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琴
“丫頭汗”是維吾爾族大媽對我的愛稱,時間長了我也就把這個稱呼當(dāng)成了我的維吾爾族名字。
三師五十團(tuán)隸屬其蓋麥旦鎮(zhèn),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跟隨父母來到了這里,所以,我的童年生活都是在那里度過的。我家住的連隊90%都是維吾爾族人。
這里的人用“早穿棉衣午穿紗,晚上圍著火爐吃西瓜”來形容夏季早晚的溫差,我是真真切切地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了,炎熱的夏季正午,大地仿佛一片火海,除了晚上有一絲涼意之外,幾乎沒有一個地方能感到?jīng)鏊?,這時候,連隊北面的一條用于農(nóng)作物灌溉的毛渠就是孩子們的游樂場,在水里嬉戲、玩耍,以此來消除酷熱,所以整個夏季這條渠道是最熱鬧的地方。在這里我認(rèn)識了活潑開朗的維吾爾族朋友阿力木,膽大、鬼主意多的阿依奴,熱心善良的阿仔姑。這幾個少數(shù)民族朋友是我這一生都難以忘懷的,和他們在一起盡管語言不通,但玩得還是很開心,時間長了,我居然能和小伙伴們用簡單的維吾爾語進(jìn)行交流了。
維吾爾族人的主食就是馕,西瓜下馕對于他們來說就是美味佳肴,那個時候的南疆比較落后貧窮,富裕一點(diǎn)的家庭才能吃上純麥面烤的馕,一般人家都是多半玉米面少半白面混合而制的。每當(dāng)聞到有烤馕的香味飄來的時候,我就飛快地跑去維吾爾大媽家里,看到馕坑上擺著泛著黃亮油光的烤馕時,我就不停地咽口水,維吾爾大媽看到我的樣子就向我招招手,示意讓我到她跟前,然后用她那不標(biāo)準(zhǔn)的國語對我說:“丫頭汗,給我當(dāng)女兒吧,天天都有馕吃?!彪m然我很想吃馕,但我絕不會叫她媽媽的,看著那一個個散發(fā)著麥香味兒的馕,我艱難地挪著步子走向大門,維吾爾大媽看出了我的心思又是一陣哈哈大笑,說:“過來,大媽開玩笑的。”說著取了兩個烤得最黃最大的馕給我,我如獲至寶似地緊緊把馕抱在懷里,生怕她又是開玩笑再給要了回去。
看著懷中的美味我舍不得先吃,以百米沖刺的速度開始往家跑,因為我想和父母一起分享。一個不小心,我被一個小樹樁絆倒了,兩個馕像鐵環(huán)一樣滾到了草叢中,我顧不得身上的疼痛,趕緊爬起來追我的馕,馕上沾滿了土,我連忙用衣服擦了又擦。當(dāng)我拿回家和父母一起分享的時候,覺得這是我有生以來吃過最好吃的馕。
相處的時間長了,維吾爾族和漢族之間的生疏感也就小了,也就成為朋友。夏季蔬菜下來了我們就給他們送菜,他們也不會白吃,就把自家的水果送過來。我家前面住的是一個叫唔達(dá)洪的維吾爾族老人,他是連隊清真寺的阿訇,連隊上所有的維吾爾族人都很尊敬他。唔達(dá)洪家門前有一個小果園,里面種著各種果樹。夏天是果子成熟的季節(jié),每當(dāng)果子成熟的香味飄出來,我就忍不住跑到他家院子外面,透過用紅柳編織的籬笆看著樹上讓我垂涎欲滴的果子。好幾次我在院子外面都被唔達(dá)洪發(fā)現(xiàn)了,我就趕緊跑回家,生怕他把我當(dāng)成了小偷。已是兒孫滿堂的唔達(dá)洪,一家人老老小小加起來也有20多口,自己還不夠吃呢,怎么有給我的份兒呢,想著我就不再到小院外面看了??闪钗遗d奮的是,在一個周末回到家,桌上一個柳條小框引起了我的注意,媽媽告訴我說是唔達(dá)洪送來的,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串葡萄洗都沒洗就吃了起來,心里別提有多美了。此后,唔達(dá)洪常在院子里叫我:“丫頭汗,來!”我知道肯定是有好吃的果子成熟了,每次我都先爬到樹上美美地吃一頓,回家的時候再拿一些。
這些只是在我成長中記憶比較深刻的一些事情,盡管已經(jīng)過去十幾年了,但一想到這些事情,仿佛歷歷在目,所以我很懷念那段艱苦卻很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