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常紅
在廣袤無垠的北太平洋上,有一處世界洋流的匯聚地,因為受到副熱帶高氣壓的控制,全年少雨無風,氣候炎熱,所以遠洋航線都會避開這里。
直到1999年,美國人查爾斯·摩爾在參加完一項帆船賽事后,從這個區(qū)域抄近道回家,才驚訝地發(fā)現(xiàn),這片人跡罕至的水域,竟然是一個巨大的垃圾堆:瓶蓋、包裝袋,以及數(shù)不盡的塑料碎片漂浮在船的四周……難以降解的塑料漂浮物常年在此匯聚,逐漸堆積形成了一個“島嶼”。
摩爾回到美國后,把所見所聞和采集的樣本全部交給了海洋學家,專家研究的結(jié)果令人瞠目結(jié)舌:這片海域上至少漂浮著300萬噸的塑料垃圾。
到了2017年,這個垃圾帶的面積和總量翻了好幾倍,形成了一個約100萬平方千米的垃圾島,面積相當于200個上海市,人們戲稱這里是“第八大陸”。而這樣的戲稱背后,是科學家們和環(huán)保人士的無比擔憂。塑料垃圾經(jīng)過常年的風吹日曬和浪打,會逐漸破碎分裂,最終成為數(shù)不清的微小塑料顆粒。有研究指出,塑料分解后的顆粒會像海綿一樣,吸附海水中的有毒化學物質(zhì),最后這些毒素將沿著食物鏈進入人類體內(nèi)。
于是,在2017年6月8日 “世界海洋日”這天,以史蒂芬·麥為首的塑料海洋基金和世界再生能源組織,向聯(lián)合國提出申請,要求成立“垃圾群島共和國”,成為世界上第 196個國家,他們希望借此提高更多人的環(huán)保意識。
根據(jù)國際條約,一個合法的國家需要有領土、政府和居民。這個垃圾島處于大海上,邊界明顯,讓申請的島民們組織一個政府不會太難。為了讓垃圾島擁有人口,活動發(fā)起者開始在網(wǎng)絡上招募,讓大家申請成為垃圾島的榮譽公民。
呼吁一出,響應不絕。美國前副總統(tǒng)戈爾成為垃圾島國的第一位公民,他對環(huán)境保護向來不遺余力,目前正積極奔走,希望全世界的人們都能意識到海洋塑料垃圾的嚴重性。截至2017年9月底,已經(jīng)有12萬人申請了“垃圾群島共和國公民”資格,其中大多是環(huán)保主義者。此外,還有奧運選手莫法拉、007系列電影里“M夫人”的扮演者朱迪·丹奇和演員羅斯·肯普等知名人物。
當然,作為一個“國家”,“垃圾群島共和國”還邀請了英國廣告才子休斯、阿爾梅達和設計師柯克斯特拉一起設計國旗、護照、貨幣(單位是“垃圾”)和郵票,上述這些東西全部由可降解材料制成:垃圾島的國旗圖案是一個漂浮在海面上的塑料瓶子,護照的封皮上印有“海洋需要我們”的標語,貨幣上則印著各種被垃圾纏繞的動物,比如100元上印的是鯨和海鳥,50元上印的是海鳥和海豹,20元上印的是章魚和海龜。
“垃圾群島共和國”宣傳大使薩拉·羅伯茨認為,如果垃圾島能夠被聯(lián)合國正式認定為一個國家,他們就能確保海洋垃圾這個問題不會再被人們忽略了。然而,聯(lián)合國秘書長的官方發(fā)言人史戴芬·杜加里克在新聞發(fā)布會上回應道:“我覺得這(成立垃圾島國)非常有創(chuàng)意,但是這個申請被批準的可能性基本為零?!?/p>
盡管如此,但活動發(fā)起者的努力并沒有白費,不僅有十幾萬人支持他們,而且讓更多人知道了這樣一件事:海洋里竟然有這么多垃圾,如果人們再不重視起來,那以后吃海鮮可能就和啃塑料沒什么區(qū)別了!
其實,歸根到底,所謂的“建國申請”的最終目的還是一場喚起人類環(huán)保意識的活動。海洋與大地,自然與人類,應該是和諧相守的存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