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健
在公開課教學中,執(zhí)教第一課時的實在不多,能夠堪稱經(jīng)典的,更是少之又少。
不知從何時開始,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似乎只能是:(1)把課文讀正確,讀出流利、有感情;(2)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厘清課文層次;(3)簡單提出自己的見解;(4)識寫本課生字。這樣的教學目標定位、教學過程設計原本無可厚非,能在第一課時的學習中踏實達成已實屬難得。但也正是這樣的教學活動,造成了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固化,以至于常年來始終如此教學,學生早已深諳此道,不等教師教,學生已知道今天的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大大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再則,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亦步亦趨,常年不變,看似條理清晰,實則重復之處頗多,有時只滿足于走過場,走形式,而忽視了教學效益的最大化,忽視了兒童本位的存在。
正因為第一課時的教學簡單、刻板,很少有教師耗費更多心思細細打磨第一課時,他們寧愿按照一般的教學套路將第一課時草草了事,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第二課時,放在解讀文本的精彩部分,以期打造自己心目中的精彩課堂。
努力追求一堂課的精彩教學是每一名教師的職責,但為了第二課時的精彩,而有意無意間疏忽懈怠了第一課時的教學,是否有“拆東墻補西墻”之嫌?既然有課時之分,理應讓它們各司其職,引領學生從不同角度領略文本的秘妙。然而令人感到遺憾的是,我們尚未將自己的腳步踏出如此之遠。
第一課時是學生與文本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此時,學生對文本尚處于一種朦朧狀態(tài),教師應通過各種不同的途徑,引導學生走近文本,親近語言。如果教師抓住這一前提展開教學,第一課時的教學也可以很精彩。
下文以錢冬梅老師執(zhí)教的統(tǒng)編本一年級《大還是小》第一課時的教學為例,談談如何設計第一課時,才會使整個課堂情趣盎然,靈動扎實。錢老師在第一課時只是帶著一年級的學生寫寫生字,讀讀課文,聊聊內容,說說想法。但這樣的課堂,看似簡單樸實,實則暗藏玄機。
大聲朗讀,是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語文課,一定要書聲瑯瑯。在錢老師的課堂上,朗讀隨處可見,教師范讀,學生自讀,個讀,齊讀,讀詞語,讀句子,即便用“三處一小讀,五處一大讀”來形容整堂課的朗讀亦不為過。
應該說,像這樣大批量的朗讀,在低年級第一課時教學中是必要的。但是更多的時候,這樣大量的朗讀很容易造成學生的厭煩心理,隨著課堂的不斷推進,我們會見到學生的朗讀越來越無趣,越來越索然無味??上驳氖牵阱X老師的課堂上,這樣的情況自始至終從未出現(xiàn)過。且看錢老師是如何指導朗讀的。
課文的第2、第4自然段是朗讀的重點所在,學生初讀這兩段文字顯得晦澀、拖拉,或有讀錯字、讀破句的情況出現(xiàn)。錢老師深諳低年級學生的朗讀情況,課前早有預設。當課堂上出現(xiàn)此種情況時,錢老師將這段話中的關鍵詞語單獨拎出,由讀句段轉換成讀詞語,降低了朗讀難度。形式上的轉換,帶來自信心的高漲。即便是入學僅僅兩個多月的一年級學生,面對詞語完全可以輕裝上陣,學習的積極性就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
讀好詞語,錢老師又將難度適當提高,將剛才的詞語放入各個分句中,再請學生試讀。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不再覺得難讀,反而將它視之為挑戰(zhàn),越讀越帶勁。之后,當錢老師再請學生讀第2、第4自然段時,學生的畏難情緒已經(jīng)消失殆盡,朗讀水平大幅度提高。然而,錢老師仍不滿足,再次帶著學生往前邁一步,一邊做句子中描寫的動作,一邊大聲朗讀。因為動作的加入,學生再次朗讀時自然不能再看書本,朗讀早已演變成背誦,無形中積累了課文的語言文字。
縱觀整個教學過程,錢老師將朗讀指導設計成游戲闖關,由讀詞到讀句,由讀句到讀段,再到讀出動作,由易到難,穩(wěn)步推進,逐步上升。學生由生澀到正確,由正確到流利,再到背誦積累,學得認真,學得歡快,學得扎實。因為游戲化的教學設計,課堂變得活躍起來。
教師的教學用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簡單梳理錢老師的課堂教學用語,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句子的鋪排,更沒有矯情的做作,如同和學生聊家常一般,親切自然,娓娓道來。但若是細細品讀這些課堂教學用語,不難發(fā)現(xiàn),錢老師的任何一句話語看似隨意,實則意有所指。
當學生一邊做著動作,一邊朗讀完課文第2、第4自然段時,錢老師順勢接上一句:“啊,我終于明白‘覺得自己很大’的原因了。原來是因為——”學生聽了,恍然大悟,將第2自然段的內容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回答得清楚明了。這樣的教學用語,旨在引導。
當一名學生很靦腆地站起來,輕聲說“有時候,我覺得自己膽子很小”時,錢老師微微一笑,親切地回應道:“我知道,但當你站起來的那一刻,膽子已經(jīng)大起來了?!敝蟮恼n堂,這名學生越來越自信,聲音越來越響亮。這樣的教學用語,旨在激勵。
當學生困惑于“有時候,我覺得自己_____”的句式訓練時,錢老師及時提醒學生:“有時候,表示并不是所有的時候。在課堂上,我們有時候干什么呀?”一語點醒夢中人,學生的思維迅速打開,暢談自己在課堂上的所作所為。這樣的教學用語,旨在喚醒。
像這樣的教學片段,俯拾皆是。面對不同的學生,錢老師總是如此這般,用最淺顯易懂的家常式教學用語,或引導,或激勵,或喚醒,帶著學生行走在課堂之上。學生傾聽著錢老師家常式的教學用語,不但能很快理解教師的要求,而且能迅速調整學習狀態(tài),做出恰當?shù)幕貞?。因為家常式的教學用語,課堂變得親近起來。
就一堂課而言,決定教學質量的最關鍵因素也許并不是教師精湛的教學技藝,而是教師與學生之間融洽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只有產(chǎn)生愉悅積極的情感交流,才能形成良好和諧的教學氛圍,產(chǎn)生扎實有效的教學效果。
在錢老師的課堂上,我們可以看到,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專心地側耳傾聽,積極踴躍地朗讀課文、回答問題;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快樂地放松下來,身心愉悅地走進學習場進行學習。這種教學效果的達成,恰恰源于錢老師善于營造富有趣味性的教學氛圍。
比如,在指導學生朗讀“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很大”和“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很小”時,錢老師出示同一張課文插圖,讀前一個句子,將圖片逐漸放大,讀后一個句子,將圖片逐漸縮小。如此一對比,無須錢老師多費口舌,學生已了然于胸。讀到“很大”時,聲音高亢而響亮,自豪之情油然而生;讀到“很小”時,聲音輕細而悠悠,羞澀之情溢于言表。一張圖片,兩個特效,教師教得用心,學生學得開心,趣味盎然的教學氣氛自然形成,彌漫在整間教室。
以上所述僅僅只是課堂的某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錢老師總能在不經(jīng)意間營造出富有趣味性的教學氛圍,朗讀如此,點評如此,寫字亦如此。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學生聽得認真,學得快樂,和錢老師一起讓學習在課堂上真正發(fā)生。因為趣味性的教學氛圍,課堂變得生動起來。
錢老師的第一課時教學,活躍、親切、生動,她的教學設計、教學用語、教學氛圍,總是依據(jù)一年級教學的整體目標而設計,總是根據(jù)一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展開,不矯情,不做作,自然而靈動,扎實而有效。這樣的課堂,才是學生真正需要的課堂;這樣的課堂,才是學生心之所向的課堂。
這樣的第一課時,是不是也很精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