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大學生利用假期勤工儉學,在求職時一定要擦亮眼睛,尤其要警惕傳銷組織以介紹工作、勤工儉學等誘餌“引君入甕”。發(fā)生在河南的一起大學生被騙深陷傳銷窩點的案例,值得引以為戒。
1月22日,貴州省畢節(jié)市的鄭女士來到河南省新鄉(xiāng)市公安局衛(wèi)北分局報警,稱兒子張某很可能在河南新鄉(xiāng)陷入傳銷組織。
原來,3天前,在開封上大學的張某曾打電話告訴母親,其有一位同學老鄉(xiāng)在新鄉(xiāng)打工,工資待遇豐厚,自己也想利用假期到新鄉(xiāng)打工鍛煉自己。不久后,鄭女士突然接到張某同學魏某的電話稱,張某通過微信向其發(fā)送了一條求救和定位信息。該信息顯示,張某當時所處位置是新鄉(xiāng)市牧野區(qū)某小區(qū)。
為盡快解救出張某,民警立即對該小區(qū)附近居所展開地毯式走訪摸排。民警調查發(fā)現(xiàn),1月19日深夜,張某到新鄉(xiāng)一出火車站,便被等在出站口的兩名青年男子接走。1月26日,民警成功抓獲一名嫌疑男子,隨后一舉將隱藏在新鄉(xiāng)市某居民小區(qū)的傳銷組織搗毀,將張某成功救出。
在各地開展打擊傳銷專項行動中屢屢有大學生被騙的身影,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大學生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求利心切易上當。大學生群體社會接觸面不廣,思想單純,容易輕信他人,辨別是非能力差,極易上當受騙。加之當前就業(yè)形勢日趨嚴峻,一些不法分子以高薪為誘餌誆騙大學生,缺乏自我保護意識的大學生易受到蠱惑。
2.高校對大學生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就業(yè)觀教育培訓不足,一些大學生缺乏對非法傳銷的辨別力和抵抗力,在“高薪”“暴富”誘惑面前容易失控。
3.非法傳銷組織針對大學生盲目信任同學朋友、急功近利的特點,常在取得大學生信任后,再以介紹工作、結交朋友等借口將大學生騙至陌生地方,進而限制人身自由,用一整套的宣傳模式對大學生進行洗腦。
世界上不存在一夜暴富,尤其是剛剛畢業(yè)走上社會的年輕人,沒有一技之長,沒有經(jīng)驗積累,找不到工作,或者是面對普通的工作,嫌工資低,整天就幻想哪天會有大運降臨,大賺一筆,一輩子就不愁吃穿了。這種思想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懶惰,想不勞而獲。
世界上沒有那么輕而易舉就能得到的東西,任何時候都要堅信,有付出不一定有回報,但是沒有付出,肯定是沒有回報的,投機取巧的事情要不得。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現(xiàn)在很多人都是足不出戶就能在網(wǎng)上認識很多的陌生朋友,網(wǎng)上各種交友平臺日益泛濫,你似乎可以在一天之類認識五湖四海的朋友,但是同時,這種便利的方式也存在著很多潛在的危害。
有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這種方式,先騙取你適當?shù)男湃?,或者聚集兩三次使你放松警惕,然后慢慢地給你灌輸,或者介紹傳銷知識?;孟牍餐l(fā)財?shù)哪?,也可能就一步一步走入陷阱了,等你發(fā)現(xiàn)才追悔莫及,甚至有些回過頭來想想,那個所謂的朋友,可能連他真實的家庭情況都不知曉。
有相當一部分傳銷組織,是以公司招聘的方式吸收成員的,但凡遇到要求上門面試,但是給的公司地址顯示不詳細,號碼為手機號碼,或者在偏僻的弄堂等比較隱秘的地方,特別是外面連公司名稱,掛牌都沒有的,就要特別小心了,寧愿放棄這個工作也不要貿然前行。其中也有一些會提出特殊的要求,叫應試者去特定的地方等他們的工作人員來接的,還美其名曰他們地址不好找,這個也是非??梢傻模绻粋€公司/廠家連地址都不方便給面試者,可想而知,他們肯定有見不得人的地方。
建議所有求職工作者在得到公司面試通知后,先核查其公司資料,地址等信息,確認其為實質正規(guī)的公司再前往。
有些傳銷組織做得比較嚴密,可能剛開始并沒有很大可疑,這類型組織在求職工作者入職公司后,可能會安排很多的培訓課,或者輾轉多地開會,但是會議的內容一概都跟公司產品沒有任何關系,甚至是沒有實質性的公司經(jīng)營項目和產品的,所謂的培訓不過是一味吹噓如何發(fā)財享受,如何拉攏親朋好友交錢入會,一旦被他們洗腦,后果將不堪設想。
在用盡各種辦法,屢遭打擊后,不法分子已經(jīng)開始實施“感情陷阱”,具體方法是利用長相姣好的女孩或者男孩,先通過網(wǎng)絡或者其他方式認識單身男女,以感情交往的方式騙取對方的信任,最后勸說對方加入自己的公司,又或者是以參加旅游聚會等方式拉攏對方入組織,有些一旦進去,便受到了軟禁和控制。
大部分容易陷入傳銷組織的人都有個共同點,對生活和工作沒有具體的目標。因此,年輕人應該適當充電,多充實自己,多學習專業(yè)技能知識,并多了解非法傳銷組織的特點,深刻理解其本質,這樣即使遇到想要引誘自己進傳銷組織的人,也能保持清醒的頭腦。
國外傳銷 留學生群體更易“中招”
2015年8月,洛杉磯聯(lián)邦大陪審團以14項罪名,指控5名華裔被告參與了一項詐騙計劃。他們打著香港CKB公司的招牌,通過網(wǎng)絡出售兒童教育課程,并聲稱該教育項目有利潤可圖,來吸引大量投資者,并謊稱有大量利潤分成,且利潤來源于眾多投資者所投入的教育項目。
而事實上,這是個傳銷陰謀,試圖通過增加新投資人產生收益。2011年春季至2015年,這個騙局一共吸入約3000萬美 元。
多層次推銷公司在美國是合法的,但如果傳銷公司主要不是以產品和服務,而是靠收取會員費為主,并以高額回扣來鼓勵發(fā)展下線,那么,政府部門就會裁定此傳銷公司為非法經(jīng)營的金字塔騙局。重點是:被取締的傳銷公司大都財務不透明,參與人士根本無法知道其中收入是來自產品或服務,還是會員費。
不少留學生希望通過炒股或結伴創(chuàng)業(yè)來賺些錢,解決學費或賺零花錢,容易成為傳銷業(yè)的發(fā)展對象。
不法分子多利用留學生的賺錢心理,游說他們從事傳銷活動的投資。很多留學生對投資的了解和見識有限,對美國的法律也不熟悉,容易被這些傳銷人員拉下水。這種傳銷活動,在正常的學生簽證期間是不允許從事的。這類不法活動一旦被識破,留學生們將留下“非法打工”的不良記錄,甚至會對自己未來的身份變更問題產生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