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榮,劉新華,石靜波,李 增,劉明明
(1.2.3.4.5.安徽醫(yī)科大學 藥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2)
藥物化學是藥學及相關專業(yè)的一門重要專業(yè)課,該課程涉及內容廣泛、知識點零散、記憶內容多、藥物結構易混淆,學生普遍反映學習難度大[1]。傳統(tǒng)藥物化學教學方式以講授為主,教師作為主導單向灌輸知識,學生被動學習,師生互動少,教學過程枯燥,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因此,改革教學實踐、加強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是提升藥物化學課程教學質量的內在要求。對分課堂的基本流程包括課堂講授Presentation,內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課堂討論Discussion(見圖1),故也稱PAD教學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將課堂時間均分給教師講授和學生討論,并且講授和討論在時間上錯開以便進行“隔堂討論”,即教師先在課堂講授知識框架和重難點,學生在課后完成內化吸收并提出問題,最后帶著問題在下堂課進行課堂討論。PAD強調生生、師生互動和學生為主體參與教學,使教與學成為雙向互動過程,有效提升教學質量[2]。為此,針對當前藥物化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PAD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為形成更適合藥物化學教育的課堂模式改革提供一個新思路。
圖1 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流程
選取安徽醫(yī)科大學2015級臨床醫(yī)學院藥學專業(yè)67名學生作為對象,實驗組34人,對照組33人,實驗組采用PAD教學模式,對照組采用以講授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兩組學生在年齡、性別、入學成績等方面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1.2.1課前準備
第一,制定教學計劃。由于講授時間縮短為原來一半,教師應根據教學大綱制定教學計劃、優(yōu)化教學內容,重點講解每類藥物的基本結構、結構改造和藥物發(fā)展,確保在有限時間內構建知識體系和強調重難點,使學生能初步理解課程內容,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而對于具體藥物的學習則留給學生進行自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第二,設計綜合性問題。在把握學科知識內核的基礎上,針對具體章節(jié),教師應設計具有一定深度和難度的綜合性題目作為課后習題,起到督促學生課后復習、保證理解內容的作用。第三,合理分組。根據學生既往學業(yè)成績排名搭配組建,每組4-5人并選出小組長。成績好的學生往往具有好的學習態(tài)度,能為組員提供榜樣示范性,也能組織和協(xié)調小組展開課堂討論。分組固定后無特殊情況不再改變。
1.2.2課程教學過程
(1)第一次課。教師先介紹PAD教學模式,提醒學生在課堂和課后應該做的事,強調主動學習,再按照教學計劃講授知識框架、提及基本概念和強調重難點,同時布置少而精的綜合性題目作為課后作業(yè)。(2)第一次課和第二次課的間隔時間。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完成作業(yè)并及時上交,提出“亮考幫”為下次課的課堂討論做充分準備?!傲量紟汀笔恰傲灵W閃”(收獲最大的內容)、“考考你”(考別人的知識點)和“幫幫我”(求助別人的問題)的縮寫名?!傲量紟汀弊鳛樽鳂I(yè)和討論的工具,能輔助學生自主學習,為討論準備素材,使討論具有針對性,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團結互助精神[3]。在PAD教學模式中,由于教師預先講授課程知識,學生在了解章節(jié)內容的基礎上再進行課后的個性化學習,降低了學生課后學習難度,可以針對性地提出問題進行課堂討論,避免無問題討論和無效討論等問題。(3)第二次課,開啟PAD教學模式。前半段時間為課堂討論,包括組內討論、組間交流和師生互動等環(huán)節(jié),各環(huán)節(jié)時間可視情況調整。組內討論階段,學生展示各自“亮考幫”,回顧知識、分享學習心得和答疑解惑,提出本組“亮考幫”;組間交流階段,小組發(fā)言人與全班同學進行互動交流,疑難問題由其他組幫助回答。師生互動階段,教師總結討論情況,解答疑難問題,強調重要知識點,挑選優(yōu)秀“亮考幫”進行展示。后半段時間教師按前述授課方法,繼續(xù)講授新章節(jié)的教學內容,布置課后作業(yè)。(4)距離下次課的間隔時間。學生有充裕時間進行個性化學習,完成作業(yè)和提出“亮考幫”,準備下次課堂討論。(5)以此類推,按“教師講授、學生自主學習、隔堂討論”的PAD流程,完成整個教學過程。
1.2.3課程考核方式
PAD強調學生的主體參與,僅以考試成績?yōu)樵u價方式不能很好地與之配套[4],故筆者在課程考核方式方面進行過程性評價,具體做法:對課后作業(yè)和“亮考幫”打分,每次1分,滿分15分,評價標準為是否正確、能否展現(xiàn)獨立思考能力等;課堂討論,滿分25分,綜合個人課堂表現(xiàn)和小組討論情況,給予16-25的分數;出勤率,滿分10分,無故缺席一次扣1分;期末考試采用閉卷方式,卷面成績占總評成績的50%。
以考試成績分析和問卷調查的方式,對PAD和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進行評估。調查問卷問詢學生對教學目標的認可度和達成情況,關注與有效學習相關的思想和行為,設“是”和“否”兩個選項,統(tǒng)計人數、計算百分率并進行組間比較。收集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期末考試成績,對平均成績和各類型題目的得分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
筆者對比分析了兩組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見表1),結果表明:實驗組學生的期末考試平均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兩組學生在客觀題(名詞解釋、選擇題、化學結構題)的平均得分無顯著性差異(P>0.05),然而,實驗組的主觀題(簡答題)平均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間存在明顯差異(P<0.01),這是由于PAD著重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知識運用能力,學生已經對重難點及綜合性題目進行了思考和知識記憶。
組別總分數(100分)客觀題(70分)主觀題(30分)實驗組(n=34)82.36±5.93**57.55±4.5124.81±3.32**對照組(n=33)75.35±6.6156.67±5.3818.68±3.79t值4.5720.7267.048P值<0.0010.470<0.001
筆者在最后一次上課時發(fā)放問卷進行匿名調查,收集學生對各自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的反饋與評價,實驗組發(fā)放34份,對照組發(fā)放33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100%。調查結果見表2,實驗組學生認為PAD教學模式能夠激發(fā)學習興趣、促進主動學習、提升學習效率、提高表達溝通能力、培養(yǎng)團結合作意識及增加課堂互動交流的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PAD教學模式在藥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得到了大多數學生的認可,學生對教學效果的滿意度高。
表2 兩組學生對各自教學模式教學效果的評價
問卷項目實驗組(n=34)是(%)否(%)對照組(n=33)是(%)否(%)2值P值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30(88.2)4(11.8)20(60.6)13(39.4)6.7510.009促進學生主動學習28(82.4)6(17.6)18(54.5)15(45.5)6.0170.014提升學生學習效率28(82.4)6(17.6)17(51.5)16(48.5)7.2210.007提高表達溝通能力30(88.2)4(11.8)18(54.5)15(45.5)9.3560.002培養(yǎng)團結合作意識29(85.3)5(14.7)19(57.6)14(42.4)6.3330.012增加課堂互動交流29(85.3)5(14.7)21(63.6)12(36.4)4.1480.042總體教學效果滿意31(91.2)3(8.8)18(54.5)15(45.5)11.4370.001
PAD類似講授式課堂,教師先講授,學生后學習,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PAD又類似討論式課堂,強調互動,鼓勵自主學習,表明PAD充分結合了講授式和討論式課堂的優(yōu)點。此外,PAD又具有其創(chuàng)新性和優(yōu)勢:①講授式課堂過于強調教師主導,忽略學生主體的參與,缺乏課堂互動,而PAD改變了教師全能者的角色,體現(xiàn)出引導者和評價者的作用,學生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變成發(fā)現(xiàn)者和交流者。②討論式課堂以問題討論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要求學生課前充分預習,但高校課程安排很緊湊造成充分預習難以實現(xiàn)。討論時間多、講授時間少造成教師發(fā)揮不了引導作用、學生難以把握重點,往往陷入無問題討論的尷尬境地。而在PAD中,教師先講授知識框架和重難點,學生再進行個性化學習,降低課后學習難度,能有的放矢地提出問題并在后續(xù)課堂上進行討論。總之,PAD體現(xiàn)了講授法、自主學習、討論法三者之間有機合理的銜接,實現(xiàn)了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教學模式的統(tǒng)一[5]。
本研究將PAD教學模式應用于藥物化學教學,取得了較好效果,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3.2.1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
按照學習金字塔理論,采用被動學習方式(如聽課、閱讀、視聽等),兩周后的學習內容留存率在50%以下,而采用主動參與式學習(如討論、實踐、教授等)的留存率超過50%[6]。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講授力求詳盡,學生只專注于聽和記,屬于典型的被動學習過程。在PAD中,教師重在引導,不窮盡教學內容,給學生留下主動探索的空間,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課后習題和“亮考幫”促進學生進行知識內化;課堂討論促進學生對學到的知識點進行靈活運用;過程性評價促進學生把學習成果外化為高質量的作業(yè)并積極參與課堂討論。PAD屬于主動參與式授課方式,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討論的積極性,明顯改善課堂氛圍。
3.2.2提高學生表達、溝通和團結協(xié)作能力
傳統(tǒng)教學中的學生是單純的聽者角色,而在PAD中,學生帶著“亮考幫”參與組內討論和組間交流,學生之間完成提出問題和解答問題的交互過程,學生從不知怎樣討論到主動發(fā)言,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有了很大進步。此外,由于要準備小組“亮考幫”進行組間交流,學生互幫互助、群策群力,協(xié)助小組發(fā)言人進行準備,力圖將本組“亮考幫”得到完美展現(xiàn),PAD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能力。
3.2.3增加生生、師生互動交流
在傳統(tǒng)課堂中,學生課后各自學習,學生間缺乏交流,碰到問題不易解決,容易產生受挫感和枯燥感。PAD教學模式把互動交流放到課堂上進行,為學生間的交流提供了時間和場地的保證,學生互相啟發(fā)、共同解答、深化理解,增加了相互了解,加深了彼此友誼。在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會有更多機會同教師交流,教師針對學生討論過程中尚未解決的問題與學生討論。PAD教學模式增加了教學過程中生生和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使教與學成為雙向互動過程。
3.2.4提升學習效率,提高考試成績
傳統(tǒng)課堂僅通過考試成績評估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存在偶然性高、準確度低等問題[7]。PAD強調過程性評價,將考核分散到整個學期,期末成績占總成績50%,學生只有好好上課、認真完成“亮考幫”并積極參與課堂討論,才能獲得理想分數??己朔绞降母淖兪箤W生學習效率大大提高。實驗組期末平均成績和主觀題平均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PAD教學模式能提高考試成績和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3.2.5減輕教師負擔,實現(xiàn)教師角色轉型,促進教學相長
傳統(tǒng)課堂中的教師承擔全能者的角色,備課工作量大,在PAD教學模式中,教師講授時間減少,只需把握重難點、把具體知識點留給學生學習,作業(yè)批改只需粗略分級、簡單反饋,課堂討論主要在學生之間進行,整體工作負擔有所減少[8]。PAD教學過程中的機械性成分降低,指導性成分提升,教師角色從全能者變?yōu)橹敢龑W生學習的引導者。此外,PAD對教師講授提出了更高要求,單純講授教材內容使學生注意力難以長期集中,結合國內外最新的研究進展,教學效果更好。如此以來,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經驗,提高教學能力和學術水平,促進教學相長。
PAD作為一種創(chuàng)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其在藥物化學教學中實踐的教學效果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符合“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教學理念,滿足當代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需求,值得進一步推廣實施。
[1] 劉鳳志,朱小東,張海娟,等.我院制藥工程專業(yè)藥物化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藥房,2014(12):1146-1148.
[2] 張學新.對分課堂:大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探索[J].復旦教育論壇,2014(5):5-10.
[3] 孔冉冉.基于“對分課堂”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7):138-139.
[4] 張昌泉,李錢峰,于恒秀,等.“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農科遺傳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6(34):243-245.
[5] 孫麗平,田愛香,賀民.“對分課堂”教學方法在高校中的應用[J].菏澤學院學報,2016(6):106-110.
[6] Masters K.Edgar Dale's Pyramid of Learning in medical education: a literature review[J].Med Teach,2013,35(11):e1584-1593.
[7] 馮祖琴,徐娟.建立健全考試和成績評價體系,推進高??荚嚬芾砀母颷J] .教育探索,2010(3):77-78.
[8] 杜艷飛,張學新.“對分課堂”:高校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實踐與思考[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6(3):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