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朱元璋行廷杖的本質及心理分析

    2018-01-23 23:31:24
    南都學壇 2018年2期
    關鍵詞:士大夫朱元璋官員

    張 玉 翠

    (河南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 河南 開封 475001)

    自朱元璋施行廷杖開始,時人就對其多有議論。近現代學者對廷杖的研究,主要表現在對廷杖淵源的考論和對這一制度在明代各個時期發(fā)展情況的研究,對廷杖的具體儀式如施行程序、地點和人員等情況的研究,對廷杖在明代興起原因的分析與討論以及對廷杖影響的研究等幾個方面*相關成果有陳文秀《“廷杖”考》,載《晉陽學刊》,1983年第5期;曹國慶《明代的廷杖》,載《史學集刊》,1990年第3期;張曉雷《明代廷杖及其社會反應》,東北師范大學碩士畢業(yè)論文,2010年;張靖胤《明代廷杖研究》,西北大學碩士畢業(yè)論文,2014年;陸菁《明代廷杖淺述》,載《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6年第1期;楊炳功《明代的廷杖及其實質》,載《南都學壇》,1989年第4期;李為香《公開的身體處罰儀式——明代廷杖儀式探析》,《第十四屆明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11年;丁國祥《廷杖下的明代士林精神走向》,載《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6期;韓繼偉《淺析明代廷杖》,載《哈爾濱學院學報》,2014年第3期。。前人的研究雖然成果頗豐,但對朱元璋行廷杖的本質目的及其心理因素的分析,仍有未盡之意,本文試做補充論證。

    一、被遺忘的受杖官員群體感受:關于明代廷杖的研究角度問題

    明代廷杖為朱元璋所首創(chuàng),但遺憾的是朱元璋時期廷杖的具體細節(jié)史籍缺載,不過,他的繼任者施行廷杖的具體情形,史書中則多有描述,有助于我們了解明代廷杖的施行情況。《魏叔子文集》中詳細記錄了受杖者的情景:

    眾官朱衣陪列午門外西墀下,左中使,右錦衣衛(wèi),各三十員下列旗校百人,皆衣臂衣,執(zhí)木棍。宣讀畢,一人持麻布兜,自肩脊以下束之,左右不得動,一人縛其兩足,四面牽曳,唯露股受杖,頭面觸地,地塵滿口中。[1]

    從“眾官朱衣陪列”“唯露股受杖”這些描寫當中,我們不難看出平日官場中享有威嚴的朝廷大員,當眾被扒下褲子,當著可能是自己的下級、門生或者同僚的面赤裸受刑,鞭打的就不僅僅是受杖者的軀體,更是他們的靈魂。在胡承譜的《只塵談》中有這樣的記錄:

    凡杖者,以繩縛兩腕,囚服逮什門外,每人一門,門扇隨闔,至杖所……縛囚定,左右厲聲唱喝:“閣棍。”則人持棍出,閣于囚股上。喝:“打!”則行杖,杖之三,令:“著實打!”或伺上不測,喝曰:“用心打!”而囚無生理矣。五杖易一人,喝如前。喊聲動地,聞者股栗。[2]

    這段材料與上面的材料相比,更偏重于從施杖者和觀杖者的角度進行描寫,在施杖者撼天動地的喝打聲中,整個廷杖的儀式變得更加肅穆與恐怖,這種強烈的恐怖感不僅傳達給了受杖者,更對觀杖者產生威懾,以至“聞者股栗”。朱元璋開啟的廷杖制度高明之處就在于,這不僅僅是一種只對受刑者產生影響的刑罰,其更終極的意義是對觀杖者進行心理拷打。在這場對受杖者和觀杖者同時進行懲罰的儀式當中,皇帝的獨尊地位得到了升華,士大夫官員的人格尊嚴受到了無情的踐踏。萬歷年間,因諫止張居正奪情,而被施以杖刑的鄒元標的受杖情景有如下記載:

    最后鄒疏入,杖最毒。余曾見沈繼山先生云,杖之日,交右股于左足之上,以故止傷其半。出則剔去腐肉,以黑羊生割其臑,傅之尻上,有藥縫裹,始得再生。及行東粵,徒步過嶺,血猶涔涔下也。鄒南皋先生為余言,每遇天陰,骨間輒隱隱作痛,以故晚年不能作深揖。[3]

    從廷杖對鄒元標身體的傷害來看,是殘忍至極的,這種身體上的痛楚還會伴隨終生。廷杖對官員身心兩方面的影響都是巨大的。試想鄒元標“每遇天陰,骨間輒隱隱作痛”之時,心中會作何種感想?心有余悸是必然的。

    面對如此摧殘受杖者身心的嚴酷刑罰,現代研究廷杖的學者只是從旁觀者記述的角度對其進行分析,忽略了受杖者自身的感受。他們甚至得出廷杖非但沒有使受杖者折了骨氣,反而成就了受杖者流芳百世的終極意義以及皇權在與士大夫們的博弈當中最終走向了失敗這樣的結論。如近現代國內對廷杖最早進行研究的孟森先生就認為:“至明之廷杖雖酷,然正人被杖,天下以為至榮,終身被人傾慕?!盵4]后來學者研究明代廷杖,也多圍繞這一觀點進行論述,因篇幅所限,恕不贅述。這樣認識問題的根源是他們雖然抓住了廷杖折辱官員人格的性質,但在分析其作用或影響時則有失偏頗,單從旁觀者對其贊頌的角度進行研究,好像廷杖非但沒有對士大夫們的氣節(jié)產生負面影響,反倒砥礪了他們的意志,激發(fā)了他們的勇氣!持這種觀點的學者忽略了皇帝實行廷杖的本質目的。

    以往研究得出這樣的結論,多是受傳世材料的影響,而且是無分析地對待文獻資料,把這類受杖者越打越勇、“如若登仙”的例子,當作了廷杖的本質影響。這需要有所辯駁。首先,關于受杖的記錄多出自《明史》,相關傳記多是對士大夫官員的歌頌贊美,特別是對受杖者,都是一些贊賞之詞;而那些被廷杖折辱失去氣節(jié)的士大夫官員的言行,則不會記載,這就造成了士大夫官員多是被越打越勇的假象。其次,即使受杖者在杖后心理發(fā)生了變化,他們也不會記錄下來,畢竟在很看重個人名節(jié)的士大夫官員心中,對皇帝淫威的屈服并不是很光彩的事情。再次,雖然有些士大夫在受杖后反而官運亨通,但由于沒有記錄下他們在受杖后對皇帝的諂媚和甘當奴才的相關言論資料,而對辨別他們在受杖前后的行為變化增加了難度。最后,人們還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事實,即在這些被廷杖的士大夫官員當中,不乏一些投機取巧、沽名釣譽之徒。據《明史·鐘同傳》載:

    球上封事,約與俱,復妻勸止之。球詣復邸,邀偕行。復已他往,妻從屏間詈曰:“汝自上疏,何累他人為!”球出嘆曰:“彼乃謀及婦人。”遂獨上奏,竟死。居無何,復亦病死。妻深悔之,每哭輒曰:“早知爾,曷若與劉君偕死?!盵5]4408

    明宣宗時期劉球與鐘復相約上封事,鐘復因妻子的阻撓而沒有去,最后只是劉球因上奏折而死。此后不久,鐘復因病去世,鐘復的妻子便后悔自己的阻攔,使丈夫的死沒能博個好名聲。鐘復妻子的這種行為,反映了當時一些政治投機者的心態(tài)。正如明人于慎行言:“近世士大夫以氣節(jié)相高,不恤生死,往往視廷杖戍遣為登仙之路。一遭斥謫,意氣揚揚,目上趾高,傲睨一世,正所謂意氣有加也?!盵6]的確,在那些被廷杖的士大夫當中,不畏皇權者有之,但其中的沽名釣譽之徒則不在少數。

    其實,無論是鐘復之妻的深悔,還是于慎行所言“視廷杖戍遣為登仙之路”,都是一個旁觀者的觀察角度,并無當事者的親身感受。外人如何能感同身受地去體驗那種殘酷的摧辱!如何能理解當事者心靈深處的痛苦與屈辱?他們的忠誠不被理解反受摧辱,其委屈足以摧毀其天子圣明的信仰;廷杖的暴虐與殘酷,足以摧毀其意志之堅定;大庭廣眾之下的羞辱,也足以徹底剝去他們最為珍視的尊嚴和面子。當信仰、意志與尊嚴這些基本的人格要素統(tǒng)統(tǒng)被摧毀之后,他們還哪來的越打越勇?還如何去“飄然登仙”?當代的廷杖研究者們,依據那些旁觀者的描述與主觀演繹去評價廷杖的影響,扭曲了廷杖的本質。

    二、儀式上的威懾:朱元璋行廷杖的本質

    作為明代廷杖的開啟者,朱元璋深諳廷杖對人的折辱之本質以及施行這一刑罰從精神層面摧殘士大夫官員的作用。近代學者欒保群先生認為,朱元璋“不需要忠臣,而且他也不相信有忠臣;他只需要走狗,駕馭走狗的辦法就是讓他們永遠在不測天威之下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為自己效命。這樣,他就不能僅僅用死來威脅士大夫的性命,更要用羞辱來摧折士大夫的人格;他不能讓士大夫壯烈地死于刑場,即使讓他們像牲畜一樣被屠割”[7]。對于這一點,他的繼承者們也心知肚明,所以廷杖這一酷刑才能與整個明代的國運相始終。下面就從朱元璋入手,來探究其行廷杖的思想本質。

    首先,廷杖儀式注定了其具有侮辱士大夫官員的特征以及能起到打掉士大夫官員的尊嚴、人格、氣節(jié)的效果,從而達到讓士大夫官員對皇權產生畏懼、對皇帝俯首聽命的目的。從上文提到的“眾官朱衣陪列”“唯露股受杖”等官員廷杖儀式的描寫可知,從儀式方面來看統(tǒng)治者施行廷杖的本質不只是折辱受杖者,“而他需要的舞臺效果是嚇破所有觀眾的膽,嚇得他們失去思維能力,嚇得他們胡說八道,嚇得他們甘心做狗……廷杖是凌遲的一種變相,是專演給廷臣看的凌遲;它無論從受刑者的痛苦還是從觀刑者的震懼來看,效果都不遜于凌遲”[7]。我們從廷杖的儀式效果中已對其本質做了深入了解,在這里就不多贅述了。

    其次,朱元璋對廷杖的性質當是非常了解的?!睹魇贰ば谭ㄖ尽份d曰:

    太祖常與侍臣論待大臣禮。太史令劉基曰:“古者公卿有罪,盤水加劍,詣請室自裁,未嘗輕折辱之,所以存大臣之體。”侍讀學士詹同因取《大戴禮》及賈誼疏以進,且曰:“古者刑不上大夫。以勵廉恥也。必如是,君臣恩禮始兩盡?!钡凵钊恢5]2329

    從“帝深然之”可知朱元璋是知道廷杖這一刑罰具有侮辱的性質,而且他對“古者刑不上大夫,以勵廉恥”也是持贊同態(tài)度的。如“洪武六年,工部尚書王肅坐法當笞,太祖曰:‘六卿貴重,不宜以細故辱?!再黑H罪。后群臣罣誤,許以俸贖,始此”[5]2329。從朱元璋對王肅的處罰由“笞”變?yōu)椤百黑H”也可以證明,他深知廷杖能折辱士大夫官員的士氣。可事實證明,朱元璋并沒有信守刑不上大夫的承諾,“永嘉侯朱亮祖父子皆鞭死,工部尚書薛祥斃杖下,故上書者以大臣當誅不宜加辱為言。廷杖之刑,亦自太祖始矣”[5]2329。從朱元璋的言論與他對朱亮祖父子和薛祥的鞭杖來看,可謂是極其的言行不一。這恰恰可以使我們從中窺見朱元璋施行廷杖的根本原因:正因為朱元璋了解廷杖的折辱本質,所以才選擇以廷杖之刑來摧毀士大夫官員的人格、尊嚴和意志,讓士大夫官員從身體到靈魂都徹徹底底地跪伏在自己的腳下。

    關于朱元璋的這一本質目的,我們還可以對其進行進一步佐證。

    嘉靖初,致仕刑部尚書林俊言:“古者撻人于朝,與眾辱之而已,非必欲壞爛其體膚而致之死也。成化時,臣及見廷杖三五臣,容厚棉底衣,重氈疊帊,然且臥床數月,而后得痊。正德時,逆瑾用事,始啟去衣之端?!盵8]

    從林俊的言論中可以得知,正德以前的廷杖是不脫衣服的,不傷及性命,主要就是對受杖者進行精神上的侮辱。而且對朱元璋來說,“與眾辱之而已,非必欲壞爛其體膚而致之死也”才是其真實的目的,這更加印證了朱元璋深知這一刑罰的折辱性質并毫不避諱,他要赤裸裸地將對士大夫官員的人格侮辱告知天下,要用廷杖這種刑罰打掉士大夫的面子,打到他們失去人格,直到他們成為沒有人的尊嚴的奴才。

    朱元璋之所以自信廷杖能達到自己的目的,一方面是他深諳廷杖的本質,另一方面就是他對士大夫群體的本性有著深入的了解。自先秦以來,士大夫階層就是一個最具有獨立人格、最看重尊嚴和面子的社會階層,甚至對一些讀書人來說,其面子的重要甚于生命。不管這是一種士人的志節(jié)也好,還是其虛榮心也好,士人階層的這一特征則是極其明顯的。孟子是這種士大夫人格的典型代表。孟子曾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9]126“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堂高數仞,榱題數尺,我得志弗為也;食前方丈,侍妾數百人,我得志弗為也;般樂飲酒,驅騁田獵,后車千乘,我得志弗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9]311他主張向顯貴者進言時要藐視他們,不要在乎他們高高在上的樣子,他們的富貴奢侈我們都不崇尚,在他們面前有什么畏懼而唯唯諾諾的必要呢!讀書人看重的是仁和義,看重的是自己人格的獨立和尊嚴,不畏大人之言,不吃嗟來之食??鬃诱f:“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盵10]孟子說:“舍生而取義?!盵9]242荀子說:“義之所在,不傾于權,不顧其利……重死,持義而不擾?!盵11]受這種思想的熏陶,中國古代的士大夫們都將志節(jié)、骨氣、面子和尊嚴視為自己存在的最高價值,一旦失去了這些,人的存在就沒有任何意義。對此,朱元璋在和士大夫們的接觸中必定深有體會,他深知面子與尊嚴對士大夫們的重要性。人格獨立是自古以來士大夫們可以引以為豪的東西,正是由于知識分子有其特有的獨立人格,他們才有底氣有資本與帝王分庭抗禮。正是抓住了這一致命的關鍵,朱元璋才要施行廷杖這一帶有折辱性質的刑罰,他要剝奪知識分子最寶貴的精神,打掉讀書人最在意的氣節(jié),讓他們失去自己最珍貴的獨立人格。

    三、自卑與尊崇:朱元璋行廷杖的心理分析

    朱元璋開啟廷杖制度還與他的個人性格密切相關。朱元璋早年的人生經歷造成了他自卑的性格,這種自卑性格在其登上皇位之后又化作極度的猜忌與自負。一方是學富五車的士大夫,一方是出自布衣的皇帝,在權力和學識的較量當中,權力的尊貴并不能直接帶來精神上的優(yōu)越感,朱元璋在文人士大夫面前的自卑感需要用權力來進行調和,需要通過加強集權來達到唯我獨尊的目的。而這種調和的方式則不可能是溫和的,暴力、強制、血腥必充斥其中。刑律上嚴苛的條文還不足以重建朱元璋的自信,還不足以把士大夫們變?yōu)槿巫约痕`踏的奴才,于是,廷杖這一帶有折辱性質、可以打掉士大夫官員人格尊嚴、打掉他們的精神優(yōu)越感、讓他們從精神上徹底匍匐在自己腳下的刑罰就自然出現了。

    (一)自卑心理作祟

    對于朱元璋早年的人生經歷可以用孤苦無依、居無定所、嘗盡人間酸楚來形容。他在經歷了親人離世之痛后,又入寺為僧過了一段叫花子一樣的乞討生活,后投入郭子興麾下受盡猜疑排擠之苦。這些苦難教會了他隱忍但也扭曲了他的性格,在一朝登天之后,權勢將他的自卑化為猜忌,將他的隱忍化為殘暴,將他的才能化為自負。經歷了由乞丐到天子巨大身份轉換的朱元璋,有時恍然如夢:“吾微時謂終為村氓,雖遭亂寄身行間,冀以紓禍,不自意今日至此?!盵12]出身草根,無可言說的身世被自卑、心虛、膽怯的心理折磨了一生,他在自己的遺詔中還念念不忘:“奈起自寒微,無古人之博知,好善惡惡,不及遠矣?!盵5]55但朱元璋不甘心在講究門第出身的士大夫官員面前抬不起頭來,他不僅要在地位、權勢方面壓倒士大夫們,還要在精神層面上戰(zhàn)勝他們,不再忍受害怕被士大夫們瞧不起的心虛之苦。為此,朱元璋確實煞費苦心。他最初的做法是想改變出身。《明朝小史》中載:

    帝始與諸臣修玉牒,欲祖朱文公,一日見徽州有姓朱者為典吏,問其果文公后乎?其人對曰非也,帝心頓悟。彼一典吏尚不祖朱子,而我國家又可祖乎?竟卻眾意。[13]

    朱元璋稱帝后不久修玉牒時,曾想攀附朱熹為祖先,以此抬高自己的出身地位,但最后因太牽強附會,恐被世人取笑,只好作罷。此路不通便轉而向同是出身寒微的劉邦看齊,干脆公開承認自己的出身寒微,吳晗的《朱元璋傳》說他“在口頭上,文字上,一開口,一動筆,總要插進‘朕本淮右布衣’,或者‘江左布衣’,以及‘匹夫’,‘起自田畝’,出身寒微一類的話”[14]。但這些話又是不許別人提的,稍有不慎便犯了他的忌諱。沒有接受過正規(guī)儒家教育的朱元璋還偏愛賣弄他的半瓶子學識,以求在文官士大夫面前掙得一點面子。所以他常常附庸風雅,賣弄筆墨,盡量裝扮一些文人氣,以使自己在士大夫面前不顯得那么淺薄。但這樣做并不足以平復其自卑心理,他知道在這方面永遠不可能與士大夫比肩,甚至還可能自取其辱。所以,他必須運用帝王的權力優(yōu)勢來鞏固自己。就像心理學家A·阿德勒所分析的:“他不把自己鍛煉得更強壯,更有適應能力,而是訓練自己,使自己在自己眼中顯得更強壯。他欺騙自己的努力只能獲得部分的成功。如果他對這類盤旋不去的問題覺得應付乏力,他可能會變成獨裁的暴君,以重新肯定自己的重要性?!盵15]47于是我們看到,朱元璋擺脫自卑情緒折磨的做法,就是給士大夫們制造厄運。在他對士大夫的學識由羨慕到嫉妒再到恨的轉變過程當中,猜忌、殘暴等這些陰暗性格統(tǒng)統(tǒng)被釋放出來。

    事實就是如此。朱元璋稱帝后對士大夫文人采取了一系列殘酷的手段,尤其是對不與新朝合作的文人們絕不心慈手軟,甚至對為自己效力的士大夫官員也肆無忌憚地進行摧殘,利用“廷杖示辱、體罰待罪、鐐足治事、守廟燒香、黥面發(fā)配、割乳、宮刑、罰工”[16]等慘絕人寰的刑罰對待他們。如曾修過《元史》的文學家高啟,在書成之后,拒絕了朱元璋授予的官位,以致被朱元璋懷恨在心,而后尋了個由頭就對他施于腰斬之極刑[5]7328。曾因朱元璋嫌他的上書太過啰唆而受廷杖之刑的茹太素,在受杖后仍舊直言敢諫,在一次殿宴當中,朱元璋“賜之酒曰:‘金杯同汝飲,白刃不相饒?!比闾夭槐安豢旱貙υ唬骸暗ふ\圖報國,不避圣心焦?!敝煸奥牶鬄橹異湃?,但不久之后,朱元璋就讓其“與同官十二人俱鐐足治事。后竟坐法死”[5]3987。對于茹太素的悲劇,在他被施以廷杖而沒有喪失氣節(jié),仍舊對朱元璋不屈服時就已經注定了。在朱元璋親自撰寫的《大浩》三編中,“幸不死還職,率戴斬罪治事”的進士、監(jiān)生就有三百多人,可見朱元璋對這種純侮辱性質刑罰的偏愛。

    (二)扼殺士大夫們“與君共治天下”的幻想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一直不承認元王朝的正統(tǒng)地位,號稱襲宋代為正統(tǒng)。眾所周知,宋代的士大夫們一直有與君王共治天下的參政情懷,想必朱元璋對此也有所耳聞。但作為一個權力欲極強的專制君主,絕不能容忍士大夫與他共治天下,于是,他就要想辦法打掉士大夫們的共天下念頭。

    我們可以肯定朱元璋知道士大夫們有這種君臣平等、共治天下的夢想。有學者已經指出:“洪武時期以宋濂、章溢等士大夫為代表,以‘君子’的道德維度規(guī)范自我的言行和政治行為;以‘士’的政治角色發(fā)揮在政治場域中的主導性作用?!盵17]士大夫們這種積極參與到政治當中的入世情懷,一方面有對君主的效忠,另一方面也有輔佐君王實現自己價值的抱負,而與君主共治天下的想法也暗含其中。如果說宋濂、章溢他們的表達方式含蓄的話,那宋濂的得意門生方孝孺就很直白地提出了這種主張。方孝孺認為:“三代以降,昏主敗國,相尋于世者非他,皆欲以私意更其政,而無公天下之心故也?!盵18]63他把亂世歸結為君主的“私天下”,“故天之立君也,非以私一人而富貴之。將使其涵育斯民,俾各得其所也”[18]68。所以君主如果想治理好天下,就要與人民共有之,當然,他這里的“民”不是指普通老百姓,而是有學識的士大夫們。

    雖然方孝孺在洪武朝時沒有被重用,與朱元璋接觸的機會并不多,但他的這些共治主張朱元璋應該是知道的。洪武十五年,吳沉、揭樞向朱元璋薦舉了方孝孺,朱元璋召見了他。

    喜其舉止端整,謂皇太子曰:“此莊士,當老其才?!倍Y遣還。后為仇家所連,逮至京。太祖見其名,釋之。二十五年,又以薦召至。太祖曰:“今非用孝孺時?!盵5]4017

    朱元璋欣賞方孝孺卻沒有重用他,而是交代皇太子要用其才。朱元璋作為一位猜忌心很重的人,在對皇太子說要重用方孝孺的時候必已對他做了詳細的了解,應該是了解方孝孺的共天下主張。朱元璋絕對不能容忍士大夫們有共治想法,所以方孝孺不被重用也在情理當中,至于他將方孝孺留作太子用,僅僅是出于緩和君臣矛盾,維護統(tǒng)治的目的。而事實證明,與朱元璋極其相似的朱棣也容不下方孝孺,方氏的悲劇一開始就是注定的?!爸煸皥猿帧熳訄?zhí)大圭’,強調君尊臣卑,完全拋棄了儒家‘君臣之義’的主張,從而把封建帝王極度專制為所欲為表現得淋漓盡致。”[19]而且朱元璋在討論君臣關系時,都是講君主應該駕馭臣子,而不是君臣平等共治天下:“朕觀上古天下之治亂,在于君臣能馭不能馭耳!若君能,則馭臣下以禮法;臣能,馭吏卒以體上,故治由此矣。若君罔知所以馭臣下,臣亦無知以繩吏卒,故亂由而始矣?!盵20]在朱元璋心中,滿滿地都是馭臣之術,他不愿意也不可能將自己的權力與他人共享,對具有這種思想的士大夫他不能容忍,一定要扼殺掉他們的幻想。

    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就是對付抱有這種想法的士大夫的手段之一。對朱元璋廢丞相大多數人都只是從制度層面分析,認為是朱元璋加強集權專制、提高皇權的措施。其實,朱元璋廢丞相還有精神層面的考慮,那就是他知道丞相在士大夫意識當中的崇高,廢掉丞相制度不僅將權力緊緊地握到了自己的手中,還消滅了士大夫們的精神領袖,摧毀了他們的君臣共治幻想。

    錢穆分析朱元璋這種心理時說:“宋太祖懲于唐中葉以后武人之跋扈,因此極意扶植文儒。明太祖則覺胡元出塞以后,中國社會上比較可怕的只有讀書人。但是所謂傳統(tǒng)政治,便是一種士人的政治。明太祖無法將這一種傳統(tǒng)政治改變,于是一邊廣事封建,希望將王室的勢力擴大;一邊廢去宰相,正式將政府直轄于王室。既不能不用士人,遂不惜時時用一種嚴刑酷罰,期使士人震懾于王室積威之下,使其只能為吾用而不足為吾患?!盵21]此言極是。朱元璋在控制士大夫的時候,不僅僅廢除丞相使他們失了精神領袖,還運用廷杖等帶有侮辱性質的酷刑,就是要打到他們不敢提甚至再也不敢奢想與君共治天下,打到他們完全依附于皇權,成為自己的奴才為止。

    四、余論

    廷杖的目的是要折損士大夫官員的士人氣節(jié),打掉他們的人格尊嚴。應該說,這一目的在朱元璋及其繼任者那里基本上是達到了。確如嘉靖年間霍韜的上疏所說,士大夫們“朝列清班,暮幽犴獄,剛心壯氣,銷折殆盡”[5]2337,被廷杖之刑銷蝕了志節(jié)。但是,明代帝王在享受廷杖帶給他們快感的同時,也要吞下其廷杖所造就的苦果。明中后期世風日下,奸佞當道,士大夫們折了氣節(jié),對國計民生漠不關心,只知附會權勢,蠅營狗茍。正如胡凡所說:“嘉靖帝濫施廷杖,許多忠臣義士死于杖下,這對明代的士風和政治風氣發(fā)生了重大的影響,柔媚諂諛之風日熾,正直敢言之士日稀,明代社會開始走向下坡路?!盵22]縱觀歷代朝堂,總不乏阿諛奉承之徒,沒有氣節(jié)的士大夫比比皆是。但就明代來說,這種士大夫的人數之眾、規(guī)模之大、無恥之甚都是別的朝代所不及的。明代沒有氣節(jié)的士大夫對權勢的攀附已經達到了令人發(fā)指的地步,就連一向被士大夫們瞧不上的宦官,在明代都被爭相追捧。士大夫官吏失去骨氣、尊嚴和氣節(jié),成為群體性的政治現象,連崇禎帝朱由檢都憤恨道:“文武各官朕未嘗不信用,誰肯打起精神實心做事?只是一味朦狥諉飾。”[23]這種士大夫群體性氣節(jié)喪失所形成的社會風氣,在明亡之際表現得更為突出。明代大廈將傾之時,投降者比比皆是,由于清初撰修《明史》的多是明末遺老,所以故意隱去了一部分降清之徒,但仍然有不少記載。官員沒有志節(jié),什么事做不出來呢?事實證明,廷杖之刑的確折損了士大夫官員的志節(jié)和尊嚴,給皇權制造了大批忠實的奴才,但它所引發(fā)的士大夫官員剛正廉直之氣節(jié)的集體滑坡,推波助瀾地加速了明王朝的滅亡。廷杖官員所產生的惡果,也只能由明代統(tǒng)治者們來品嘗了。

    [1]魏禧.魏叔子文集·外篇[M].胡守仁,王能憲,姚品文,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3:856.

    [2]胡承譜.只塵談[M].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341.

    [3]沈德符.萬歷野獲編[M].北京:中華書局,1959:476.

    [4]孟森.明史講義[M].馬東峰,主編.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6:77.

    [5]張廷玉.明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

    [6]張萱.西園聞見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281.

    [7]欒保群.廷杖三題——孟森“明清史講義”讀后[J].書屋,2005(4):30-35.

    [8]余繼登.典故紀聞[M].北京:中華書局,1981:301.

    [9]金良年.孟子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10]金良年.論語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73.

    [11]王先謙.荀子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88:56.

    [12]談遷.國榷[M].北京:中華書局,1958:325.

    [13]呂毖.明朝小史[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463.

    [14]吳晗.朱元璋傳[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0:290.

    [15]阿弗雷德·阿德勒.自卑與超越[M].黃國光,譯.北京:作家出版社,1986.

    [16]古樸.朱元璋折辱廷臣及其后果[J].史學集刊,1988(3):21-25.

    [17]王偉.明前期士大夫主體意識研究(1368—1457)[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1.

    [18]方孝孺.遜志齋集[M].徐光大,點校.寧波:寧波出版社,2000.

    [19]秦燕.“孟子節(jié)文”與朱元璋的專制思想[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2):108-112.

    [20]朱元璋.明太祖集[M].胡士萼,點校.合肥:黃山書社,1981:15.

    [21]錢穆.國史大綱[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380.

    [22]胡凡.嘉靖傳[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07.

    [23]孫承澤.春明夢余錄[M].王劍英,點校.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2:1049.

    猜你喜歡
    士大夫朱元璋官員
    宋韻
    ——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中華書畫家(2022年2期)2022-11-04 14:33:00
    朱元璋殺牛
    明代士大夫的法律修養(yǎng)
    法律史評論(2020年1期)2020-09-11 06:24:52
    從宋初筆記看江南士大夫的“故國情懷”——以《南唐近事》《江南別錄》等為例
    天一閣文叢(2019年0期)2019-11-25 01:32:04
    朱元璋背后的女人
    海峽姐妹(2019年8期)2019-09-03 01:00:58
    BUILDING EUROPE
    朱元璋與叫花雞
    官員在線
    官員在線
    官員在線
    海城市| 积石山| 建湖县| 如东县| 通州区| 韶关市| 青海省| 成武县| 忻州市| 花垣县| 桂林市| 台安县| 石楼县| 黄陵县| 锡林浩特市| 永川市| 商南县| 黔东| 霍州市| 上犹县| 恩施市| 和硕县| 旅游| 澳门| 孝义市| 吴川市| 宾川县| 边坝县| 车险| 永昌县| 博罗县| 通江县| 龙岩市| 洱源县| 淅川县| 大埔县| 淄博市| 丰宁| 宜城市| 明水县| 松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