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永
筆者結(jié)合漢字特點,巧妙構思、恰當編排,以字謎、順口溜、游戲等方式設計教學。如教學“告”字,編寫謎面“一口咬掉牛尾巴”;教學“樹”字,編寫謎面“又進村來”;教學“眾”字,編寫謎面“分開是三個,合起來無數(shù)”;教學“處”字,編寫謎面“半個多,腿伸長,一豎一點站邊上”;教學“外”字,編寫謎面“半個多,站一旁,一豎一點站邊上”;教學“曬”字,編寫謎面“傍晚的太陽”等。這種方法有趣易記,小學生非常喜愛。
再如一年級下冊識字4,通過猜字謎的方式學習“請、情、晴、清、睛”。 “青”是聲旁,換上不同的部首,就成了另一個字。我們編了這樣的順口溜:“牛羊肥壯草兒青,加上‘言’字請你進,心里著急有事情,有‘日’就是天氣好,加上‘三點’河水清,有‘目’變成大眼睛,水邊飛蟲叫蜻蜓,再換‘米’字真精彩。”不但教材上的字入選其中,還進行拓展,將“蜻、精”兩個常用字也囊括進來。這樣對比識記,效果更好。
小學生喜歡做游戲,還可以用游戲幫助識字。如“送信”游戲,一組學生扮演郵遞員(生字卡片當信件),另一組學生扮演收信人(手持拼音卡片,相當于收信簽名),請“郵遞員”將“信件”準確投遞給“收信人”。這樣寓教于樂,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識字中。
教學《操場上》一課的生字時,我先讓學生自讀詞語,再分別出示“拍、打、拔”和“跑、跳、踢”,讓學生觀察這兩組字的特點。通過觀察他們發(fā)現(xiàn)第一組字都是“提手旁”,都表示與手有關的動作;第二組字都是“足字旁”,都表示與腳有關的動作。進一步拓展,引導學生想一想表示與手的動作有關的字還有“抱、握、拉、投”等,與腳有關的動作還有“蹦、踹、蹬”等。
還可以讓學生課余收集漢字的常見部件,進行“按部件歸類”。如學習“堆”字,將“準、誰、難、灘、淮、推”出示出來,它們都有“隹”這一部件。通過學習一個字,鞏固一組字,識字效率大大提高。
二年級上冊《雪地里的小畫家》是一篇看圖學文,課文抓住各種動物的特點,描繪冬天的美景。教學時,可通過播放幻燈片,將大雪紛飛、各種動物在雪地活動的場景呈現(xiàn)出來,并相機出示“竹、牙、馬、用、幾”等生字。這樣,從看圖學文自然過渡到了識字教學。
每接一個班,我都先讓學生做自我介紹。每個學生走上講臺寫下自己的名字,并講述名字蘊含的意義,這樣既認識了漢字,又了解了家長對每個孩子的期望。豐富的校園文化也是識字教學的資源,課余指導學生認讀校園里的板報、標示牌等。隨著識字量的增加,囑咐學生外出時留意大街上的店鋪名、超市的商品名,認讀食品、飲料包裝上的文字說明,看電視時注意認讀字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