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璨
上大學之前,我從未見過金發(fā)藍眼的外國人,當我從報考指南的專業(yè)里敲定了英語之后,我便開始希望于一場純正歐美風的情調(diào)中,聽外國老師訴說異域的鄉(xiāng)野情懷,領我們一同暢想瓦爾登湖畔的花好月圓。
羅賓遜,一個典型的亞裔美國人,深邃的瞳孔里流淌著東方血統(tǒng)的明凈,又暗透歐美民族的睿智沉穩(wěn)。他的個子高大健碩,六十歲的年齡,沉淀著年輕人的活力青春,常常一個人自編自排卓別林式的幽默啞劇,面孔里每一處跳動的紋路,都能成為大家啼笑皆非的焦點。
1
羅賓遜是我在大學學習中接觸的第一位外教。2015年春節(jié)剛過,返校上課。新春之后,轟動班級的頭條喜訊:羅賓遜老師本學期將擔任我們的口語老師。
消息傳開,得到了大家的熱捧。印象里,羅賓遜經(jīng)常以風云變幻的速度奔走在外院,同學們都好奇地打量這位沉默寡言的美國人。很久以來,我們一直渴望走進他的課堂,一覽美式教學的至幻至美。
新春以后,羅賓遜來了?;卮旱挠晁?,還未浸透大地的每個角落。透著點微涼寒意的三月,羅賓遜穿著一件長袖加短袖的合體衫走進教室。他落定在講臺的一處角落,以美國人慣有的聳肩姿勢,面對著教室里28雙期待的眼睛。
他為什么不高興?沒有人知曉原因。按照中國老師的慣常套路,走進教室的第一件事應該是微笑著面視學生,絕不該是這番苦情臉。
就在我們打量他時,他已經(jīng)以大刀闊斧的姿勢將講桌推得“砰砰”響,咕吱咕吱的聲音,讓人有著莫名的焦灼感。桌子被安放在他滿意的位置后,他來到講臺的中央,粗大的手指示意講桌擺放的角落,告誡我們以后每逢口語課,桌子必須是在那個他指定的位置。
話音落下,他準備拿粉筆寫字的瞬間,順勢將安然沉睡的板擦咕咚一聲砸向了窗外。轉(zhuǎn)過身,一絲威嚴遇上滿臉純真的我們,他開口說英語,便是一陣喋喋不休,埋怨帶水的板擦,以及我們在對待一件小事上的細心程度。
第一次上課,羅賓遜以外國人的謹言慎行給我們以深刻教誨。多年間幽默風趣、不著調(diào)的美國佬形象,在我記憶的長河里瞬時改頭換面,深邃的藍色瞳孔里染上了一層嚴謹?shù)膽B(tài)度。
多年中式教育的熏陶使然,慵懶的惰性思想流散在心海一角,已經(jīng)長到二十歲的我們,依然沉睡在父母溫暖的臂彎里,喃喃自滿。羅賓遜對中國學生如此不成熟的表現(xiàn)與心智極為不滿。一次上課,當某同學以無比自豪的聲音,闡述自己不愿工作,一心只讀圣賢書的侃侃心愿時,羅賓遜不等這位同學說完,“啪”地按下暫停鍵。他風云驟變的目光里,散射出一股莫名燃放的洶洶氣焰。
“OK,OK.Childish,childish.You are so Childish!”怒吼的殺氣夾雜著前門撞擊的轟然聲響,一屋子人震驚到身體抖顫。羅賓遜臨走時,發(fā)誓以后再也不會來上課了,因為他不能接受我們冥頑不化的依賴思想,更不能容忍啃老的我們踐踏他一片赤誠的胸膛。
后來的一周,我們以為他不會來了。焦灼等待中,咄咄微胖的美國老頭再次以絕地反擊之勢回到學生中間。在羅賓遜一整堂課的娓娓道來中,我們知曉了屬于他的那一段充滿榮耀的二十歲成長史。在二十歲的年紀,他勤懇上進,每逢周末穿城送報的經(jīng)歷,給他的人生注入了第一桶來之不易的酬金。我想,這是他想告訴我們的,當你長大了,就要學會自食其力,用艱辛付出去發(fā)揮年輕的無限活力。
2
羅賓遜的人生是一段充滿光輝與榮耀的奇遇:十八歲入伍美國軍校,三十五歲之前周游半個美國,四十四歲當外公,五十二歲到中國當老師,六十歲時又遇上了人生的第二段姻緣。
有人會說,這是一個完全不著調(diào)的人生,沒有平穩(wěn)的生活保證,一生身處動蕩。更有人說他是完完全全的生活瘋子。
每節(jié)課,羅賓遜習慣于布下話題的天羅地網(wǎng),然后再用自己細碎的生活點滴充實話題的生命力。來到中國八年,他很想念故土河川,想念西經(jīng)120°的白天與黑夜。他情不自禁地沿著地圖一角,從美國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亞,直至繁華興旺的波士頓城,講述他與每一處地方的奇緣趣事。他的家鄉(xiāng),位于美國中部地帶的堪薩斯城,風景綺麗,生活恬靜,說起家鄉(xiāng),更是勾起他身體里每一處鄉(xiāng)思的川流涌動。
那堂課的尾聲,羅賓遜眼泛淚光地告訴我們,無論你去哪里,家永遠是你溫暖的避風港;無論富貴與貧賤,家是你心里最深處的一片凈土,直至永遠。六十歲的高傲漢子,用半生的戎馬倥傯向我們細數(shù)他的溫情時刻,用洋洋灑灑的熱淚勾起我們內(nèi)心最純粹的那一絲鄉(xiāng)情。勿忘本心,是羅賓遜留給我最深的感悟。
羅賓遜還是一個和時尚接拍的潮流人士,課上生動的課程講解,少不了手機里各種照片的支撐。討論到中西方飲食時,存儲在他手機里的美國大餐常常令我們口水直流,而他不免會洋洋得意于自己的辛勞杰作。說起中國飲食里的養(yǎng)生糙米粥,他會掏出手機,認真刷一遍百度,把圖片搜出來,再原封不動地臨摹在黑板上,與我們共同分享這道別樣風味的中國美食。遇上花枝接種的月份,他會用手機記錄下植株的成長,在課堂里把照片向每位同學展示后,授予我們他自己種植花草的心得體會,“一寸時光,一種情懷”的哲理就是羅賓遜花草種植衍生出的生活感悟。
翻蓋式的三星手機,飛速復雜的網(wǎng)絡外衣下,隱藏著羅賓遜對于生活的點滴情懷。熱愛生活,熱愛每一個靈動的生命,是羅賓遜一直不遺余力闡釋的人生體驗。
細膩柔情的羅賓遜不足為外人道也,威嚴高傲是他為自己披上的一層狼皮,而真正的柔情似水,正是顯露在他生活的罅隙之間。
3
老羅即將回國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有人說,他已經(jīng)買好了回國的機票,接受了波士頓大學的盛情邀約。
消息的真假,沒人能證實。羅賓遜依舊在課下時寡言少語地穿行在外院的角落之間,課上依舊風塵仆仆地來,興致勃勃地去。他的一絲淡然,更是無形之中剝落著我們內(nèi)心的惴惴不安。
一個平常的日子,羅賓遜像往常一樣,放好他的公文包。然后,他拿起粉筆,落筆寫字。稀疏墜落的粉塵,在墨綠的板上帶過一抹瀟灑的字樣“Dr.Dennis Robinson”,隨后附上一串數(shù)字“1952.11.11”。以他的口吻,1952年11月11日這一天,是一個偉大的日子,因為他降臨人間。他將以生命的純真為世界涂抹一道絢麗的閃亮。
身處這片書卷濃郁的課堂圣地,羅賓遜每時每刻都在以生命的光彩照亮著這間教室里每一個平凡的生命?;蛟S,這就是他存在的意義。
羅賓遜說:“Life is a series of experience.”
“生活是一系列的體驗”,正如他當初奮不顧身地從美國來,而今選擇回去一樣,生命無時無刻不在演繹著不同的體驗。羅賓遜叮囑我們,要時刻享受生活,享受每一次穿云過雨的美好。甚至,當飛機劃過云層,要記得去嗅一嗅異域國度里那一片云的味道,這就是生活。
老羅的告別,沒有了初來時的恃才傲物,始終在以一個長者的口吻囑咐著我們許多許多。我記得,一絲夏風穿過他的眼睛,吹開了稀疏翻滾的淚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