樓面裂縫。
設計人員在設計過程中對建筑物四周的陽角處樓面板配筋進行加強,負筋不采用分離式切斷,改為沿房間(每個陽角僅限一個房間)全長配置,并且適當加密加粗。對于外墻轉角處的放射性鋼筋,采用雙層雙向鋼筋加密加強后,縱、橫兩個方向的鋼筋網的合力已能很好地抵抗和防止。斜角裂縫的發(fā)生和轉移,并且放射性鋼筋往往只有上部一層,在綁扎時常擱置在縱橫板面鋼筋的上方,導致鋼筋交叉重疊,將板面的負彎矩鋼筋下壓,減少了板面負彎矩鋼筋的有效高度,同時澆筑時鋼筋彎頭(即拐角)容易翹起造成平倉困難,所以建議重點加強加密雙層雙向鋼筋即可。
(1) 原材料中嚴禁采用特細砂。細砂、海砂等產品。
(2) 配合比設計要求:根據實踐的經驗,砂率不宜大于40;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粗骨料不宜小于1000kg,水泥用量不宜小于250kg。
(3)混凝土摻合料:通過配合比實驗確定其用量,一般粉煤灰摻量不宜大于水泥用量的15%;礦粉摻量不宜大于水泥用量的20%。
(4)用水量: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最大用水量不應大于180kg。若達不到要求,則應采取摻加高性能減水劑等技術措施。
(5)坍落度的要求:應控制混凝土的最大坍落度,在多層或小高層建筑中不宜大于15cm,在高層建筑中不宜大于8cm。
(6)建設單位應該采用合理的工期來要求進度,施工單位在保證混凝土質量的前提下方可考慮工期,并應該制定模板及其支架拆除順序及安全措施的施工方案。模板的配置應該先考慮天氣氣溫等影響因素。
(7)施工間隔:混凝土強度達到要求前,不得在樓板上踩踏或安裝模板及支架,更不得在其上堆放磚、模板等重物。根據實踐經驗,在混凝土澆筑后24小時后,再進行下道工序施工。
(8) 混凝土養(yǎng)護:應該嚴格按照規(guī)范進行。尤其應該做到在澆筑后的12小時以內對混凝土加以覆蓋并保溫養(yǎng)護,混凝土澆水養(yǎng)護的時間對一般混凝土不得少于7天,對摻用緩凝型外加劑或有抗?jié)B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l4天,對后澆帶處的混凝土,不得少于30天澆水次數應能保持混凝土處于濕潤狀態(tài)。
(9) 拆模時間:嚴格控制現澆樓板底模及其支架的拆除時間,混凝土澆筑時應該留置同條件自然養(yǎng)護試件,在拆模前應該檢查同條件養(yǎng)護試件強度試驗報告,符合要求才能拆模。后澆帶模板的拆除應該按照施工技術方案執(zhí)行。
(10)澆搗混凝土時應加強施工控制,不得使鋼筋產生位移,挑板、挑梁處的負鋼筋應該設置撐腳。
(11)嚴格控制在樓板上任意堆放重物,特別是控制好在裝修過程中的重物堆放。
面對目前建筑施工中現澆樓板容易出現的裂縫,不能僅僅從某一方面加以控制 要科學合理地考慮各種存在的影響因素,采用綜合治理的方式予以根除,在這方面一是需要有關方面的能力合作,二是依賴于科技進步,應用新技術、工藝、新材料來豐富和完善防治手段。
在施工中,施工技術人員認真把關,各施工人員和各工序的密切配合是施工質量保證體系的必備條件。當現澆板的強度達到設計值的50%后再進行上一層施工。對于現澆板容易出現的一些非結構性裂縫現象,要靠我們在施工中多觀察,采取一些相應有效的防治措施,采用更為科學的解決方法,相信現澆砼樓板裂縫現象將會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