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學技術,到解決生產(chǎn)難題進行技術創(chuàng)新,再到成立楊海波工作室……她說:“把我的技能傳授出去,帶出10個,100個,1000個楊海波,這才是對油田最好的回報?!?/p>
2017年6月,青島。
楊海波作為大慶油田首屆“油田工匠”獲獎者代表之一,與全國勞動模范許振超簽訂了師徒協(xié)議?!拔业呐枷褚幌伦幼兂闪宋业膸煾?,這是我從來都不敢想的事兒。”回憶起這段經(jīng)歷,楊海波至今仍難掩激動地心情。
在拜師儀式上,楊海波拿出手機,翻出了一張照片遞給師傅看。原來,在2015年全總舉辦的全國優(yōu)秀班組長交流活動上,楊海波就與師傅許振超有了一張并不清晰的合影,被她一直悄悄珍藏著。
其實,在大慶油田,第四采油廠采油女工楊海波的名字早已家喻戶曉。
21歲榮獲全國技術能手;
26歲被破格聘為采油技師;
30歲被聘為采油高級技師;
33歲成為大慶油田最年輕的采油技能專家;
36歲又成為了集團公司采油技能專家。
工作23年,楊海波將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清晰地劃分為3個階段,從自學技術,到解決生產(chǎn)難題進行技術創(chuàng)新,再到成立楊海波工作室,致力于培養(yǎng)更多技術創(chuàng)新型職工……
楊海波說:“我的成功是可以復制的。”
“最年輕”“技能專家”“全國勞動模范”……如今,41歲的楊海波已經(jīng)成為油田很多青年技工的偶像。殊不知,在她剛參加工作時,也經(jīng)常遇到技術上“抓瞎”的事兒。
1994年,剛滿18歲的楊海波從石油技校畢業(yè),分配到大慶油田第四采油廠第一油礦,成為一名采油工。在崗位上的第一個夜班,就讓她受了挫。凌晨1點多輸油泵密封填料突然泄露,滿地的油污一片狼藉。楊海波和另一名女工手足無措,反復加了多次密封填料都沒有成功,直到站長到了才處理完故障。
“那時候,站上不論遇到大事兒小事兒,只要跟技術有關的事兒,我們都給站長打電話尋求幫助?!睏詈2ɑ貞浾f,工作第一年,經(jīng)常感到害怕,“那個時候不是夢到著火了,就是夢到爆炸了?!?/p>
一次,楊海波趕上了整個礦區(qū)突然斷電,站長安排她去切換油氣混輸流程,面對復雜的流程她不知所措,最后還是求助于站長……
在一次次的技術問題面前,楊海波不斷問自己,如何能在工作時不害怕,干活時不遭罪,有問題不求人?
2015年楊海波獲得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學技術才是硬道理!”
從那以后,白天,她變成了站長的跟屁蟲,遇到技術問題,她先沖上去解決,讓站長幫她指出操作問題。晚上,她挑燈夜戰(zhàn),把相關專業(yè)書籍讀了一遍又一遍,記了十幾萬字的學習筆記。一年多以后,楊海波悄然發(fā)現(xiàn),同事們遇到技術問題時,開始給她打電話了。
1997年9月,楊海波經(jīng)過層層選拔,代表大慶油田參加全國青年崗位能手技能運動會,取得采油工種比賽全國第10名的成績。她是當時獲獎選手中年齡最小、參加工作時間最短的人。在使用鉸板手工套制鋼管絲扣的項目中,她憑借完美的絲扣和最短的時間,獲得全場最高分;抽油機換皮帶操作僅用6分鐘就嫻熟地完成。
榮譽光環(huán)的背后,沒有人知道為了縮短更換抽油機皮帶的時間,楊海波上百次地練習,肩膀、手臂、手指磨破滲出了血水;為了掌握更多型號抽油機的構造和工作原理,她拿著資料往返井站幾百次,徒步近百公里……
26歲那年,楊海波提前9年,被大慶油田公司破格聘為采油技師。她的父親也是一名石油工人,每當覺得苦、覺得累的時候,她總能想起父親在她第一天上班前的叮囑,“踏踏實實當個好工人?!?/p>
“您成功的秘訣是什么?”
面對《中國工人》記者提出的問題,楊海波想了很久,回答說,“成功哪兒有什么秘訣,如果說有,那就是堅持。”
堅持學習,堅持思考,她說:“每一項技術創(chuàng)新都是從解決生產(chǎn)難題開始的。”
2007年,楊海波到聚合物驅采油隊聚五隊工作。當時,聚合物驅采油技術在大慶油田是一門新興的技術,工藝新、技術力量弱、配套技術不完善等問題一直影響生產(chǎn)現(xiàn)場管理,而且該技術在國外也仍處于先導性試驗階段,國內沒有經(jīng)驗可借鑒,更沒有專業(yè)人員指導。
“咱們隊皮帶太費了,三天兩頭就得更換一次?!本S修班長的一句無心之語,被楊海波記在了心里,她略感慚愧地想,如果連本隊工作中的難題都沒法解決,我這個技能專家真是白當了。
楊海波了解到,聚合物驅抽油井產(chǎn)量高,負荷大,皮帶耗損嚴重,僅一年的皮帶消耗就達40多萬元?!安恍?,皮帶用得這么費,燒皮帶像燒錢,太心疼了!”
于是,她和隊里的5名技師跟這“費錢的皮帶”較上了勁兒。他們一邊現(xiàn)場調查、分析原因,一邊查閱書籍、理論計算,篩查出了皮帶輪配型不合理、部分皮帶輪包角小等問題,并及時進行了修整。在不斷有新井投產(chǎn)的情況下,使全隊全年皮帶消耗由1053組下降到596組,僅此一項節(jié)約材料費用24萬多元。這項創(chuàng)新成果還在全廠聚合物驅采油隊推廣,每年節(jié)約費用100多萬元。
憑借著對技術創(chuàng)新的這股“擰”勁兒,截至2016年底,楊海波先后完成革新成果41項,其中12項獲得國家專利。
“將兩端有繩套的兩根繩子互相交叉,分別套在兩個人的手腕上,繩套不能脫離手腕,如何能將繩子解開?”這是楊海波培訓課堂上最喜歡和大家做的趣味游戲——解繩結?!耙话悖蠹叶紩捎谩@’的方式,結果鉆來鉆去就是解不開。其實,只要將關注點由繩子交叉處轉移到手腕處,以手腕為軸進行環(huán)繞,繩子一下就解開了?!睏詈2ㄕf,“創(chuàng)新就像做游戲,需要打破慣性思維?!?/p>
每一臺抽油機上都安裝有節(jié)能設備,但因抽油機處于野外,節(jié)能設備常常被盜。如何才能預防這一現(xiàn)象?多數(shù)人想到的辦法是,在節(jié)能設備上安裝防盜螺絲,像一道“防盜門”,在設備上進行加固保護,但即便如此,其被盜率仍居高難下。
對這一問題,楊海波換位思考,“節(jié)能設備之所以被盜,是因為它具有一定的價值,盜走后能夠再利用,產(chǎn)生利益。既然如此,我們就讓盜賊們無利可圖?!彼蛨F隊在不影響其使用的情況下,將節(jié)能設備“做舊”,即使被盜,也沒有再利用價值,省時省力的解決了這一問題。
多年來,楊海波帶領其他技師累計解決各類難題208個,研發(fā)各類成果142項,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經(jīng)濟效益1200余萬元。
2012年,廠里為了讓技術大咖們更好地發(fā)揮帶頭作用,以楊海波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正式成立。她帶領30名培訓師,承擔起1600多名員工的技術培訓工作。
工作室成立之初,她和團隊走了不少彎路。最初,培訓課堂員工來自各基層隊,學員不僅水平參差不齊,即使是同一工種、同一級別的員工,技能水平和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技能強的人走神發(fā)困,技能差的人一知半解,培訓效果大打折扣。
“要想做好員工培訓,首先要知道員工真正需要什么?!睘榇?,楊海波和培訓師們走訪調研了礦內所有崗位,認真分析不同崗位、不同層次員工群體的培訓需求,反復論證后提出“5+4”差異化培訓法,將員工細分為企業(yè)新員工、一般崗位人員等五類人群,相應舉辦基礎培訓班、技能強化班等四類培訓班,實現(xiàn)了因人施教、因需施教。
同時,為了保證一崗一課件、一班一教材、一級一方案,楊海波編寫出采油、集輸?shù)裙しN不同級別16套教材,制作標準化多媒體、視頻、培訓教材60多套,其中有10部被選定為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員工技能培訓教材。“5+4”差異化培訓法,被中國能源化學地質工會評為“全國石油石化系統(tǒng)職工先進操作法”一等獎。
隨著培訓的深入,枯燥乏味的理論學習讓員工學習興趣不足。楊海波又敏感地抓住了這個關鍵問題,歷經(jīng)三年多時間,自主研發(fā)了網(wǎng)上自助學習系統(tǒng)。愛找茬、連連看、對對碰……楊海波把員工們喜歡玩兒的游戲和學習內容相結合,在學習平臺上設計開發(fā)出4套“快樂學習”游戲軟件,激發(fā)了員工的學習熱情。
在楊海波的課堂上,還有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放眼望去,學員們都在拿著手機,當著“低頭族”。其實,大家是在使用“海波題庫通”APP手機學習軟件。
點開軟件,可以清晰地看到模擬考試、比賽模式、強化練習等6項功能,員工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利用零散時間“隨時隨地”學習培訓。
這種高效便捷的學習模式徹底顛覆了傳統(tǒng)的學習方法,受到職工普遍歡迎和好評。如今,不僅在油田內部廣泛使用,還吸引了石油系統(tǒng)其他單位的員工學習應用,受眾已達10多萬人。這項成果也獲得國家軟件著作權專利,被評為大慶油田公司重大技術革新一等獎。
近年來,油田為一線職工搭建的平臺越來越多,職工參與技術革新的熱情越來越高?!坝袩崆椤⒂屑寄?,但不掌握方法,這讓很多職工在創(chuàng)新中遇到了瓶頸。”楊海波說,“技術創(chuàng)新有成功也有失敗,所以我們將自己的經(jīng)驗、方法進行總結。”
2017年1月,《高效革新》一書出版發(fā)行。這是由楊海波凝聚身邊創(chuàng)新創(chuàng)效能手和油田革新專家湯凱勞模工作室一起合作完成的。他們總結梳理了自己多年來的技術創(chuàng)新經(jīng)驗,在理論中充實大量創(chuàng)新實例和典故,將復雜抽象的創(chuàng)新理論成功轉化為深入淺出的革新原理,書中囊括4大類50種技術革新方法和5個典型案例分析。
① 楊海波現(xiàn)場授課
這本書在國內首次實現(xiàn)技術創(chuàng)新與TRIZ理論完美融合,一舉打破產(chǎn)業(yè)工人在技術創(chuàng)新領域缺少方法論的局面,填補了石油石化行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的理論空白,成為人人讀得懂、學得會、用得好的技術創(chuàng)新指導教材。
走進第四采油廠第一油礦,大院里有一棟白色的四層小樓,“楊海波工作室”幾個字掛在樓門口格外顯眼。走進去,每個“教室”“辦公室”“會議室”的門牌上,甚至到每一個墻燈開關上,都能看到“楊海波”的名字。
②楊海波進行設備維護
③ 員工使用“海波題庫通”APP進行學習
剛開始,對這一切她還感到害羞,現(xiàn)在,她更多的是為之自豪?!鞍盐业募寄軅魇诔鋈?,帶出10個,100個,1000個楊海波,這才是對油田最好的回報”
如今,大慶油田招聘的大學生人數(shù)越來越多,青年職工的崗位競爭也越來越激烈。2013年大學畢業(yè)的石曉琳兩次參加競聘管理崗位,都因基礎分數(shù)過低而落選,她一度想要放棄油田工作。2015年她參加了廠里組織的青工大賽,拜楊海波為師。楊海波發(fā)現(xiàn)石曉琳善于思考,動手能力強,是個學技術的好苗子。于是,楊海波一方面對她進行技術指導,另一方面鼓勵她多學技術,為她進行職業(yè)規(guī)劃?!澳銓硪欢ㄒ矔蔀橐幻吞锕そ场?。師傅的話像種子一樣埋在了石曉琳的心里。
2017年4月,石曉琳代表師傅楊海波登上了大慶油田首屆“油田工匠”領獎臺。當她看到臺下人尊重的目光,聽到傳來的陣陣掌聲時,石曉琳臉上露出了從未有過的自豪。她說,“雖然這份榮譽并不是給我的,但我更堅定了要走技術這條路的決心?!?/p>
對有創(chuàng)新潛質的優(yōu)秀員工,楊海波以“結對子”“傳幫帶”的方式,為他們量身制訂2~3年成長規(guī)劃,通過壓擔子、定課題、給任務的方法,促進人才快速成長。近年來,全礦共有17名一線職工成長為創(chuàng)新人才,成為了各領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效的核心力量。
技校畢業(yè)的李允沖,是一名90后,參加工作僅有2年時間,在油田的青年職工隊伍中缺乏競爭力。通過楊海波工作室的技術培訓,他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職業(yè)發(fā)展方向,在中石油2017年職業(yè)技能競賽采油工種比賽中摘得銀牌,被楊海波工作室破格聘為礦級培訓師。
“看到這些孩子就像看到了當年的自己,我想幫助更多想學技術的孩子們,實現(xiàn)他們的夢想?!蓖ㄟ^工作室的員工培訓,引領更多青年職工轉變思想,投身技術學習,走上工匠之路,是楊海波最感欣慰的事兒。
如今,楊海波工作室的3名培訓師當選了中石油職業(yè)技能競賽教練員,和集團公司的石油工人在一起時,他們會驕傲地說,“我來自楊海波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