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揚州市甘泉小學 陳允娟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在農村學校,寫作文就是一個特別困難的問題。打開學生的作文本就會發(fā)現(xiàn),作文生搬硬套,內容單一,感情空洞,甚至部分學生的作文語句不通,錯字連篇。提到作文課,學生們頭疼,教師們苦不堪言。如何提高農村學生的寫作能力,調動他們的寫作興趣呢?筆者根據班級學生的特點做了以下嘗試。
學生害怕寫作的原因,其一就是字數(shù)問題,其二才是內容。將已有內容寫出長篇大論,對于農村學生來說真的很困難,為了幫助他們克服因字數(shù)不夠害怕寫作的畏難心理,筆者對他們提出寫“微型日記”的要求。訓練前,筆者特地向學生介紹“微型日記”的特點。所謂“微型日記”,就是從“微”入手,體裁不受限制,表達自由,最重要的是“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在字數(shù)上的要求不受限制了,學生也就很愿意接受這樣的訓練。
每天,學生都會將自己的喜怒哀樂、一個個想法……通過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連那些平常不知道怎么寫作的孩子也漸漸有了變化,開始了“微型日記創(chuàng)作之旅”。班級中有一位不愛寫作的學生在日記中寫了兩次與哥哥的吵架,前后出現(xiàn)了明顯的變化:
第一次的日記:“今天,我和哥哥在家吵架了,他總是煩我。”
第二次的日記:“今天,我又和哥哥吵架了。我每次都讓著他玩游戲,可他從不領情。我氣極了,立即沖上去拔了插頭。只見正處于興奮狀態(tài)的他一下子像淋了盆水,泄氣了?!?/p>
同時,筆者也充分利用微型日記的特點,從“小”入手,將寫作難點進行分解,幫助學生查漏補缺,樹立了自信,克服了害怕寫作的畏難心理。
既是日記,就要鼓勵學生天天去寫,但這樣又出現(xiàn)了一個問題,學生的日記內容變得越來越單一,越來越枯燥,有的學生的日記也開始不寫了……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缺少觀察,無法從生活中選取有效的材料進行寫作,最終導致自己無話可寫。當然在學生的日記中,也不乏出現(xiàn)許多類似的主題。經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們特別喜歡童話類的作文,日記中這樣的主題較多(見下表)。
寫景或狀物35%主題喜歡人數(shù)%童話(想象力)85%體驗活動70%寫人70%
因此,筆者根據班級學生的特點,從多角度出發(fā),制定了“主題式微型日記”(見下表),讓學生每天都有不一樣的內容。
日期主題周一童話專題周二體驗活動周三人物專訪周四動植物專題周五讀書主題具體要求發(fā)揮想象,續(xù)編童話故事或創(chuàng)作童話故事挑選在家或在學校參與的一項活動,寫一寫過程和感想寫一位身邊最熟悉的同學、老師或家人,寫出他的特點仔細觀察一種植物,寫寫其樣子、特點通過閱讀,摘抄好詞好句或寫一寫讀后感
由于主題內容的設定,學生根據內容繼續(xù)行走在微型日記的路上,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寫作的欲望和興趣。他們的日記也出現(xiàn)了很大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寫作的方法上也有了一定的改進。
在微型日記中,筆者充分尊重學生的想象。引導、激發(fā)他們善想、多想,用兒童的眼光去欣賞他們的想象,巧妙地引導他們將想象向合理、現(xiàn)實的境界發(fā)展。利用他們的多種感官,多角度、多方位地讓思維活躍,讓語言更加精彩。在童話專題的日記中,學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人物形象特點描寫的特別鮮明,故事情節(jié)也跌宕起伏;還有些學生不再局限于一個故事的編寫,而是創(chuàng)作童話故事連續(xù)劇。如李想同學寫的《丁丁勇闖鱷魚島》第一集是這樣結尾的:“丁丁把船??吭诎哆呺[蔽的地方,正站在船頭向小島上張望,這時一條大鱷魚慢慢地向他游來,張開了血盆大口,而丁丁并沒有察覺。丁丁能化險為夷嗎?請看下集?!苯又聜€周一她續(xù)寫了丁丁如何擺脫危險,又遇到了什么事,結尾依然扣人心弦。這樣不僅吸引了讀者,而且學生也學會了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充分發(fā)揮想象,寫作的興趣被極大地調動起來。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要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獨特感受,積累習作材料??梢钥闯鲆雽懞梦恼拢^察是基礎,也是前提。每一天的微型日記創(chuàng)作都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觀察力。
1.尋找靜態(tài)畫面感
學生在微型日記中逐漸開始捕捉生活中的瞬間。如對于人物的外貌或者動物、植物的樣子描寫,都能按照一定的順序,利用聽、聞、摸等多種感官進行多角度地觀察,有效地提高了學生日記中的靜態(tài)畫面感。
2.捕捉動態(tài)立體感
動態(tài)畫面的觀察往往學生很容易忽視,因此有時日記中動態(tài)畫面的描寫只是寥寥數(shù)語就結束了。在日記中引導學生將一秒鐘的動作拉長十秒,以播放慢鏡頭的方式讓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地觀察。在逐漸引導、訓練中,學生對于動態(tài)畫面的觀察力也有了提高,在微型日記中的描寫也更加的生動,有立體感。如一位學生在日記中這樣寫:……他加快了步伐,一會兒左拐,一會兒右沖,突破了兩層防線,摸到籃下,一個虎跳,轉身、投籃……球不偏不倚,落進了籃筐。
魯迅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好文章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币黄玫奈恼乱涍^反復地雕琢與思考、推敲與修改,才能成為一篇美文??赊r村學生往往日記寫完后壓根不看,錯別字、標點等低級錯誤一大堆,更不要談什么精雕細琢了。在微型日記的路上,筆者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相互批改日記。由于自己的日記每天都要與同學見面,學生在完成自己的日記后,開始了最簡單的修改:語病、標點和錯別字,這樣的初改也慢慢成為學生們的習慣。每天,每個學生都能讀到小組內其他成員的日記,這樣每個同學都成了“讀者”,對于“作者”日記中出現(xiàn)的問題,同學們開始用筆進行評價。對于學生的日記修改,筆者鼓勵學生盡力從“作者”的字里行間中尋找優(yōu)點、亮點,再提一些具體的意見,來幫助“作者”提高日記的可讀性。這樣的批改方式也改變了師生的關系,學生在寫微型日記時,會不時地向筆者請教,通過面對面的引導,點撥學生日記中出現(xiàn)的問題,講述一些寫作技巧,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提高很多。
朱熹有詩云:“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遍喿x是寫作的基礎,更是活水。在微型日記的路上,筆者逐漸發(fā)現(xiàn)閱讀能力強的學生,寫作能力很好,也知道如何幫助同學修改日記。也因為微型日記的寫作,學生產生了“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覺,特別是在合作修改時,習作能力中等偏下的學生除了基礎的修改外,幾乎無從下手?;诖耍恐芏荚O立了一個讀書專題,通過閱讀讓學生邊讀邊想,熟記更多的好詞好句,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大量的閱讀中,學會了謀篇布局,寫出的日記充滿了靈氣。
總之,小學階段是學生語言發(fā)展的最佳時期,也是教師著力于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關鍵時期。微型日記的寫作讓學生克服了害怕習作的心理,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從小學會“我手寫我心”,為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架起了一座橋梁。
[1]李旦嬋.在作文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觀察力的策略[J].廣西教育,2015(01).
[2]韓立偉.提高農村小學習作教學的有效性指導策略[J].赤子(中旬),2014(04).
[3]趙華.淺談如何優(yōu)化小學作文教學[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