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周末,爸爸媽媽帶高斯回到了郊外的外婆家,正好趕上一場好雨。
吃過飯后,一家三口呼吸著新鮮的空氣,來到田野里散步。走著走著,爸爸忽然詩興大發(fā),即興吟詩一首:“綠樹含春雨,青山護曉煙。攜筇出磯上,何以地行仙。”
“哇,老爸好厲害!還會作詩呢!”高斯用崇拜的目光看著老爸。
“嘿嘿,這首詩可不是老爸的原創(chuàng),是唐伯虎的詩,老爸只不過‘借用了一下而已。不過,爸爸相信,就這幅春雨圖,我的兒子肯定也能寫出一篇優(yōu)秀的原創(chuàng)作文來!你愿意試試嗎?”
“那有何難?你聽我的!”高斯拍拍胸脯,便開始做文章啦: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來到田野間散步賞雨。站在田間向遠處望去,春雨好像給天地間織了一張密密的網(wǎng)。腳下的草地上,小草紛紛抬起頭,迎接雨水的滋潤,歡快地洗著澡。天空中飛來幾只燕子,嘰嘰喳喳地唱著歌,結(jié)伴往遠處飛去。還有……遠處的小池塘里,雨水激起了一圈一圈的漣漪,向周圍蕩漾,好像一個個跳舞的水精靈。再看我們身后的房頂,雨絲落在不遠處的屋頂上,好像一把把小刷子,把紅磚綠瓦打掃得干干凈凈。雨水順著房檐流下來,緩緩流成一條條水鏈……
“停!兒子,你再說下去老爸老媽的脖子都快斷了!”爸爸媽媽哭笑不得地阻止了高斯的“即興創(chuàng)作”。
“???為什么脖子快斷啦?”高斯迷惑不解地問老爸。
“你看,我們的脖子隨著你的介紹,一會兒遠一會兒近,一會兒高一會兒低,一會兒前一會兒后地轉(zhuǎn)來轉(zhuǎn)去,當然快斷了!”爸爸抱怨道。
“就是呀,寫景的時候要按照一定的順序來寫,這樣讀者看起來才有條理呀。你這樣忽高忽低忽遠忽近的,讓人看了眼花繚亂,都要被你繞暈了!”媽媽笑著打趣高斯。
聽了這些話,高斯才知道自己錯在什么地方了,“嘿嘿”傻笑了起來,說:“老爸老媽,你們放心,我這回知道怎么‘寫啦!肯定能‘寫出一篇像樣的作文給你們看!”
多多姐來分析
唉,沒想到高斯一番滔滔不絕的賣力演說,卻讓爸爸媽媽“遭了一回罪”。不過這個片段的語言還是很優(yōu)美的,只是描繪的順序有點錯亂,稍微修改一下,就是一段文采斐然的好文章啦: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來到田野間欣賞春雨。
站在田間向遠處望去,春雨好像給天地間織了一張密密的網(wǎng),又像是一團團青煙,籠罩在田野上。(地上遠景)
雨絲落在不遠處的屋頂上,好像一把把小刷子,把紅磚綠瓦打掃地干干凈凈。雨水順著房檐流下來,緩緩流成一條條水鏈。(地上遠景)
就在我們前方,有一個小小的池塘。池塘里,雨水激起了一圈一圈的漣漪,向周圍蕩漾,好像一個個跳舞的水精靈。塘邊的草地上,小草紛紛抬起頭,迎接雨水的滋潤,歡快地洗著澡。(地上近景)
這時,天空中飛來幾只燕子,嘰嘰喳喳地唱著歌,結(jié)伴往遠處飛去……(天空近景轉(zhuǎn)向遠景)
這篇修改后的文章,按照觀察的順序是由遠及近,由下至上的,這樣一來條理很清晰,讀者讀起來也很順暢??梢?,我們在寫景作文的時候,必須按照一定的空間順序來寫,才能把景物寫得既具體又有規(guī)律。
寫作小竅門:按空間順序觀察法描寫景物的技巧
(1》站在一點看世界——先找好立足點,有順序地展開觀察。
小朋友們,你們有沒有看過畫家寫生呢?他們在戶外寫生的時候,總是要把畫架固定在一個位置上,這個點就是觀察的立足點。而畫家也是在這個點上有順序地觀察事物的。
其實,小朋友們寫作文跟畫家畫畫一樣,都是要站在一個固定的立足點上,按照一定的空間順序把景物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即由近及遠或由遠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從左至右或從右至左等。
例如,有位小朋友曾寫過這樣一個片段,就很好地運用了這個技巧:
近處,海面那么明凈清澈。輕輕的波紋漸漸地向岸邊移來,越來越近,沖在沙灘上、巖石上,泛出層層白花,濺起顆顆銀珠,又悄悄地消失在海灘上。遠望,海水仿佛連在一起。天邊飄浮著幾朵白云,恰如出海捕魚的帆船,緩緩地向遠方飄去……
在這個片段中,小作者是立足在海邊,按照由遠及近,再由近及遠,最后由下至上的順序來描寫大海的,井井有序地表現(xiàn)出了大海的特點。
(2)在寫景時,多用一些方位詞來表明觀察順序。
在寫景作文中,可以用一些方位詞——“東西南北”“上下左右”等,再將這些方位詞的順序進行組合排列,來突出觀察順序。例如在寫大海時,可以用到“海天相接的地方”“遠處的海面上”“不遠處的海島上”“近處的礁石上”“海灘上”“腳下的海岸”等等表示方位變化的詞語,無論是由近及遠還是由遠及近,一定要把這些視角的方位變化體現(xiàn)出來,這樣就能讓讀者更清楚地知道你的描寫順序了。在一位小朋友的作文片段中,就很好地運用了這個小技巧,她是這樣寫的:
向遠處望,悠悠的河水繞過村子西邊,一直流到不遠處的河堤。河堤上佇立著兩排楊柳,伸展著細長的柔枝,輕輕地隨風(fēng)飄動。來到近處,一條大路通往村子,村里的小路彎彎曲曲,四通八達。家家戶戶門前都栽著楊柳,種著花草,院子里收拾得干干凈凈。
這段描寫中,小作者使用了“遠處”“不遠處”“近處”“村里”“門前”“院子里”這些不斷變化的方位詞語,使讀者能非常清楚地看出,作者采用了從遠到近,從村外到村里,再到人們的院子里的描寫順序。讀起來有條有理,非常順暢。
用空間方位觀察法描寫景物的兩個技巧。
◎先找個立足點,有順序地觀察景物,可由遠及近,也可由近及遠。
◎多用一些方位詞,如遠處、不遠處、近處、空中等,讓作文讀起來更有立體感。
多多姐考考你
親愛的小朋友,請你動動腦動動手,把下面這段話,按照一定的空間順序,重新排列成一段通順的話吧!
小溪的一邊是果園。春天,花香彌漫;秋天,碩果累累。田野的盡頭,連綿起伏的山峰猶如大海里起伏的波濤。溪水是那么清澈、明凈,水里的小魚無憂無慮地游來游去。山腰的公路,像一條銀灰色的帶子飄向遠方。一條小溪從我們村里流過。小溪的另一邊是田野。如今沉甸甸的麥穗,正點著頭報告豐收的喜訊。endprint
參考答案:
一條小溪從我們村里流過。溪水是那么清澈、明凈,水里的小魚無憂無慮地游來游去。小溪的一邊是果園:春天,花香彌漫;秋天,碩果累累。小溪的另一邊是田野。如今沉甸甸的麥穗,正點著頭報告豐收的喜訊。田野的盡頭,連綿起伏的山峰猶如大海里起伏的波濤。山腰的公路,像一條銀灰色的帶子飄向遠方。
“爛作文大王”化身“催眠師”
——多運用修辭手法來描寫景物
你知道嗎?一向以“爛作文大王”著稱的高斯,最近幾天卻被傳為某某世家第N代催眠師傳人!這個爆炸性的消息很快就在校園里瘋狂地傳播開來了,甚至還有別的班的同學(xué)“慕名而來”,要見識一下這位“催眠師”的風(fēng)采!高斯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絲毫沒有“大師”的風(fēng)范啊,這其中是不是有些誤會呢?
唉,真要說起來,還得從前幾天的作文課說起呢。
那天作文課,徐老師像往常一樣踏著沉重的步伐走進教室(因為高斯這幾個令人頭疼的小家伙總是狀況不斷),又像往常一樣拿出高斯同學(xué)的“大作”,念了起來。像往常一樣,高斯的這篇作文還是保持了一貫“不看不知道,一看就想笑”的風(fēng)格。只不過,這篇作文好像又多了一些令人意外的“功能”——催眠。
你聽,徐老師的聲音“飄”過來了:
這天傍晚,吃過晚飯,我來到荷塘散步。走著走著,遠處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和流水的聲音。又走著走著,我發(fā)現(xiàn)池塘里有很多水,水上漂浮著很多荷葉,荷葉上長著荷花。又走著走著……
“呼……呼……”什么聲音?
就在徐老師“飽含感情”地朗讀著高斯的作文時,教室的某個角落里傳來了香甜的呼嚕聲!
抓到“嫌疑人”之后,意外地,徐老師并沒有批評他,而是把“矛頭”對準了高斯,“高斯,你的作文都能把同學(xué)催眠了,對此,你難道沒有什么想法嗎?”
聽了徐老師的話,大家哄堂大笑!于是,從這一天起,高斯就被大家扣上了‘催眠師”的帽子。
多多姐來分析
小朋友們,你們看了高斯的作文,有沒有昏昏欲睡的感覺呢?多多姐雖然還沒到要睡著的程度,但是也覺得這篇作文相當枯燥乏味,根本就讓人看不下去呀!聰明的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嗎?
其實呀,就是因為高斯的作文語言干巴巴的,沒有生氣,讓人讀起來就忍不住打瞌睡了。那么,怎么才能讓自己的作文生動起來,有趣起來呢?
多多姐有一個非常好的妙招,那就是在作文中加入一些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讓自己的語言更生動、更風(fēng)趣、更吸引人。
因此,我們只要動動手,把高斯的作文改一改,就能寫出一段“漂亮的片斷”了:
太陽像害羞的小姑娘,紅著臉回家了。我閑來無事,便來到荷塘邊散步。一出家門,一股風(fēng)兒吹來,我聞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我知道那是荷花的清香。走近荷塘邊,小鳥嘰嘰喳喳地唱著一曲婉轉(zhuǎn)動聽的樂曲,不遠處,幾只青蛙身穿綠色禮服,組成了一個小小的樂團。它們和小烏齊聲歡唱,為荷塘演奏著《夏夜曲》。
荷塘里的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又像一把把嫩綠的小傘。荷花從荷葉之間冒出來,像一群羞答答的小姑娘,紅著臉望著大家。微風(fēng)一吹,荷花和著蛙鳴聲翩翩起舞,就像舉行了一場歌舞會!
小朋友們,如果高斯先前寫的作文是“清湯煮白面”,那么修改之后的作文就是“色香味俱全”了!
在這段文字里,綜合運用了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傍晚時分的太陽變成了“害羞的小姑娘”,形象又貼切:青蛙被擬人化,變成了樂隊里的“小紳士”,憨態(tài)可掬……讓我們讀著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這就是修辭手法的魅力,給平淡乏味的語言注入了新鮮的活力。
寫作小竅門:運用好修辭手法的小技巧
(1)多運用修辭手法,讓干巴巴的語言生動起來。
小朋友們,在你們身邊有沒有發(fā)生過這樣的情況呢?明明寫的是一樣的景物,但是有的小朋友就寫得生動活潑,有趣極了,優(yōu)美的語言像一曲動人的音樂!而有的小朋友寫的語言就干巴巴的,讀起來好像初學(xué)者拉二胡,聽起來枯燥無味。這就說明第二類小朋友并沒有運用豐富的想象力,在自己的作文中加入適當?shù)男揶o。
例如,有的小朋友寫到夏天的青蛙時,就干巴巴地說一句“稻田里的青蛙哇哇亂叫”,這樣的句子有什么美感呢?而更高明的小朋友就會這么寫:“稻田里,青蛙呱呱地叫著,好像一群披著綠色的燕尾服,穿著白襯衫的音樂家?!边@前后一對比,我們就能看出其中的區(qū)別了。聒噪的青蛙被想象成音樂家,一下子就變得可愛多了!
你看,這就是運用修辭之后的語言魅力!
(2)比喻、擬人等修辭一定要符合事物的特點。
修辭的語言不光是華麗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符合事物本身的特點,否則就會鬧出許多笑話。
例如,多多姐曾經(jīng)看到過這樣的句子,“圓圓的月亮升上天空,好像一個金色的大圓盤”“盛開的梨花好像小姑娘粉紅的笑臉”。稍微有點常識的小朋友都知道,初升的月亮是白色的,怎么會像一個“金色的大圓盤”呢?盛開的梨花也是白色的,不可能像小姑娘“粉紅的笑臉”。
這兩個句子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語言很優(yōu)美,但是卻不符合事物本身的特點,讓人啼笑皆非。
所以,小朋友們在運用修辭手法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符合事物本身的特點。
(3)不能過分夸張,脫離實際。
夸張的修辭手法,就是適當?shù)剡\用夸大或者縮小的方法,來更好地突出事物某一特點。例如,我們在形容一座山很高大時,說它“要把天捅出一個大窟窿”,這樣就能突出這座山的高大了。
很多小朋友喜歡在自己的作文中運用夸張的修辭方法,但有時運用不當,過分夸張,反而鬧出不少笑話。
曾經(jīng)有位小朋友這樣寫道:“我家門前有一棵高大的皂莢樹。聽爺爺說,這棵樹已經(jīng)在這里度過了二十幾個年頭了。它的個頭幾乎有兩層樓那么高,我坐在樹杈上往下看,地上的人像小螞蟻一樣……”endprint
這位小作者本意是好的,想要通過夸張的方式,表現(xiàn)皂莢樹的高大。但是多多姐通過自己的爬樓經(jīng)驗得出:從兩層樓的高度向下看,地上的人絕對不可能會小到像“小螞蟻”一樣。小作者過于夸張,只會讓讀者覺得好笑而已。
所以,雖然夸張的修辭手法可以為我們的作文增光添彩,但是我們一定要夸張有度,不能脫離實際。
多多姐考考你
小朋友們,請你們運用自己擅長的修辭手法,為下面這些干巴巴的句子注入新鮮生動的活力吧!
1.鳥兒在樹枝上跳動。
修改之后:
2.天上的星星一閃一閃。
修改之后:
3.顆顆水珠在荷葉上滾動。
修改之后:
4.窗外,風(fēng)吹翠竹,沙沙作響。
修改之后:
5.雪花隨風(fēng)飄揚。
修改之后:
參考答案:
1.鳥兒像小小的舞蹈家,站在枝頭上跳著歡快的舞步。
2.天上的星星一閃一閃的,好像一只只可愛的螢火蟲。
3.一顆顆晶瑩的水珠在荷葉上滾動著,好像一個個胖娃娃。
4.窗外,微風(fēng)吹動著翠竹,竹葉沙沙地響著,講述著美麗的故事。
5.紛紛揚揚的雪花從天空中飄落下來,好像漫天飛舞的柳絮。
一頭白發(fā)像柳絮
——比喻要“形似”也要“神似”
天底下,能想出“一頭白發(fā)像柳絮”這樣的比喻句的人,除了英格力恐怕沒有第二個人了。所以,當徐老師念完英格力的作文之后,大家都是一臉莫名其妙的表情:“白頭發(fā)和柳絮雖然都是白色的,但是柳絮是輕飄飄地飛在天上的、塊狀的,白頭發(fā)是一根根的,兩者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呢?”
高斯更是語出驚人:“依我看,頭發(fā)也未必和柳絮沒關(guān)系,頭皮屑就像柳絮一樣嘛!”
聽了高斯的話,大家都做出了嘔吐的表情。果然是好朋友,可謂心有靈犀一點通了!這下,連徐老師都有些頭疼了:“很多同學(xué)喜歡在作文中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來為自己的作文增光添彩。但是,他們卻不知道比喻的修辭是有要求和限制的,不能亂比。比喻,講究的不僅是形似,更要神似,來突出被比喻事物的情態(tài)。高斯,你的這個比喻,且不說二者外形是否有相似點,單就意境來說,實在是太惡俗了!”
高斯聽了徐老師的話,實在很不服氣:“我就覺得我說的很有道理。要不然,您讓同學(xué)們都來比比看,看有沒有人比我更形象的?”
聽高斯這口氣,好像向全班同學(xué)下戰(zhàn)書一樣。既然如此,大家也都不客氣了,都躍躍欲試。
李小白是第一個挑戰(zhàn)者:“要我說,奶奶滿頭的白發(fā),好像披著一層白色的月光?!?/p>
“我也來說一個!滿頭的白發(fā),好像銀色的絲線?!绷怼煌瑢W(xué)接道。
過了一會兒,大家正冥思苦想的時候,學(xué)習(xí)委員來了一句:“灰白的頭發(fā),亂蓬蓬的,好像干枯的蘆葦?!?/p>
高斯聽著聽著就有些不好意思了。大家的比喻都很好,比起自己的來簡直是優(yōu)美太多了!于是,他就在心里邊暗暗下定決心:“下回,一定要寫出幾句漂亮句子給大家瞧瞧!”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這就是修辭手法的魅力,給平淡乏味的語言注入了新鮮的活力。
多多姐來分析
說句老實話,多多姐也曾犯過像高斯這樣“低級”的錯誤呢!記得多多姐在上小學(xué)的時候,牢記老師的教誨:要想作文寫得好,修辭手法少不了。于是,多多姐挖空心思地寫了好多比喻句。其中有幾句話,多多姐至今難以忘懷一因為這幾個句子曾經(jīng)讓我出盡了洋相??!仔細想來,這幾句話的內(nèi)容大致是這樣的:
“一個炎熱的夏夜,我和奶奶坐在院子里納涼。抬頭一看,天上的星星真多??!像一粒粒石頭一樣!”
“爸爸的耳朵很大,像豬耳朵一樣?!?/p>
“知道出游的計劃泡湯了,我的臉皺得像方便面一樣?!?/p>
唉,真不知道自己那時候是怎么想的。居然能把一閃一閃亮晶晶的星星,和灰禿禿、硬梆梆的石頭聯(lián)系在一起。而且還把爸爸的耳朵比喻成了豬耳朵!現(xiàn)在多多姐還在慶幸當初沒讓爸爸看到這個句子。再說了,“我”的臉就算再皺,也不可能變形成彎彎曲曲的方便面吧!這些句子,既談不上形似,更談不上神似,還不如不拿來比喻呢!
現(xiàn)在回想起這些句子,多多姐自己都覺得害羞呢!可是,多多姐也知道,還有很多小朋友也曾犯過跟多多姐一樣的錯誤。好在多多姐現(xiàn)在掌握了寫好比喻句的竅門,那就是比喻既要形似,更要神似。至于如何做到這一點呢?來看看下面這這些小竅門吧!
寫作小竅門:寫好比喻句的方法
(1)要從外形和內(nèi)在兩方面,抓住本體和喻體的特點。
本體,就是你要描寫的事物。喻體,就是把描寫的事物比作的事物。例如“彎彎的月亮像鐮刀”一句中,月亮就是本體,鐮刀就是喻體。
而很多小朋友寫比喻句出錯的原因,就是因為沒有真正掌握本體和喻體各自的特點,造成比喻不當。例如這樣一個句子:老爺爺臉上布滿了皺紋,好像起伏的波浪。
在這個句子中,皺紋是本體,波浪是喻體。兩者都是一道道的,在外形上具有相似點。但是,皺紋是靜止不動的,波浪卻是不停地變化的,二者在情態(tài)上顯然沒有相似點。所以,這樣的比喻是失敗的。因此,小朋友們在寫比喻句之前,一定要先仔細觀察和思考本體和喻體各自的特點。既要在外形上有相似點,更要在內(nèi)在情態(tài)、意境上有相通之處。
(2)根據(jù)不同情境運用恰當?shù)谋扔鳌?/p>
對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情境中,比喻方法是不是一樣呢?對此,多多姐的答案是否定的——不一樣。
這就好比一個小朋友,在高興的時候蹦蹦跳跳得“像只小兔子”,而當他傷心難過的時候就成了“霜打的茄子”。同樣是一個人,因為情境不同,做出的比喻也就不一樣了。否則,就會造成比喻不當。
多多姐就曾見過這種比喻不當?shù)木渥印八鼧O了。眼睛紅紅的,好像漂亮的紅葡萄”。明明是一雙傷心委屈的眼睛,小作者卻把它們比喻成了“漂亮的紅葡萄”,還怎么能看出主人公的委屈傷心來呢?這就是明顯的比喻不當。
所以,小朋友們?nèi)粝胧棺约旱谋扔骷刃嗡朴稚袼?,就要學(xué)會分情境、分場合地說話。
多多姐考考你
親愛的小朋友,請你把下面的句子寫成比喻句,不要忘了既要“形似”,也要“神似”哦!
1.月亮一會兒鉆進云里,一會兒又從云里鉆出來。
改后:
2.微風(fēng)吹過陽光照耀的湖面,反射出點點金光。
改后:
3.幽靜的山谷里,一條小溪在靜靜地流淌。
改后:
4.寬闊的馬路上,各式各樣的汽車在穿梭來往。
改后:
5.遠看長城,它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
改后:
6.小雨悄悄地下著。
改后:endprint
中國漫畫2017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