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子茼
今年我升入美國高中11年級了。一開學,英國文學課老師Mrs.Aurecchia布置的任務就是閱讀霍桑的《紅字》和亞瑟·米勒的劇本《薩勒姆的女巫》,這兩部作品都與塞勒姆有關。塞勒姆是作家霍桑的故鄉(xiāng),而《薩勒姆的女巫》就發(fā)生在塞勒姆。除了上課、小組討論、測試、寫論文外,還有一個最激動人心的消息:我們要去塞勒姆旅行了!
10月25日早上,高中11年級全體學生和老師乘坐大巴浩浩蕩蕩出發(fā)來到了這個傳奇小鎮(zhèn)——塞勒姆。塞勒姆位于馬薩諸塞州,在波士頓東北部,是美國最古老的港口之一,建于1626年,比美國建國時間還早。當然,讓它聲名遠播的是歷史上著名的女巫審判案。
歷史上著名的塞勒姆女巫案是這樣的:1692年冬天,小鎮(zhèn)發(fā)生了一件怪事:塞繆爾·帕里斯牧師9歲的女兒貝蒂和11歲的侄女阿比蓋爾得了怪病,兩人突然發(fā)出尖叫,亂扔東西,有時身體抽搐,發(fā)出痛苦的呻吟。接著,鎮(zhèn)上其他女孩也開始出現相同的癥狀,一時間,恐怖蔓延了整個小鎮(zhèn)。人們普遍認為,孩子們得怪病是因為村里的黑人女奴蒂圖巴、女乞丐薩拉·古,和從來不去教堂的老婦人薩拉·奧斯本。人們對這3名女人嚴刑逼供,當辯解無濟于事時,她們就開始不斷揭發(fā)別人,于是“女巫”和“巫師”的數量不斷增加,先后有19人被處以絞刑。村民吉爾斯·科里因拒不認罪被石頭壓死,另有200多人被逮捕或審訊。作家霍桑的一位祖輩約翰·霍桑就是當時的法官之一,和當年受迫害坐五月花號來到這里的清教徒一樣,成為迫害別人的人。霍桑認為他洗不掉受害者的血跡,所以把自己的名字中間加了一個“W”用來劃清界限。直到一年以后,塞勒姆才叫停了對巫術的控告。1992年,在審巫案300周年時,馬薩諸塞州議會通過決議,正式宣布塞勒姆女巫案不合法,并為所有受害者恢復名譽。
從現代醫(yī)學角度講,“怪病”的病因是因為塞勒姆處于潮濕地帶,某種病毒比如谷物上的麥角菌等才是罪魁禍首,但真正的罪人卻是每個人心中的巫。
這段歷史是美國人心頭的一個傷疤。美國人具有強烈的反思和批判精神,詭異的是,他們用狂歡的方式來紀念這段慘痛的歷史,盡量還原300年前的風貌,現在的塞勒姆小鎮(zhèn)已經成為旅游盛地,是著名的女巫之城。
雖然不是周末,也不是萬圣節(jié),但塞勒姆小鎮(zhèn)非常熱鬧。窄窄的街道,古老的房屋,道路兩旁琳瑯滿目的店鋪,懸掛著彩色的捕夢網、慘白的骷髏,餐廳和星巴克的門上也都是女巫圖案,櫥窗里也擺放著穿著奇裝異服的塑像。路上到處都是裝神弄鬼的行人,他們有的一襲黑衣,戴著白色長臉面具,還嗷嗷直叫;有的裝扮成男巫師,穿著皮毛拿著掃帚,紅色頭發(fā)配上綠色的臉,呲牙咧嘴地朝你笑;還有一個女巫打著傘,一襲黑衣拖地,一動不動地翻著白眼瞅著前方,每當有人往地上放錢的時候,她都會瀟灑地揮動她的長長裙尾瞪著你以示感謝。歷史以這種方式復活了,一切充滿了夢幻般的鬼節(jié)氣息!
我們強忍著來自這些女巫的誘惑,沿著地上引導游人的紅色油漆線,來到最著名的女巫歷史博物館。博物館里面都是穿著19世紀服飾的工作人員,講解員竟然從一個小窗戶里探出個腦袋,神情詭異地向大家介紹小鎮(zhèn)的故事。博物館里有很多蠟像,進門的右手邊第一幅畫面便是黑皮膚的蒂圖巴坐在椅子上,她戴著頭巾,披著方格巾,膝蓋上鋪著藍布,上面放著6個蘋果,她的兩邊分別是阿比蓋爾和貝蒂,后邊站著的是Samuel Parr,這是非常和諧溫馨的畫面。再往前走,事情就發(fā)生了變化,只見貝蒂躺在床上,蓋著厚厚的被子,一只手放在身上,兩只眼睛空洞地望著天花板,旁邊站著束手無策的醫(yī)生和約翰·黑爾,約翰在翻閱書籍,想知道貝蒂的病是否和女巫有關。接下來的長廊都是各種各樣的被指控為女巫的人,印象最深的是在一輛白色干草車上,一個女人和男人非常無助地抱在一起,非常孤單凄慘。
女巫地牢博物館的小禮堂,再現了女巫審判的精彩片斷:紅色的幕拉開,是伊麗莎白·普羅克特在指控乞丐薩拉·古德,開始兩人你一句我一句地爭辯,突然,伊麗莎白掀開薩拉用披肩包住的胳膊,指出她胳膊上的一個火焰的形狀,這火焰正是魔鬼的象征!于是,她突然大聲喊叫,嚇得我們發(fā)抖,連忙往后躲藏。伊麗莎白做出用雙手拼命推開魔鬼的樣子,大聲尖叫:“不要,不要靠近我,女巫!”
樓下是一個個小牢房,透過小格子,可以看到里面是一個個慘白的魔鬼般的人,原來是逼真的蠟像。走廊里也擺放著一些人物蠟像,在我走過時,一個蠟像突然扭頭看了我一眼,媽呀!女巫復活了!嚇得我魂飛魄散,大聲尖叫!哦,原來他們是真人裝的呀!
在紀念墓地,我穿梭在石碑中尋找熟悉的名字,終于找到了Abigail Williams和 Henry Williams的碑,墓地的左后方是John proctor,Giles Corey,Rebecca nurse,Sarah Good等人的石碑。安息吧,被冤死的靈魂!讓我獻上一朵小野花吧,愿世界不再發(fā)生這樣的慘??!
我知道塞勒姆是美國與中國進行貿易的重要港口,波士頓及至美東海岸的崛起源于當年與中國的貿易,正是在中國賺的錢讓許多美國人成為富翁,他們用這筆錢投資建設了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所以下次我再來這里的時候至少有兩個主題游——塞勒姆的中國元素和霍桑故居探秘。我會慢慢體味塞勒姆的中國風:清朝首富伍秉鑒送給羅伯特的禮物,著名的蔭余堂,與中國貿易的東印度公司,停放來自中國絲綢與瓷器、八角與桂皮的港口。我還想去看看霍桑小說《紅字》前言《海關》中提到的海關大樓,去那里尋找作家翻看筆記的身影,并走進他的另一本著作《七個尖角頂的房子》發(fā)生地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