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但當蛋
《御龍記:史前闖入者》是一本挺另類的小說,節(jié)奏很快,疾速前進的時候隱合了很多關于古生物和文史的知識點,世界觀設定科學嚴謹,劇情乍一看簡單,但埋得暗線卻很多,我也是二刷之后才提筆寫下這篇評論。
看書先看作者,邢立達從孩童時期便熱愛恐龍。走到現在,無論從學術上還是從知名度上,他已然是80后恐龍學者中的佼佼者。關于他的話題經常刷爆朋友圈或科普微博圈:“工作前便有百篇SCI的學神”“首個發(fā)現琥珀中恐龍化石的人”“憑一己之力提高地大排名”“恐龍學科普第一人”“手氣極好的錦鯉科學家”等等。
光環(huán)之下,人們對這位網紅科學家非常好奇,高冷的學者?超級努力的極客?還是酷酷的戶外探險家?筆者有機會聽過一次他的TED演講,顛覆了此前所有的想象。邢立達開始慢熱,但一講到恐龍便眉飛色舞起來,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小宇宙中,包括他踏遍了南疆腹地無人區(qū)找恐龍腳印,緬甸北部戰(zhàn)區(qū)找琥珀等故事。仿佛這些無比艱辛的事情,只是他生活中的一個浪漫插曲。
而寫這本書的由頭,邢立達在后記中提及,是他少年時出野外活動的時候,由老師們茶余飯后的天馬行空而來。
科幻大神劉慈欣給小說寫了長序:如果恐龍尚未滅絕,或被復活,人類該如何與它們相處?對于一個物種來說,文明,特別是技術文明,是生存的利器,還是毀滅的陷阱?這可能就是大劉對這本書最好的期許吧。
小說的設定是,每隔1000年,人們在新疆魔鬼城尋找瀝青礦時會激發(fā)時空裂隙,穿越到白堊紀的恐龍世界去。于是,商朝、漢朝、唐朝、清朝就有多多少少的人兒掉落在陌生的恐龍世界掙扎求生。
《御龍記》開篇便是一只滄龍從1900年的廣州十三行上空掉落下來,嚇壞了黎民百姓,引出性格腹黑的富二代——主角嘲風。他和一位神秘少女一同前往新疆完成了穿越,且在恐龍世界里遇到了已經在當地發(fā)展得有聲有色的各朝代人群,因為主角身上現代化的武器和知識,以及對歷史的洞察,他被迫卷入了唐人一突厥一吐蕃一漢人的四方角力之中而展開了一段奇妙的冒險。
書中最吸引人的就是無處不在的恐龍元素,從騎著恐爪龍的吐蕃人、騎著肅州龍的金吾、騎著北山龍的輕騎兵,唐朝特進擺下的接風宴,女孩子們牽著小鸚鵡龍做寵物……而且,這些設定基本上是遵照著化石記錄的,我想恐龍迷們光是將這些奇奇怪怪的史前名字與現在發(fā)現的恐龍——對應起來,就已經蠻有趣了。
從書中的設定來看,《御龍記》的故事很可能只是剛剛開始,主角如何從盜兵符的行徑中幸存,又如何應對馬上到來的唐漢大戰(zhàn)?女主貓瓦的真實身份到底是什么?所有的這些都是“超大號”恐龍迷邢立達的奇思妙想,從他的孩提時代開始,可能便開始構思一個天大的恐龍世界。當他自己入了行,知魚之樂,終于想把這個故事講給你聽,這個一打開就是滿滿恐龍味兒的感覺實在很妙,已經是“一事精致,便能動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