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飛
(中鐵十一局集團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為了適應國民經濟發(fā)展和城市建設的需要,解決城市發(fā)展、國土資源規(guī)劃和道路建設之間的矛盾,中國已經逐漸加大了對軟土地的開拓和規(guī)劃。尤其是在濱海新區(qū)等沿海城市。這些地區(qū)發(fā)展越來越快,城市建設步伐也越來越快,占地需求越來越大這樣的背景下,獲得土壤變得越來越困難。由于大面積軟土地基加工越來越重要,導致建筑成本越來越高,工期也越來越長,所以,對軟土地基進行加固,在最大的程度上節(jié)約投資成本,以期縮短工作周期。
(1)段址內特殊性巖土主要為:人工填土、軟土、殘積土、全風化巖及強風化巖。人工填土:在車輛段內人工填土層為素填土,位于地表,水平上分布不均勻,主要為人工堆填的粘性土組成,土質不均勻。軟土:該層土主要為海陸交互相沉積的淤泥,淤泥質土層,分布廣泛。該層屬軟弱土層,含水量高,在天然狀態(tài)下呈流塑狀,強度低,土層力學性能差,具高壓縮性,透水性差。殘積土及風化巖:該層殘積土、全風化帶、強風化帶土質成分主要為粉質粘土,具有遇水軟化的工程特性,同時由于風化程度不均勻在風化巖中多存在軟弱夾層,以上兩點均對擬建工程的基礎選型造成不利影響。
(2)大洲車輛段是廣州市軌道交通七號線的定修車輛段,承擔本車輛段配屬車的停放、日常保養(yǎng)、列檢及雙周/三月檢任務,以及7號線全線車輛的定修任務。大洲車輛段工程主要包括站場土石方工程、軟基處理工程、邊坡支擋防護工程、橋涵等工程。其中軟基處理總面積約為20.5萬m2,采用吹填砂堆載預壓發(fā)進行軟基處理的面積約為13.4萬m2,占總面積的65.3%,主要為碎石道床、道路、建筑及綠化區(qū);采用攪拌樁復合地基進行軟基處理的面積為7.1萬m2,占總面積的34.7%,主要為整體道床、周邊、試車線及出入段線區(qū)。
車輛段在建設及運營過程中,為保證行車安全及線路、建構筑物的穩(wěn)定,對段內的整體沉降控制有著嚴格的要求,結合廣州地區(qū)已完工項目的軟基處理情況,發(fā)生工后沉降的案例較多,如何確保軟基處理的施工質量是本工程的重點。大洲車輛段軟基處理主要工程數(shù)量見表1。
(1)施工流程。本工程試驗區(qū)地基加固的施工流程為:施工現(xiàn)場清理→作業(yè)地面整平→鋪放底層材料→打塑料排水板→構造淤泥密封墻→吹填砂堆載預壓(或堆載預壓)處置。為了獲得指導設計和施工的試驗數(shù)據(jù),該方案提供了地面沉降和分區(qū)層沉降、孔隙水壓力、水位、深度水平位移、側樁等檢驗驗證工作,也安裝了鉆孔土和負載板的測試項目、布局測試和其他測試項目。在堆載預加載測試區(qū)域應用三級和五級載荷,對土壤進行十字板剪切試驗和鉆孔取樣檢查工作。該項目是為了加強針對于預加載區(qū)邊緣的前導標志的保護和觀測點的基礎沉降、斷裂和傾斜等問題的研究。
(2)施工工藝有前到后的施工步驟為:場地準備,清除障礙物→排除魚塘積水、晾曬→鋪設復合土工布→吹砂填筑至5.0m→埋設變形觀測儀器及現(xiàn)場測試→打設塑料排水板→集水井、盲溝施工→分層逐級吹填砂及碾壓密實→沉降變形,孔隙水壓力等觀測記錄→用現(xiàn)場沉降及孔壓資料分析是否達到預壓要求→滿足要求,卸載堆載層→加固后地基質量檢測、平板荷載試驗機分析整理觀測資料→卸載面整平、表面碾壓→交工面鋪設密封土→軟基處理竣工驗收。
表1 軟基處理主要工程數(shù)量表
項目進行過程中,重點對這些方面的要點進行監(jiān)控:①地平面的下降量。在地表底層安裝沉降檢測器,在建造高度達到2m的時候,再進行下一次的觀測。以后要依照施工分層的狀況和建造的高度進行把控,每個分層要檢測1~2次。②土壤上層邊向的移動。在該層安裝地表樁,在填充高度進行到2m的時候,再實施下一次的檢測。之后依照施工的分層填筑高度再次進行測量檢驗。③土壤深層的側向移動距離。在平面層設置測斜管,并且當建筑高度達到2m的那一刻,馬上進行第二次的檢測。再依據(jù)施工分層的建造進程進行監(jiān)控,每一層都要進行至少一次的檢測。④間隙空間中的水壓力。按照施工的分層建筑高度,在填筑當天和之后的一天實施檢測,事后觀察變化規(guī)律再進行分析比對。⑤空隙中的水深狀況。根據(jù)施工分層填筑高度,在填筑當天與第2d展開測量,再根據(jù)變化規(guī)律進行檢測。
(1)清淤船清淤。本項目設計表層清淤厚度為50cm,傳統(tǒng)表層清淤方式為先將魚塘水抽排后進行晾曬,再利用機械進行面層淤泥的挖除外運。但由于魚塘底部多為塑性極低的淤泥腐殖土,顆粒較小,晾曬周期耗時較長,且20cm以下的淤泥不易晾曬固結,機械清淤過程中仍然會存在大量流塑狀淤泥,不利于開挖及外運且大大增加了文明施工的投入。項目根據(jù)段內魚塘多、深度合適、相互可以連通的特點,選用了機械鉸刀式清淤船進行清淤的方案。該方案是利用清淤船的前置鉸刀對塘底泥層進行切割分解,增大泥漿濃度,然后利用泥漿泵將泥漿吸入,通過管道排出。完畢后將池塘水進行抽排,對清淤厚度不符合要求的部位進行機械挖除,確保了整個魚塘的清淤質量。該技術運用廣泛,清淤效率高,適合魚塘分布較多區(qū)域的表層淤泥清理。
(2)自動抽排水堆載預壓區(qū)共設有集水井75座,淤泥層孔隙水受堆載預壓作用經排水板返至粗砂層,由盲溝匯入集水井,當集水井內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會與淤泥層孔隙水達到動態(tài)平衡,此時淤泥層孔隙水無法受壓擠出,排水固結過程受阻。對此,項目在每個集水井內設置水泵的同時安裝水位監(jiān)控裝置,當集水井內水位高于0.6m時自動抽水,并安排人員每日巡檢記錄,確保排水及時、暢通。
(3)水加載。由于吹填砂用量較大(約75萬m3),且對砂質要求較高,因此出現(xiàn)過砂源不足的情況。部分區(qū)域的超載預壓層因為砂源不足,原設計堆載預壓高度為10.95m,實際吹填至10m時后續(xù)加載被迫中斷。采取水加載的措施,在未達到預定堆載壓力的區(qū)域設置封閉圍堰,內滿鋪不透水高強度塑料膜,然后在圍堰內填滿水取代堆載砂,待砂源恢復供給后再進行吹填堆載,直至達到卸載條件后卸載。該方案作為砂源不足時的臨時措施,解決了超載預壓空白期對整體工期的影響,費用低、易操作,值得借鑒。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吹填砂堆載預壓項目周邊應有良好的水路運輸條件,水路運輸效率高、成本低,同時可在料倉內直接安置泥砂泵進行吹砂作業(yè),減少了填砂的轉運,需提前備好預備砂源,做好進場砂源的質量把控,含泥量、粒徑等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周邊格柵攪拌樁的設計方案效果顯著,對整個軟基處理的質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廣;嚴格執(zhí)行卸載標準,嚴禁盲目卸載。
[1]王志亮,黃景忠,李永池.沉降預測中Asaoka法應用研究[J].巖土力學,2006,27(11):2025~2032.
[2]李百明,劉永光.飽和軟土地基沉降計算方法[J].天津科技,2012,39(2):33~35.
[3]羅嘉金.塑料排水板堆載預壓法加固軟基機理分析及固結沉降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