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川 王翠蘭 宋宏界 張建 關穎
目前經(jīng)皮冠脈介入治療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逐漸被廣泛運用, 該種方式也是目前心血管內科當中的主要治療方式 , 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心血管內科中的一種常見疾病, 導致患者心肌損傷以及炎性因子水平明顯升高[1]。采用他汀類藥物能夠有效緩解患者體內炎性因子, 減少患者發(fā)生冠狀動脈事件。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所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心血管內科中的心肌梗死診斷標準, 并全部給予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本次研究經(jīng)過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通過[2]。排除標準:①認知功能不全患者;②晚期惡性腫瘤患者;③肝腎功能不全患者。納入標準:①無嚴重免疫系統(tǒng)疾病患者;②對他汀類藥物無過敏反應;③配合本次研究患者。其中女51例,男49例;年齡最小39周歲, 最大69周歲, 平均年齡(59.1±3.5)周歲。根據(jù)患者入院時間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 每組50例。兩組患者全部知情自愿參與本次研究, 均簽署相關文件。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參照組患者術前給予300 mg阿司匹林(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30078)以及600 mg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00542)常規(guī)治療;研究組患者在參照組基礎上給予80 mg阿托伐他汀(北京嘉林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 國藥準字 H19990258)治療[3]。
1.3 觀察指標[4]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三項指標變化情況以及血脂變化情況。三項指標主要包括血清C反應蛋白(C-reactiveprotein, CRP)、重組人腦 B 型利鈉肽 (recombinant human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rhBNP)、左室射血分數(shù)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 LVEF), 血脂變化包括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 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HDL-C)。記錄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情況, 主要包括缺血性卒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絞痛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后三項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后, 研究組患者CRP為(6.25±0.56)mg/L, 顯著低于參照組的(12.85±0.34)mg/L,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t=71.2359, P=0.0000<0.05);研究組患者rhBNP為(56.25±0.36)mg/L, 顯著低于參照組的 (92.85±0.24)mg/L, 差 異 具 有 統(tǒng) 計 學 意 義 (t=598.1540,P=0.0000<0.05);研究組患者 LVEF 為 (86.25±1.32)%, 高于參照組的(63.25±2.64)%,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5.1003,P=0.0000<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脂水平比較 研究組患者TC為(4.23±0.66)mg/L, 低于參照組的 (5.85±0.44)mg/L,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4.4413, P=0.0000<0.05);研究組患者TG為(1.45±0.12)mg/L, 低于參照組的 (1.85±0.24)mg/L,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t=10.5409, P=0.0000<0.05);研究組患者 LDL-C 為(2.05±0.16)mg/L, 低于參照組的 (2.85±0.14)mg/L,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6.6076, P=0.0000<0.05);研究組患者HDL-C為 (1.45±0.26)mg/L, 高于參照組的 (1.32±0.21)mg/L,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t=2.7504, P=0.0071<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 治療后, 研究組患者發(fā)生缺血性腦卒中1例、心絞痛1例, 參照組患者發(fā)生缺血性卒中3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2例、心絞痛4例, 研究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4.0%低于參照組的 18.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急性心肌梗死屬于一種急性心肌缺血性壞死疾病, 該種疾病多發(fā)人群多半為老年患者, 臨床主要癥狀表現(xiàn)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胸痛以及刺痛等癥狀, 嚴重時可能危害患者生命安全[5]。目前臨床治療多采用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該種治療方式是國家公認的首選治療方式, 能夠有效減少患者死亡率, 術前給予患者他汀類藥物治療, 能夠對患者心肌功能產(chǎn)生顯著改善效果[6]。阿托伐他汀能夠有效緩解患者肝細胞膽固醇的合成, 降低患者TC水平, 起到清除患者LDL-C的效果, 改善患者血管內皮功能以及抗血小板的作用[7-9]。
綜上所述, 在治療急性心肌梗死中采用阿托伐他汀經(jīng)皮冠脈介入治療, 能夠幫助患者血管內皮粥樣斑塊的形成起到穩(wěn)定作用, 對患者CRP、rhBNP、LVEF三項指標以及血脂功能具有顯著改善效果, 對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能夠有效控制,提高患者心肌梗死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