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恩澤
一種類似于10年前金融危機爆發(fā)前大行其道的次級貸款CDO債券,簡稱為CLO的貸款抵押債券眼下正風靡美國,這是將高風險的低評級貸款打包為具有吸引力和高評級的投資產品。
人們何以不長記性?金融危機就像昨天才發(fā)生一樣歷歷在目。原本以次級房貸為抵押品的MBS(資產證券化)債券極易生成,但是卻很難脫手,因為美國大型投資機構如退休基金、政府基金、保險基金的投資條件非常嚴格,投資品必須達到標普、穆迪等權威評級機構的AAA評級。次級房貸MBS因身份矮小干瞪眼,許多大型投資機構對其愛莫能助。可是高風險蘊藏著高回報,一向饕餮暴利的華爾街投資銀行卻對其心儀萬分。
要把MBS這張牌打出手,首先要進行身份包裝。于是“毒垃圾”級別的MBS 債券按照可能出現(xiàn)拖欠的概率、風險高低被分別包裝成高級品CDO(約占80%)、中級品CDO(約占10%)、低級品CDO(約占10%),并分別系上金、銀、銅三色絲帶,放到精致的禮品盒中,這樣原先丑陋的MBS就變得曼妙動人。當巧舌如簧的投資銀行手捧禮品盒向評級機構推薦時,亮出世界一流數(shù)學家設計的數(shù)學模型來證明CDO固若金湯的可靠性,聰明過人的標普、穆迪也被騙了,或者是心有靈犀、暗通款曲,原本就是狼狽為奸。畢竟都是江湖中人,于是CDO獲得了AAA的最高評級,在證券市場身價扶搖直上。
2010年,美國國會參議院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標普和穆迪在對基于次級抵押貸款的金融衍生品抵押債務權證(CDO)評級時,受到付費一方投資者的不當影響。面對國會的質問,就連穆迪的高管也羞愧地承認,“我們不像是在進行職業(yè)的評級分析,而更像是在把自己的靈魂出售給魔鬼來換取金錢。”毫無疑問,炮制CDO次級貸款的投資機構是前次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而國際評級機構則是鷹犬式幫兇。
歷史有驚人的相似,如今“毒垃圾”債券又卷土重來。CLO是將高風險的低評級貸款打包為具有高評級和吸睛魅力的投資產品。今年春末,CLO市場提前入夏,僅5月一個月內就發(fā)行了總額為284.8億美元的CLO。最近Antares Capital又完成了一筆21億美元的CLO發(fā)行,這是自2006年以來美國資本市場規(guī)模最大、歷史上第三大的CLO交易。預計今年后續(xù)還會有價值750億美元的CLO發(fā)行。也就是說,2017年末,在美國資本市場將有至少1000億美元的毒垃圾債券CLO在流動,與2004年美國資本市場發(fā)行的CDO等量。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說金融危機續(xù)集劇本正在撰稿中,“狼來了”,一點也不危言聳聽。
美國資本市場毒垃圾債券死灰復燃,是誰滋長了華爾街的貪婪?求解這個問題很容易。
華爾街貪婪的背后有白宮和國會山與華爾街之間的利益捆綁,說白了,是美國官方滋長了華爾街的貪婪。我們不妨將金融危機爆發(fā)以來美國官方特別是奧巴馬對華爾街小打大幫忙的表演再“回放”一遍。
奧巴馬這位在金融危機的亂世中產生的“民選總統(tǒng)”,一上任就面臨著國家金融瀕臨崩潰、經濟一片蕭條的凄涼景象,小布什甩給他的是一副爛攤子。此時,一向狂傲驕橫、揮金如土的華爾街金融大亨們掙扎在破產的死亡線上,貝爾斯登、雷曼兄弟相繼倒閉,花旗、高盛、摩根士丹利嗷嗷待哺。風雨飄搖中的華爾街讓剛上任的奧巴馬頓生憐憫之心,從7800億美元救市資金中撥出巨款填補各大銀行的虧損窟窿??墒钦木仍Y金很快就被華爾街當成饕餮盛宴,從中挖出一大塊發(fā)獎金福利而“自肥”。當?shù)弥@筆救援資金中的相當一部分被華爾街金融大亨們用來發(fā)獎金時,奧巴馬勃然大怒,他在同財政部長蓋特納會面后聲色俱厲地說道:“這是極端不負責任的行為。這是可恥的。我們要那些要求救援的華爾街金融機構,表現(xiàn)出一些克制、守紀和責任感。”但華爾街尾大不掉,不拿奧巴馬的指責當回事,仍然我行我素,不但獎金照發(fā),還恣意提高薪金,這讓奧巴馬很是沒面子,下不了臺,他在后來的《國情咨文》中憤怒地將華爾街金融大佬們比喻為“肥貓”。奧巴馬的總統(tǒng)權威受到挑戰(zhàn),他要給華爾街一點“顏色”看看。奧巴馬把槍口瞄準華爾街,捕捉目標,隨時準備扣動扳機。倒霉的高盛撞到奧巴馬的槍口上了。2010年4月16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向紐約曼哈頓聯(lián)邦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指控美國最大的投資銀行高盛集團在次級貸款業(yè)務金融產品問題上涉嫌欺詐投資者,造成投資者超過10億美元損失。這起針對高盛的法律訴訟被認為是美國政府打擊金融危機期間金融衍生品欺詐的一次關鍵行動,也是奧巴馬決意推進金融改革、約束華爾街金融大佬放出的第一槍。但事件的最終還是高盛有驚無險,被罰幾個錢了事,高盛為誤導投資者支付5.5億美元,與SEC達成民事和解。這樣的判決真有點滑稽。高盛被從輕發(fā)落,其實也是人們所預料之中的。從高盛與華盛頓的親密關系而言,奧巴馬本不該拿高盛示眾。且不說高盛與美國政府的人脈關系有多厚,高盛在官場上的“水”有多深,高盛一直憑借其政治勢力公開與美國政府的減薪計劃對抗。就沖著奧巴馬競選總統(tǒng)時,高盛也“孝敬”過100萬美元助選經費這一點,奧巴馬也要放高盛一馬。
華爾街系美國金融中心,而金融介入政治在美國歷來不新鮮。無論是否號稱自己與特殊利益集團無關、也無論是民主黨人或共和黨人,2008年美國大選中3名主要美國總統(tǒng)競選人都是華爾街“獻金”受益者:奧巴馬獲華爾街捐款合計670萬美元,希拉里獲660萬美元,共和黨競選人約翰·麥凱恩獲300萬美元。從這點上說,奧巴馬與高盛其實是在上演一出苦肉計,在SEC起訴之下,高盛罰幾個錢消災弭難,畢竟是“大得不能倒”的龐然大物。
這樣的個案同樣適用于摩根大通,摩根大通也是美國大選的“獻金積極者”,也是美國政府“慣壞的”。
而且曾經為穩(wěn)定美國金融市場作出巨大貢獻的《多德-弗蘭克法案》正有被美國政府廢除之虞。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簽署了行政命令,要求全面重新審核2010年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而推出的《多德-弗蘭克法案》。特朗普認為,這項金融監(jiān)管法案是“一場災難”。
《多德-弗蘭克法案》是奧巴馬政府修補金融危機的制度性產物,全稱是《多德-弗蘭克華爾街改革和消費者保護法》,初衷是限制華爾街的投機行為,以更好地保護普通民眾的利益。正因為此法案是屬于奧巴馬執(zhí)政的遺產,美國國會內行為極端的共和黨人、有恃無恐的華爾街說客,以及特朗普的白宮堅稱,《多德-弗蘭克法案》走的太遠了,并因而想要撤銷其中的部分監(jiān)管規(guī)則。而《多德-弗蘭克法案》的捍衛(wèi)者聲稱,該法案仍是用于防御過度金融風險承擔的極其重要的堡壘,應該保持完整無缺的狀態(tài)。
2月3日,白宮新聞發(fā)言人肖恩·斯派塞指出,“《多德-弗蘭克法案》是一種阻礙市場的災難性政策,削弱了信貸的可獲得性,以及經濟增長和就業(yè)增加的能力?!眹鴷驼畬Α抖嗟?弗蘭克法案》歧視,美國證監(jiān)會也睜一眼閉一眼,使CLO債券得以出籠并迅速蔓延。盡管《多德-弗蘭克法案》會讓評級機構為錯誤評級承擔責任,但證交會免除了它們的責任。同樣,國會禁止這些機構獲取有關它們所評級的發(fā)行人的內部信息,但證交會同樣允許這么做。隨著CLO的泛濫,COL包裝的完整的資本結構將出現(xiàn)越來越大的裂痕。
而存在即有一定的合理性。養(yǎng)老基金、保險公司和大學捐贈基金會既要求有一定的安全性,又要求有高回報收益。CLO似乎能同時滿足這兩個要求,魚和熊掌可兼得,但這僅僅是霧里看花的荒誕劇。
也許有人會辯解,CLO與CDO有所不同,一方面規(guī)模尚較小,另一方面監(jiān)管機構有前車之鑒,而且眼下企業(yè)信譽也比10年前大增,違約塌方式風險可控。但上次金融危機爆發(fā)之前,在風險蔓延至大銀行和美國國際集團(AIG)、房利美、房地美,并導致雷曼、貝爾斯登倒閉時,市場發(fā)生恐慌性危機之前也存在類似的樂觀觀點。
風起于青蘋之末,為了避免金融危機續(xù)集上演,避免“狼來了”的悲劇重演,美國金融監(jiān)管機構應該嚴肅認真地審視當前資本市場的嚴峻形勢,早作應對,早作管制,畢竟前次金融危機發(fā)生10年了,當初世界經濟在蕭條的深淵中掙扎,至今世界經濟還沒有完全復蘇,誰愿意重吃二遍苦、再受二茬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