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慶秋
【中圖分類號】G62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2-0065-01
在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面對的課題之一,特別是在新的課改形勢下,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幫助學生提高道德素質,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樹立法律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在遵守基本行為準則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弘揚民族精神,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品德與社會課的本質。進行德育教育是當代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地的責任和義務。德育滲透的途徑和形式有多種途徑,在具體的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如何進行有效的德育滲透呢?我認為應做好以下幾點:
一、加強備課,努力挖掘教材的情感滲透點
品德與社會相比于其他學科而言,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和社會現(xiàn)實,更加注重對學生進行優(yōu)良的品德教育。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發(fā)揚自主性,利用充分備課挖掘教材中德育教育的內容,確定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確定德育教育的重點和方法,并根據(jù)實際進行教學,使學生懂得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分清真、善、美、假、丑、惡,發(fā)揚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禮貌禮儀、寬容、誠信等優(yōu)良品質,做有責任感的、對社會有用的公民,自覺抵制落后的、腐朽的、違法的思想和行為。
二、利用課堂教學隨時進行滲透
德育內容是一個整體,學生的道德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在一節(jié)課把德育的內容呈現(xiàn)給學生,只有在每一節(jié)課適時滲透一個主題,才能收到實效。學科的每一課都可以滲透一個德育主題。我在教學中探究了“熱愛集體”、“拒絕不良習慣”等主題教育活動;開展了“孝敬父母”、“尊重他人”、“誠信做人”、“遵紀守法”、“見義勇為”、“見義智為”等活動;突出了“愛國主義”、“理想信仰”、“愛黨和愛社會主義”、“環(huán)境保護”和“艱苦奮斗”等教育活動。這些主題教育活動都是在課堂教學中,在完成教學的同時適時穿插滲透的,也就是常說的寓德育于教學中,這是我一貫堅持的教育教學指導思想和原則。
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意識、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課堂主體性
布魯納說:“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睂W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應該是經(jīng)過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和思考后水到渠成地內化生成,而不是經(jīng)過他人反復、機械地說教生成。新課程要求:“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倡教學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提倡課堂上應為學生提供自由想象、自由思考的空間。力求將課堂還給學生。也就是說:給學生一些機會,讓他們去體驗;給學生一些困難,讓他們去戰(zhàn)勝;給學生一種條件,讓他們去鍛煉;給學生一個舞臺,讓他們去展示。只有能夠激發(fā)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教學中,更應該重視學生自己的活動,使學生通過親身的實踐,加深認識,增強體驗,形成信念,養(yǎng)成習慣。因此,可以秉承上下求索的精神,創(chuàng)設多種活動情境,借助學生的個體經(jīng)驗,以活動為中介,通過角色扮演,創(chuàng)設情境,情景模擬體驗,經(jīng)驗分享,談話溝通,行為訓練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通過師生的共同參與,引起學生相應的心理體驗,認同、接受的規(guī)范和價值,從而施加積極影響,促進學生的人格完善。
四、找準回歸生活的切入點,在活動中進行德育教育
我在平時教學活動的每一環(huán)節(jié)都注意把握兒童實際生活情況找準生活中的切入點。品德與生活第一冊中呈現(xiàn)了學生在學校日常生活中會面臨的問題及解決的辦法,我在教學中結合學校生活實際,靈活多樣的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如:帶領學生參觀校園,指導學生做好課前、課中、課后的每一件事,模擬交通規(guī)則情景,做交通安全游戲等等,讓他們從小養(yǎng)成良好習慣,懂得集體生活的重要性,懂得珍愛生命,使之健康、安全愉快地生活。
五、挖掘資源,提升品德教育的著力點
在品德課教學中,教學活動在內容上既依據(jù)教材又不拘泥教材,要大量利用身邊的課程資源,開展兒童喜聞樂見的活動,在活動中進行活動教育。例如,在教學《秋天的收獲》一課時,我們舉辦了一次“豐收展”活動,同學們很高興。在上課時,我用卡片標出“水果類”、“糧食類”、“蔬菜類”“干果類”等各類農作物,讓學生們把帶來的東西放在相應的位置,接著讓同學們看看、摸摸、聞聞、嘗嘗等,感知各類果實的形狀、顏色、氣味等,最后讓同學們說說這些果實是從那里來得,說說父母的勞動情形,感受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從而讓學生懂得應該珍惜勞動果實,尊敬勞動者。
六、拓展延伸,踐行品德形成的落腳點
品德課教學的落腳點是培養(yǎng)學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熱愛生活,健康成長。我們要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造條件,引導學生開展觀察、體驗、操作、交流等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學習實踐活動,使自己的行為以及情感態(tài)度得到升華,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如教學《我自己會整理》一課,在開展“我能行”的活動后??梢宰寣W生把會整理的事做個列表,列出自己每天會做的事,并留出給家長寫評價意見的地方。這樣,既鍛煉了孩子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同時又養(yǎng)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七、情景育人、以情感人
德育的方法、形式應該是豐富多彩的,不同的教師、不同的教育對象、不同的德育內容都有不同的形式,今天的孩子用簡單的說教方式無法達到教育的目的,德育的內容要活動化,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感悟、在活動中內化。這就要教師創(chuàng)設情景,情景是一種很好的育人形式,實際上任何一種育人形式都需要教師情感投入,都需要教師調動學生的情感,一個沒有情感的教師是培養(yǎng)不出有感情的學生的。真愛、真誠、真情注解“情感教育”的真諦,給了我很大的啟迪,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在選取典型事例的同時,用飽滿的熱情、真摯的情感去打動、感化學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育是一個沒有止境的事業(yè),德育滲透的方法和形式的探索也永無止境……
總之,在品德與社會課中實施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必須端正教學指導思想,確立德育觀念;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意識;以情感人,情理交融,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拓寬教學渠道,把課堂教學延伸到學生的第二課堂活動之中。這樣,才能提高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實效,充分發(fā)揮思想品德課的德育功能,培養(yǎng)時代所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