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冬梅
(福建省尤溪縣森林資源管理站,福建 尤溪 365100)
我國在推進城鎮(zhèn)化進程中,城市建設突飛猛進,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城市建設過程中為了加快綠化、美化,打造宜居環(huán)境,無不采用從山區(qū)的農村、城市的城郊購買大樹,然后移植到城市進行綠化,這些“大樹”,通常是指胸徑在15 cm以上的落葉喬木或樹高大于5 m的常綠樹木。由于移植過程中執(zhí)行技術不規(guī)范、移植季節(jié)不適宜、生態(tài)環(huán)境不適應等原因,成活率普遍偏低或移植后生長緩慢,不僅達不到盡快提高城市的綠化水平,盡早提前把城市建設成“森林型”的城市目的,而且造成經濟、生態(tài)巨大損失。
由于樹木生長周期一般都比較長,很多樹木從樹苗長成大樹需要幾十年時間,許多城市為了快速“綠”起來,自然就想到采用移植大樹進城綠化。如果大樹移植科學、成活率高確實可以達到加快綠化進程,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
大樹是當前城市綠化追求的綠化、美化、彩化景觀設計必不可少的要素材料,從城市綠化景觀的空間層次上看,高大的樹木不但是構成城市綠地景觀空間的主導者,能把城市景觀的重點向高層擴展,而且對擴大綠地的內部景觀以及提高外部景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由于城市建設多為硬質景觀所占據,自然生態(tài)脆弱,汽車、空調尾氣多,噪音大,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而樹木,尤其是大樹,枝繁葉茂,具有強大的蒸騰作用和光合作用,可有效增加空氣中的濕度和氧氣的含量,能在較短的時期內,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
據有關調查研究表明,在山上大量挖樹,造成當?shù)貒乐厮亮魇В茐纳鷳B(tài)環(huán)境。因此,把大樹大肆移植進城,實際上是違背大樹生長的自然規(guī)律,其結果是對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嚴重破壞,誘發(fā)水土流失、泥石流、沙塵暴、洪澇災害等生態(tài)災難,所造成的損失,遠遠超過賣大樹所換取的一點經濟效益,得不償失。
森林是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主體,是一個維持生態(tài)安全、維護人類生存發(fā)展的整體性生態(tài)系統(tǒng),把大量的大樹特別是古樹名木從原生態(tài)產地連根挖掘移植到城市,除了嚴重破壞原產地及其周邊生態(tài)與環(huán)境,造成其它植物種類生長不良甚至死亡,還由于很多大樹在移植過程中大量死亡,從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消失,不再發(fā)揮任何生態(tài)作用。這種“拆東墻補西墻”的大樹移植進城的做法不僅對局部生態(tài)和自然景觀的損害,而且對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破壞更是毀滅性的,給人類造成的損失是無法彌補的。
大樹移栽進城綠化,普通大樹每棵價格至少需要幾千元人民幣,名貴樹種或古樹名木則需要幾萬元、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人民幣,加之運費,可謂耗費巨大。大樹移植后的養(yǎng)護成本也高,據城市綠化部門對大樹移栽進城的費用的相關資料統(tǒng)計,每棵需要投入200~500元/年,特別是冬天,對那些移植來“怕冷”的大樹,要給他們穿上“棉衣”,蓋上遮風御寒的“房子”,方可保證其過冬,耗資也不菲。特別是不同的生態(tài)區(qū)域間,比如南樹北移、北樹南植,大樹的移栽維護費用更高,問題更加突出。
中國有句俗話“樹挪死,人挪活”。 7~8年前福建省尤溪縣新建的紫陽公園綠化,從該縣城郊埔頭原城關木材采購站木材堆場,因工程改造必須挖掘掉的已生長40多年的8棵大樟樹移植到公園,移植后6棵先后死亡,2棵生長不良。“大樹移植進城”成活率普遍達不到30%,而死亡率一般超過了70%。大部分是剛植下頭幾年假活,后面陸續(xù)枯死。實際上這個30%的成活率,還主要是較小的大樹(胸徑小于30 cm,樹高小于7m,樹冠幅小于6m)移植,大口徑的大樹移植幾乎沒有成活,就算活下來的大樹由于移植中都把枝干截肢,把主根和側根全部挖斷,全株地上部分枝干剩下不到二十分之一,在移植后幾十年內所能發(fā)揮的生態(tài)作用也達不到原樹的5%,因此,說大樹移植是在暴殮天物,一點也不為過。
針對這些年來全國各地快速、高強度的大樹進城綠化的行為,國家乃至各省市區(qū)基本沒有出臺完善的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措施,也沒有重要樹種移植的技術標準,來強化和管理這一行為。林業(yè)、環(huán)境保護、工商、城管等各部門的各自為政,導致了各地對大樹移植進城監(jiān)管不到位,加上一些部門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所采取的放任自由的做法,加劇了大樹、名樹移植進城的亂象。
被移植的“大樹”都經過截干或修枝處理,樹根也被全數(shù)剪斷,都是被動過“大手術”不正常的樹,移植過程必須嚴格按技術規(guī)范進行操作,可以說技術是大樹移植最重要的生命支撐,要根據不同天氣、溫度、環(huán)境、樹種進行科學移植,才能提高大樹移植的成活率。但實際工作中社會對大樹移植這項技術關注甚微,隨便叫幾個工人把樹挖起,砍頭去尾,根部所帶土球沒有根據樹木大小和主側根生長情況保留,有的土球包扎不規(guī)范,運輸中土球嚴重失水、干化或土球全部掉光,只剩一根光桿。有的地方春季好季節(jié)不移植,偏要等到夏季甚至秋季移植,如此盲目不講科學使移植成活率低下。
決策者在不正確的政績觀驅動下,都想在自己任期內見到綠化效果,不顧實際情況,不惜成本,所有的城市綠化都喜歡用“大樹”。實際上,有的“大樹”移植后幾十年內都處在恢復期,不能生長,想達到“立竿見影”的目的也只是幻覺。如果用大苗移栽綠化,又像移植“大樹”那樣精心護理幾十年,照樣可以長成大樹,而且后期長勢超過衰老的“大樹”。這種既可節(jié)約綠化成本,又不破壞原生地植被,還能為整個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增加樹木的大好事,卻被當政者片面追求的政績觀所蒙蔽,實在可惜。
國家應當立法,除應禁止移植天然林大樹,還要禁止移植古樹名木、屬于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的樹木、國家級公益林中的樹木、珍稀的樹木等。同時,應定義其他大樹移植的標準,根據大樹胸徑、冠幅或樹高劃分不同等級,因樹木太大(胸徑大于30 cm,樹高大于7 m,樹冠幅大于6 m)移植難以成活的也應當禁止移植,要在政策上鼓勵用苗圃地培育的大苗移栽綠化。有關主管部門要加強對林木的管理,制止亂采亂挖,嚴厲打擊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一切違法行為。
要制定出臺不同樹種大樹移植的國家和地方標準,嚴格大樹移植技術規(guī)范。(1)選擇適宜的移植季節(jié),絕不能在夏季和秋季移植;(2) 必須挖大穴,并用黃心土填埋根系,以利于樹根系舒展、生長;(3)移植過程中要保留足夠大的土球,并規(guī)范包扎,防止土壤脫落和干化;(4)移植大樹的截枝要專業(yè),要包扎好截枝斷口,減緩水分喪失;(5)加強移植后的管理,做好防曬、防蟲和澆水等工作。
目前,社會上有一種公司專門經營移植來的大樹,先圈地種植,即先假植,然后再賣到各地定植綠化。大樹定植前先經過假植階段,不會像直接從山間搬來那樣突然,更能適應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提高成活率。專門圈種大樹的公司由于有專業(yè)人員指導,專門從事大樹移植工作,對移植的大樹處理比較科學、規(guī)范,有利于提高大樹移植成活率。各地也應當建立自己的苗圃基地,圈種移植大樹,為城市綠化提供假植過的大樹。
城市綠化、美化,保護森林生態(tài)要樹立全局觀念、整體觀念,不能急功近利,要堅持節(jié)約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的基本國策,要從整個社會多培育樹木,多植樹造林,增加森林資源的思路出發(fā),來建設局部地區(qū)和一個地方的森林生態(tài)環(huán)境,決不能再用過去那種“拆東墻補西墻”,通過破壞其他地方的森林生態(tài),來實現(xiàn)本地變成森林城市的錯誤做法。大樹移植進城過程把參天大樹破頭去尾,肢截成只剩樹體主干或主干上孤零零的幾個大枝,根本達不到綠化、美化效果,甚至很快死亡。這實質上不是綠化,而是毀樹破壞生態(tài),不但沒有功勞,還會淪為歷史罪人,各級政府要引以為誡。
[1]鄭珍明.城市綠化應提升生態(tài)設計水平[J].中國環(huán)境,2014,4(06):79-82.
[2]汪崇慶.大樹移栽在城市景觀綠地中的作用[J].上海建設科技,2002(02):30.
[3]侯碧清,劉克旺.長沙市城區(qū)天然植物群落調查報告[J].長沙園林,2006(02):11-13.
[4]程政紅,吳際友,侯伯鑫,等.長沙城市森林建設樹種大樹移栽圃地囤積調查及思考[J].長沙園林,2006(04):10-12.
[5]李冰.城市園林綠化施工管理初探[J].城市建設,2014,7(07):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