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慧
[摘要]80多年前,在兩年的漫漫征途中,紅軍同敵人進行了大大小小600余次戰(zhàn)斗。一支開始從失敗出發(fā)的軍隊,竟起死而生,沖破重重壁壘,穿越無數天險,憑借奇跡般的力量,贏得了這場挑戰(zhàn)生存極限和戰(zhàn)爭史記憶的漫長軍事行動,上演了人類史上空前悲壯的戰(zhàn)爭活劇。長征精神不僅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內涵,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支柱,還是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豐富了世界精神寶庫的內涵。長征精神是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結合的產物,對構建時代話語權具有突出作用,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永恒動力。
[關鍵詞]長征精神;內在邏輯;價值意蘊;當代闡釋
今年是長征勝利81周年,這是每一個中華兒女都要銘記的歷史時刻。雖然紅軍長征已經過去81周年,但是長征精神卻依然激勵鼓舞著我們走好今天的長征路。長征精神是革命年代中國共產黨人奮勇殺敵、浴血奮戰(zhàn)的強大精神支柱,也是當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長征之路的重要保障。
一、長征精神形成的內在邏輯
(一)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yè)必然勝利是長征精神形成的根本要求
“革命理想高于天?!绷暯娇倳浿赋觯骸袄硐胄拍罹褪枪伯a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這指出了,不管在革命時期還是建設發(fā)展時期,堅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對共產黨人的極端重要性。在長征時期,革命形勢復雜嚴峻,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把人民利益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自然環(huán)境極其惡劣,糧食衣物極度匱乏,革命領導小組決策失誤,前有堵截、后有追兵,進行的戰(zhàn)斗高達600余次,革命現狀岌岌可危。但是,在如此艱難的條件下,紅軍戰(zhàn)士沒有放棄革命的道路,依然懷揣著堅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和堅信正義事業(yè)必將勝利的革命理想,踐行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時時刻刻不忘堅持群眾路線和群眾道路,最終實現了紅軍的勝利會師,為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和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奠定了基礎。
(二)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是長征精神形成的重要保證
在兩萬五千里的漫漫征途中,每300米就有一名紅軍戰(zhàn)士犧牲,他們的身軀在戰(zhàn)火中破碎,消失在歷史深處。為擺脫敵人的圍追堵截,紅軍戰(zhàn)士爬過人跡罕至的雪山,走過渺無人煙的草地,紅軍的戰(zhàn)斗歷程是一條曲折坎坷之路,在這條并不平坦的道路上,必須付出一個政黨,一支軍隊,為救國救民所需要付出的代價。毛主席曾經說過:“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闭且驗樗麄兪冀K把國家和民族的大義放在首位,為了祖國的獨立和解放,為了亞洲雄獅可以重振雄風,人為了民擁有一個更美好的家園,紅軍戰(zhàn)士不懼荊棘挑戰(zhàn),不惜犧牲一切代價,最終才取得了長征的勝利,他們是中國共產黨人英勇奮斗、敢于犧牲精神的最真實寫照,為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三)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是長征精神形成的決定因素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在敵人的圍追堵截中,工農紅軍被迫進行大規(guī)模的軍事轉移。在黨和革命事業(yè)生死攸關的時刻,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了具有轉折意義的遵義會議,這標志著我黨第一次獨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中國革命問題。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遵義會議的勝利召開,是黨獨立自主、實事求是地處理我黨內部事務的良好開端,是對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的生動實踐。從此,中國共產黨開始走上了獨立發(fā)展的道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是中國共產黨的行動指南和靈魂指引,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的領導地位。從此,紅軍革命形勢轉危為安。
(四)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是長征精神形成的必要條件
由于黨內“左”傾錯誤的盛行,一度使紅軍蘇區(qū)相繼失守,最終工農紅軍被迫放棄中央蘇區(qū),北上長征。在革命形勢嚴峻之際,中共中央政治局力挽狂瀾,及時糾正“左”傾思想路線,對革命形勢做出了正確的判斷。取消博古中共中央總負責人職務,任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代理主任;雖取消了李德的軍事指揮權,但仍可以參加中央政治局會議。在革命局勢刻不容緩之際,雖然黨內部分同志存在錯誤,中共中央清楚地認識到,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才是我們面臨的主要矛盾,面對內憂外患的國家局勢,中共中央選擇了顧全大局,維護革命統一戰(zhàn)線,這是紅軍長征勝利的關鍵因素。
(五)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是長征精神形成的堅實基礎
“忘記了人民,脫離了人民,我們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會一事無成?!苯詠?,中國共產黨用歷史證明,只有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才能取得革命的勝利。脫離了人民群眾,我黨就不可能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擺脫帝國主義的壓迫,取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長征出發(fā)之際,在紅軍的最后集結出發(fā)地于都,為了讓每一位紅軍戰(zhàn)士都備夠十天的干糧,于都的每家每戶日夜趕工,有的村子甚至燒掉了一個山坡的柴草。九天時間,于都人民共籌備三百多萬斤的糧食,這是全縣三年的口糧。人民群眾擁護紅軍的例子不勝枚舉。同樣,中國共產黨始終把人民群眾放在首位,不拿群眾一針一線,走進群眾,噓寒問暖,解決他們的困難。正是紅軍戰(zhàn)士與人民群眾患難與共的情誼,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的信念,使革命者的理想得以重見光明。
二、長征精神的價值意蘊
(一)長征精神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精神的內涵
中國共產黨的偉大之處就在于,能夠實事求是,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指導下,制定出符合國內戰(zhàn)爭形勢的軍事指導思想,成為全黨的共識。長征精神就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馬克思主義不可能為每一個國家的發(fā)展提供一成不變的模式,每個國家要根據國情制定自己的發(fā)展道路。遵義會議后,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開辟了農村革命根據地,帶領中國人民在接下來的十四年里,踏上了一條嶄新的道路。正如鄧小平所言:“毛主席最偉大的功績是把馬列主義的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實際結合起來,指出了中國奪取革命勝利的道路。”長征精神是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深入發(fā)展,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相結合的產物,為世界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提供了更深的內涵。endprint
(二)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支柱
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我們要促進中國共產黨自身的發(fā)展和完善,提高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能力和水平,這是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健康發(fā)展的首要條件;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我們要維護我國民族團結,促進各民族共同發(fā)展,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促進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有力保證;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民主集中制,這是實現我國改革開放深入發(fā)展的制度保障;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我們要與時俱進,賦予長征精神以新的內涵,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是我國在復雜國際形勢下健康發(fā)展的根本要求;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我們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三)長征精神是世界精神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
改革開放近四十年來,中國從一個貧窮落后的農業(yè)國轉變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經濟全球化和政治一體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同樣,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也是世界精神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wěn)腳跟的堅實根基。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長征精神無疑是我們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弘揚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長征精神中的“艱苦奮斗、玉汝于成”,激勵了無數中華兒女和各國友好伙伴在困境中依然頑強拼搏,奮勇爭先。在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文化不斷交融,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不斷增強,為更多的國家所接受,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在推動世界和平發(fā)展中發(fā)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世界精神寶庫又增添了新的內涵。
三、長征精神的當代闡釋
(一)長征精神需要構建時代話語
隨著網絡時代和信息時代的到來,像長征精神一樣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忽視,甚至質疑長征精神的真實性,特別是80后、90后更是對長征精神進行了曲解和誤讀,他們霸占網絡輿論的制高點,在公共平臺上恣意散播自己的言論,在社會中引起極大地恐慌和動亂。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中國的時代話語與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是不可分割,相互融合,相互統一的。立足長征精神等中華優(yōu)秀傳統,是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基礎,也是構建時代話語體系的理論依據。我們要充分利用當下的有利條件,通過大眾傳媒和公眾平臺,重新喚起民眾對當年紅軍長征精神的記憶。在建設新長征的道路上,我們要繼續(xù)發(fā)揮長征精神的優(yōu)良傳統,讓我們的后代繼續(xù)堅守長征精神的那份隱忍與執(zhí)著,讓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在新一代年輕人身上生根發(fā)芽。
(二)長征精神需要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結合
今天的長征同當年的紅軍長征相比,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已經走過的新長征之路相比,雖然在環(huán)境、條件、任務、力量等方面有一些差異甚至有很大不同,但都是具有開創(chuàng)性、艱巨性、復雜性的事業(yè)。雖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方面我們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們仍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依然任重而道遠。我們不要滿足于眼前所取得的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是進行時而不是完成時,未來依然有很多挑戰(zhàn)需要我們去解決。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新長征路上,要繼續(xù)弘揚長征精神,始終“堅持三個不動搖”:“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動搖?!痹诟吲e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中,繼續(xù)弘揚偉大長征精神,指明了我們的前進方向和引領坐標;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中,繼續(xù)弘揚偉大長征精神,指明了我們基本制度和發(fā)展的模式;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繼續(xù)弘揚偉大長征精神,指明了我們要以什么理論做指導,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正是繼續(xù)弘揚了偉大的長征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充滿了發(fā)展動力。
(三)重歷史敘述,也重經驗總結
敘述歷史是人的主觀能動行為。今天我們重溫長征精神,重新講述長征途中那些振奮人心的時刻和英雄人物,目的是通過對長征精神的回顧,汲取長征精神中的優(yōu)良品質和歷史經驗,來奪取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勝利。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取得這場挑戰(zhàn)生存極限的戰(zhàn)役的勝利,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廣大少數民族同胞的患難與共和生死相依?!肮伯a黨是什么?”共產黨就是有一條被子也會剪半條給老百姓的人。紅軍所到之處,從不拿百姓的一針一線,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就是對當時情況的真實描述。中國共產黨與少數民族兄弟姐妹的魚水情,也是今天我們應該繼續(xù)去發(fā)揚的優(yōu)良傳統。長征的勝利,還有賴于中共中央在關鍵時刻做出準確判斷,及時總攬全局。遵義會議,糾正黨內“左”傾錯誤思想,是黨生死存亡的轉折點,是我黨第一次獨立解決自己的黨內問題,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一次偉大嘗試和勝利。在和平年代,雖然我們不必再去面對戰(zhàn)火的無情,但是又有新的“戰(zhàn)火”需要我們去攻克,我們依然要借鑒當年紅軍長征的經驗,及時肅清黨內錯誤思想的影響,建立一支思想純潔的先鋒政黨。在這條新長征路上,長征精神啟示我們:要繼續(xù)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根本要求;堅持群眾觀點、群眾路線,始終不渝地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要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民主集中制;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才能更好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