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文艷(河北旅游職業(yè)學院 河北 承德 067000)
●許志興 趙鵬飛 韓永生 張毅 劉博 崔旭 陳權(承德市農(nóng)牧局 河北 承德 067000)
抱子甘藍又名子持甘藍、芽甘藍,為十字花科蕓薹屬甘藍種2年生草本植物,是甘藍種中腋芽能形成小葉球的變種。原產(chǎn)于地中海沿岸,以鮮嫩的小葉球為食用部位。由于小葉球的蛋白質含量較高,居甘藍類蔬菜之首,同時,VC和微量元素硒的含量也較高,是我國近年來引進生產(chǎn)的重要特色蔬菜。而承德地區(qū)的無霜期短,農(nóng)作物均為典型的一年一熟的種植模式,為提高復種指數(shù),增加農(nóng)民收入,近幾年在無霜期170~180天、10℃積溫3 400℃以上的區(qū)域,夏播抱子甘藍移栽之前,插播一茬地膜馬鈴薯,在6月下旬馬鈴薯市場貨源短缺時收獲上市,可獲得可觀的經(jīng)濟效益。抱子甘藍外型小巧,質地柔軟,纖維少,味甘美,易于冷藏和保鮮。目前,成為禮品菜和餐飲業(yè)中的走俏菜肴,同時栽培簡單,價格可觀,是一種很有發(fā)展前途的新特高值、營養(yǎng)、觀賞性蔬菜。現(xiàn)將夏播抱子甘藍的高產(chǎn)栽培技術進行總結,旨在為承德中南部地區(qū)推廣夏播抱子甘藍提供種植依據(jù)。
抱子甘藍為2年生草本植物,喜冷涼氣候,耐寒性很強,能忍耐3~4℃的低溫;屬長日照植物,但對光照要求不嚴,當光照充足時,植株生長旺盛,小芽球大而緊實。適于在土層深厚、肥沃疏松、富含有機質、保水保肥、pH5.5~6.8的壤土或沙壤土栽培。生長發(fā)育適溫為12~20℃,整個生長期喜濕潤,但忌過濕。
應選擇適宜本地區(qū)種植的移栽定植后約90天內能采收的優(yōu)質、高產(chǎn)的極早熟矮生品種。根據(jù)近年的栽培實踐,承德中南部地區(qū)錯期馬鈴薯下茬復種栽培的抱子甘藍品種,宜選擇由隆平高科湘研蔬菜分公司育成的在高溫或低溫下均能結球良好、耐暑性較強的極早熟“湘優(yōu)綠寶石”,或從丹麥引進的“卡普斯他”品種。
抱子甘藍種子的價格昂貴,為降低成本,提高出苗率,一般采用精量播種育苗,因此播種前需進行發(fā)芽率檢測,只有種子發(fā)芽率超過90%方可育苗。一般播種前,先按移栽面積每畝(667平方米/畝,下同)用種量穴盤育苗用種子10~15g,苗床育苗用種子25~30g)。將種子用40~45℃的溫水浸種20~30分鐘后播種,注意邊浸泡邊攪拌,防止燙傷種子;若為包衣的種子,則無需進行處理。
育苗常采用穴盤育苗與苗床育苗兩種方法。
育苗基質可用草炭、蛭石按1:1比例混合,或草炭、蛭石、廢菇料按1:1:1比例混合后曝曬,同時,每立方米基質加入50kg優(yōu)質有機肥或1.2~1.5kg尿素、1.2~1.5kg磷酸二氫鉀、根腐靈100g,混合均勻后裝入育苗器具中備用。
5月中旬(馬鈴薯收獲前35~40天)育苗,每穴播種1~2粒,覆蓋1cm厚的蛭石。覆蓋完畢后將苗盤噴透水,以水分從穴盤底孔滴出為宜,使基質最大持水量達到200%以上。播種后3~4天出苗,出苗后及時查苗補缺。
苗床育苗需選擇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沙壤土地塊,每平方米摻入優(yōu)質有機肥8~10kg,混合均勻,整平耙細,做成1.2m的苗床,準備育苗播種。移栽每畝需要種子25~30g,苗床面積8~10m2,按5~6cm的株、行距點播2~3粒種子,播后覆0.5cm厚的細土,澆透水,在床面直接覆蓋黑色遮陽網(wǎng),或在床面上搭小拱棚,棚上覆蓋遮陽網(wǎng)。
夏季育苗要防高溫,白天苗床溫度保持在20~25℃,相對濕度保持在60%~65%。穴盤育苗當苗長出3葉1心后,結合噴水葉面噴肥1~2次。苗床育苗,播種后在苗床四周挖排水溝。若苗床溫度超過25℃,可通過澆水、遮陽網(wǎng)日蓋夜揭來控制溫度。當苗長出2葉1心時間苗,按株、行距5~6cm除去弱小苗,保留壯苗1株。苗期根據(jù)幼苗長勢酌情追肥和澆水。在6月下旬馬鈴薯收獲完畢、幼苗具有5~6片真葉、苗齡達35~40天時,即可移栽定植。
抱子甘藍生長期長,植株高大,馬鈴薯收獲后,及時進行深耕,每畝施入腐熟的有機肥3000~5000kg、復合肥50kg、磷酸二銨30kg?;炀移胶?,做成1.2m寬的平畦,7月1日之前及時移栽。
在承德中南部地區(qū)錯期馬鈴薯收獲后下茬露地栽培,一般每畦種雙行,定植前1天澆足定根水,按株距50cm挖穴移栽,用細土封穴,每畝移栽2 200株左右,移栽初期可在行間、穴間套種琉璃苣、櫻桃蘿卜或油菜等短期蔬菜。育苗床育苗移栽的前一天應把育苗床澆透水,移栽當日帶土坨起苗,起苗后當天移栽完畢。
幼苗移栽定植后要經(jīng)常澆水,以保證幼苗生長所需的水分。由于錯期馬鈴薯下茬復種的抱子甘藍正值炎熱高溫季節(jié),水分管理是關鍵。灌溉可以改善田間小氣候,還能起到降溫的作用,減少蚜蟲及病毒病的發(fā)生。植株生長的中期,水分管理以見干見濕為原則。當下部小葉球開始形成時,要經(jīng)常灌溉,使土壤保持充足的水分,但降雨過多,應及時排除積水,以免爛根。
整個生長期追肥不少于4次,移栽定植后4~5天,結合澆水,點施提苗肥,每畝施尿素5kg,促苗快長;第2次施發(fā)棵肥,在定植后20~25天施入;第3次施肥在小葉球膨大期進行;第4次施肥在小葉球始收期進行。第2次施肥以后每次每畝追施尿素10~15kg,或用腐熟的稀人糞尿肥追施,保證植株正常生長。同時,在移栽1周后,每隔7~10天噴施木酢液1次,每次每畝噴施200~300mL,既可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又能加強光合作用,提高產(chǎn)量與品質。
抱子甘藍從移栽緩苗到蓮座期,結合每次灌水施肥后進行中耕除草3~4次,并結合中耕進行植株根部培土,防止植株倒伏。
在小葉球形成初期,需將10片葉以下葉腋處形成的小葉球全部去除,促使上部小葉球生長。當抱子甘藍的植株莖稈中部形成小葉球時,要將下部老葉和黃葉摘去,以利于通風透光,促進小葉球發(fā)育,也便于以后小葉球的采收。隨著下部小葉球的逐漸膨大,將小葉球旁邊的葉片從葉柄基部剪掉。在9月中下旬,植株葉片達55~60片葉時,掐去頂尖,以減少養(yǎng)分的消耗,使下部小葉球生長緊實。
抱子甘藍各葉腋所生的小葉球是由下而上逐漸形成,成熟的小葉球包裹緊實,外觀發(fā)亮。極早熟的矮生“湘優(yōu)綠寶石”或“卡普斯他”品種,9月下旬開始陸續(xù)收獲2~3次,每株可收35~45個小葉球,10月中下旬收獲完畢。
將采收的小葉球用帶有小孔的保鮮膜包裝,每袋裝0.5~1kg小葉球,每4~10袋為1組,裝入紙箱,放置在相對濕度95%~100%的室內,可貯存60天。若經(jīng)速凍處理后可冷藏1年,仍能保持新鮮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