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志紅
這些都是餐館中常見的美味菜肴,一直深受人們的歡迎,怎么會是“壞食物”呢?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忠告我們平均每天攝入40~75克的魚肉,國內外營養(yǎng)學界都建議每周至少吃兩次魚,因為適度攝入魚類有利于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小黃魚、大黃魚、鱖魚和銀鱈魚都是DHA含量相對較高的食材,蛋白質含量豐富,維生素含量也不低。但很遺憾,上述以魚為主料的菜肴真的不健康。因為它們不是經過油炸,就是用大量油煎較長時間制成的。
有研究證據(jù)表明,雖然吃魚健康,但油炸魚、油煎魚、放在漢堡包中間的魚排,不僅不能降低心腦血管風險,甚至可能增加風險。如果想獲得吃魚的健康好處,還是選擇清蒸、烤箱烤、燉煮等方式更靠譜。日常做紅燒魚的時候,把魚輕輕煎一下即可。
燒烤食物是很多人的心頭之好。魚、蝦、瘦肉、鮮玉米、蔬菜本來都是健康好食品,但燒烤之后,它們就未必能帶來健康好處了。
炭烤、鐵炙子烤等明火燒烤和烤箱烤不同,不可能做到溫度均勻可控。為了充分殺滅寄生蟲和致病菌,局部難免會過熱;而為了保證食材的鮮嫩口感,局部又難免溫度不足??纯纯居衩?、烤魚表面上黑色的焦煳部分就會明白,這些部分被超過200攝氏度甚至更高的溫度折磨過了。除了寄生蟲和致病菌的問題,燒烤食品最大的危害,是在制作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雜環(huán)胺類和多環(huán)芳烴類致癌物質。后者中最著名的就是3.4-苯并[a]芘,它具有強烈的接觸致癌性,能附著于食物表面,或者彌漫在燒烤的煙霧中,成為PM2.5危害的一部分。因此,如果長期經常食用燒烤食品,或長期吸入這種被污染的氣體,致癌物質就會在體內蓄積,增加患癌癥的幾率和風險。
用大量油烹調蔬菜,是很多餐館和家庭的常規(guī)做法,還號稱“油多不壞菜”。但這樣會把蔬菜低脂低熱量的好處完全毀掉,增加肥胖的危險。
你可能會說,干煸豆角是“干煸”不是油炸啊。的確干煸只需少量油,但耗時較長。為了讓顧客減少等候時間,也降低烹調難度,現(xiàn)在干煸菜肴基本都變成了油炸?;⑵ぜ饨芬惨粯樱砥こ省盎⑵ぁ睜罹褪怯驼ǖ慕Y果。燒茄子、地三鮮都要過油,讓茄子成了吸油大戶。所以好食材就變成了“壞食物”。
炒菜油反復加熱,也是“把菜變壞”的罪魁禍首之一。既然很多菜肴烹調時需要“過油”,也就是把原料扔進一大鍋熱油里洗個澡,那一大鍋油不可能馬上倒掉,而是會反復使用,反復受熱。干鍋菜干脆就是把熟了的食材泡在半鍋油里,然后用酒精燈在下面持續(xù)加熱,油繼續(xù)變壞,菜繼續(xù)吸油,繼續(xù)損失營養(yǎng)素。這種反復加熱的油里面還含有很多食物殘渣,難以避免地存在較多苯并芘、雜環(huán)胺、丙烯酰胺等致癌物或疑似致癌物。
已經有研究發(fā)現(xiàn),吃這種多次加熱的油,與很多疾病都有關系,如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壓、克羅恩病、腸易激綜合征、膽囊炎、胃病、肥胖等,不是增加發(fā)病風險,就是讓病情更加惡化。
山藥、香蕉、芋頭、橘子、蘋果都是好食材。但是很遺憾,它們的健康作用被糖、油或者兩樣配合的烹調方法毀掉了。
拔絲山藥、拔絲土豆、拔絲紅薯等都是油糖一起上的經典菜。香蕉片和芋頭條,看似水果干,其實是經過低溫油炸的食品,脂肪含量從1%以下上升到10%以上,使“綜合果蔬干”之類產品成為典型的高熱量食物。水果做成水果罐頭,雖然酸性條件下還能保留一部分維生素,但為了使最后喝到的果塊和湯汁酸甜可口,需要加入大量糖來調整口味,營養(yǎng)素密度下降明顯。果醬更是添加了大量糖分。有國外科研人員研究發(fā)現(xiàn),罐頭水果不能替代新鮮水果的營養(yǎng)作用。
順便說一句,水果即便不加糖變成果醬果脯,僅僅是榨成去渣水果汁之后,其健康效應也發(fā)生了變化。不僅維生素和抗氧化成分減少,膳食纖維損失慘重,而且會增加患肥胖和糖尿病的風險。想想現(xiàn)在很多人喝雜糧粥一定要放糖,喝咖啡要加糖,喝豆?jié){要加糖,做紅豆沙、綠豆沙要加糖,銀耳湯要用冰糖煮,梨湯要用冰糖燉……本來健康的食物,因為糖的加入,就變得不那么健康了。只宜少量食用,不適合天天大量喝。否則,一天當中攝入的精制糖就實在是太多了。
看一看,以上這些食品,哪些是你日常經常食用的?可以考慮把它們換威更加健康的烹調處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