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
從小熒屏到大銀幕,王凱堪稱一人干面,這背后不僅是他對演技的精益求精,更是他“不愿重復自己”敢于嘗試突破的結(jié)果。在北京衛(wèi)視熱播的《大江大河》中,王凱飾演的宋運輝抓住了恢復高考的機會,從成分不好家境貧寒的“小豆芽菜”一躍成為大學生,接下來分配進工廠,成為技術(shù)骨干,進一步成為國企改革的中堅力量和先行者。如王凱所說“宋運輝的身上,是時代的投射與縮影”。
《大江大河》歷時4個多月精心拍攝,輾轉(zhuǎn)數(shù)十個地點取景,1:1搭建實景,美術(shù)費用超出正常電視劇的兩倍以上,有細心的觀眾發(fā)現(xiàn),在片尾的演職表上美工組的陣容格外龐大,僅置景木工就有200多位。為了還原時代的質(zhì)感,劇組不僅在置景上精益求精,對演員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導演要求他“要再瘦點”,楊爍透露拍戲時他都能看得到王凱跨欄背心后面一根根的“排骨”。童瑤笑言:“和王凱搭戲好有壓力,凱凱你不要再瘦了,感覺好像家里的好東西都讓我吃了。”劇里的宋運輝能手腳麻利地鍘豬草,喂豬時候喚著“啰啰啰”,有模有樣地挑扁擔……無數(shù)生動流暢的細節(jié)匯聚起來,構(gòu)成了一幅廣闊且真實的生活圖卷。
出演宋運輝一角并非偶然,導演、編劇甚至王凱自己都認定他和宋運輝的某些特質(zhì)十分貼近,比如執(zhí)著和韌勁兒,比如他們相似的奮斗經(jīng)歷。大學時期,王凱曾坐在鬧哄哄的籃球場邊上思考自己的表演作業(yè),面對問自己“周圍亂不亂”的老師,他回答:“老師,我心不亂?!倍芜\輝也是一個“外界環(huán)境很嘈雜的時候也可以保持安靜的人”。王凱和宋運輝都出身普通家庭,但都敢于追逐夢想。從小喜歡表演的他最初想讀藝校,但還是遵從父母的意愿讀了普通高中,并端上了令許多人艷羨的“鐵飯碗”。后來他辭去了工作重新參加高考,并順利進入中戲,躊躇滿志的他也經(jīng)歷了“畢業(yè)即失業(yè)”的迷茫期。回望自己的逐夢之路,王凱說“就像一條路一樣有好多小的岔路”,“我也不后悔我自己做的每一次選擇”。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時代在變,但夢想和奮斗永遠是每一代人青春的共同主題。談起夢想是否有不同,王凱目光澄澈、神情篤定,“每一個逐夢者都是值得尊敬的,夢想不分大小,只要你有夢想,敢為夢想去拼搏、去努力,我覺得都是值得尊敬的”,而且他認為“不管在人生哪個階段,你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去努力,而這個努力也不是說做給誰看的”,“演戲先做人,就是這個道理”。2018年,王凱只拍了《大江大河》一部戲,此外他參加了北京衛(wèi)視的《跨界歌王》并取得了“歌王”的稱號,同時推出了自己的首張音樂專輯;熱心公益積極獻血,擔任生命與醫(yī)學健康傳播大使。目前相對寬松的工作節(jié)奏是王凱刻意調(diào)整后的結(jié)果,“我也是一個相對簡單的人,有些事情也不想把它往復雜了想”。接下來他打算去旅游放松一下,“在拍這部戲的過程當中,每天就是跟宋運輝打交道,基本上宋運輝這個人物就住在你身體里了,所以我想拍完之后出去,回歸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