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美玲
摘要:在經(jīng)濟全球化背景下,英語成為人們交流的重要語言,也是我國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門課程。本文以克拉申二語習得理論為核心,首先介紹了該理論的內(nèi)容,然后指出我國高校英語教學現(xiàn)狀,最后闡述了該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以供參考。
關鍵詞:克拉申;習得理論;英語教學;應用
克拉申二語習得理論由美國著名語言教育家克拉申提出,其中包括一系列假說,在西方國家的語言教學活動中普遍應用,且實踐證實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隨著英語的功能作用更加突出,我國教育領域對于英語教學的重視程度也在提高,英語成為一門重要的課程。如何改進教學方法增強教學效果,成為英語教師關注的重點,本文針對克拉申二語習得理論的應用進行探討。
一、克拉申二語習得理論概述
在克拉申二語習得理論中,主要分為5個假說。第一,習得學得假說。習得、學得,是獲得第二語言的有效方式,其中習得是一種潛意識過程,學得是有意識的過程;學習者在人際交往中使用語言,就是在提高個人語言能力。第二,自然順序假說。人們學習語言知識時,必須參照一定的順序;然而制訂教學目標或方案時,可以按照順序進行,也可以不按順序進行。第三,監(jiān)控假說。語言通過習得產(chǎn)生,并經(jīng)過學得對其進行監(jiān)察、校正,最終語言能夠脫口而出。要想發(fā)揮監(jiān)察的作用,應該滿足三個條件:一是學習者有時間篩選語法規(guī)則;二是學習者不能將精力都集中在語言形式上;三是學習者掌握相應的語言規(guī)則。第四,輸入假說。這是克拉申二語習得理論中的核心假說,即學習者不應該將精力用于理解語言形式,而應探究深層信息或意義。以i+1公式為例,其中i指代學習者現(xiàn)有水平,1指代高于現(xiàn)有水平的語言材料。第五,情感過濾假說??死暾J為語言學習過程中,學習動機、自信心、焦慮感,會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因此,學習期間除了構建良好的輸入環(huán)境,還應該保持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
二、我國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
我國高校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引入克拉申理論,雖然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但是結果顯示教學效果不佳。分析其原因,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定位錯誤,即漢語是母語,英語只是一門外語,而沒有將其當作第二語言進行學習,因此克拉申理論的應用缺少支撐。另外,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下,英語教學局限在課堂45分鐘,沒有滲透到實際生活中,導致學生的英語能力發(fā)展受限。
第二語言是母語以外的重要語言,在學習、生活、工作中得到廣泛應用。分析外語和第二語言的區(qū)別,主要包括以下兩點。第一,語言環(huán)境差異大。外語的學習主要依靠教材和課堂,資源獲得途徑單一,由于輸入量少,不能滿足克拉申理論中的學習要求。在這種環(huán)境下,即使學到了外語知識,也不利于實際交流應用,影響語言能力的提升。相比之下,第二語言具有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在實際生活、人際交流、主流媒體上均會大量使用,因此輸入量大。第二,學習目的不同。在我國,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應對考試,或者拿到相關證書,因此忽視了其作為一門語言的應用價值。以新加坡模式、移民模式為例,其中多數(shù)新加坡人將漢語作為母語,將英語作為官方語言,也就是第二語言;而移民至英語國家后,由于無法用漢語和其他人正常交流,此時英語就成為第一語言。學習和應用目的不同,因此,最終語言能力發(fā)展也不同。
三、英語教學中克拉申二語習得理論的應用
1.習得學得相結合
在克拉申理論中,將習得、學得劃分為兩個不同的概念,因此,在我國英語教學中,就出現(xiàn)了兩種極端現(xiàn)象。一種是教師重點講授英語的語法規(guī)則,要求學生掌握英語的形式,卻疏于構建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不重視對學生交流能力的培養(yǎng)。如此造成的結果就是啞式英語,學生雖具有較強的理解、寫作能力,但聽力和口語能力差。另一種是只注重英語的交際性,鼓勵學生張口說英語,將英語的語法規(guī)則拋之腦后。如此造成的結果就是中式英語,完全不講英語規(guī)則。
對此,英語教學中應該將習得、學得相結合,既創(chuàng)建良好的語言氛圍,又注重語言的語法規(guī)則。當前高校在英語教學中普遍引入外籍教師,其目的是營造英語學習氛圍。以口語課為例,一學生遲到后向教師解釋原因:I was stuck in the crowded traffic.此時教師利用語調的變化提示學生:The crowded traffic↑or the heavy traffic↓?利用監(jiān)察意識,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就會及時改正:I was stuck in the heavy traffic.由此可見,習得是學得的前提,學得是習得的延伸,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只有將習得、學得有機結合,才能真正增強教學效果。
2.創(chuàng)建語言環(huán)境
以情境教學法為例,其是創(chuàng)建英語教學環(huán)境的有效途徑,也滿足克拉申理論中輸入假說的要求。目前課堂依然是學習英語的主要場所,教師應該把握這45分鐘的時間,創(chuàng)建一個良好的英語輸入環(huán)境。一方面熟練掌握教材內(nèi)容,制訂合理的教學方案;另一方面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和心理,開闊學生的視野。以單詞blue為例,本意指藍色,但是也有難過(sad)、沮喪(depressed)的意思。
在英語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將課堂變成商店、車站、會議中心等場所,學生扮演相應角色,在提高口語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應變能力?;诰W(wǎng)絡多媒體技術,除了模擬生活場景,還能利用音頻、視頻等開展教學活動,增加了語言的真實性和輸入量。另外,目前高校普遍開設了第二課堂,例如,閱讀英語著作、觀看外語電影等,成為學生接觸、學習英語的重要手段,能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等各項能力。
3.明確學習目標
教學活動需要學生的參與和配合。對于學生而言,應該制訂明確的學習目標,結合i+1公式,應該適當提高學習目標,為學習注入動力。以聽力為例,聽力在英語學習中是一項重要的內(nèi)容,也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我國部分地區(qū)取消了高考英語聽力,導致學生在高中階段基本沒有接觸過聽力,進入大學后對聽力課程不適應。此時如果直接進行四、六級英語培訓,學生將難以消化知識內(nèi)容,應該從基礎聽力入手,逐漸靠近聽力考題,提升聽力技巧和能力。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指出分級教學,就是根據(jù)學生的現(xiàn)有知識水平i,通過足夠的輸入實現(xiàn)i+1的目標。
4.保持積極態(tài)度
克拉申理論指出,情感因素會影響學習效果,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創(chuàng)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采用鼓勵表揚代替責備批評。具體教學中,可以播放楊瀾、水均益高端訪問等視頻,利用名人效應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另外,針對學困生加強師生交流互動,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想法,通過開導疏解學生的負面情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保持幽默的教學風格,構建新型師生關系;課堂上鼓勵學生張口說英語,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三、結語
綜上所述,克拉申二語習得理論的應用,對于語言學習具有重要作用。針對當前我國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學期間應將習得、學得相結合,創(chuàng)建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同時要明確學習目標、保持積極態(tài)度。只有這樣,才能發(fā)揮出克拉申理論的功能作用,增強英語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鑫.大學英語教學中克拉申二語習得理論的運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6,2(9).
[2]宋艷.克拉申二語習得理論在當代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以內(nèi)蒙古錫林浩特市蒙古中學為例[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5(5):169-171.
[3]方俊青.克拉申二語習得理論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海外英語(上),2016(11):61-62.
[4]唐友軍.克拉申理論對民辦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啟示[J].價值工程,2012(12):203-205.
[5]梁艷春.英文原版電影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基于克拉申二語習得理論[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4(10).
[6]李虎.克拉申二語習得理論對高校英語教學的啟示[J].華章,2012(3):160.將理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