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照敏 張海瑞
(1吉林省長春市前衛(wèi)醫(yī)院 吉林 長春 130000)(2長春市寬城區(qū)中醫(yī)院 吉林 長春 130000)
冠心病全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是指人體自身脂質代謝出現異常導致血管內壁附著較多的脂質并發(fā)生病理變化,導致出現以管腔明顯狹窄為癥狀的動脈粥樣硬化。中醫(yī)對冠心病心絞痛有較長的臨床實踐經驗,且結合近代醫(yī)學理論后辯證治療更具針對性,現對本院近年收治冠心病合并心絞痛患者臨床資料歸納分析。現總結如下。
選取于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間在本院確診冠心病合并心絞痛并采取治療措施患者相關臨床資料,從中選取100例?;颊咧心行耘c女性例數對應為54例、46例;年齡最小為54歲,最大為71歲,平均年齡為(57.3±2.6)歲;病程時間最短1年,最長6年,平均病程為(4.1±1.1)年。患者心絞痛程度分別為輕度心絞痛、中度心絞痛和重度心絞痛,例數對應為51例、43例、6例?;颊呔邮芄跔顒用}造影,與臨床表現癥狀結合后確診冠心病心絞痛,所有患者確認重要臟器功能無異常,本文研究前3個月無出現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冠脈綜合征。根據患者入院時間編序后用隨機數字表方式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n=50,經統(tǒng)計學軟件計算處理,提示此次研究對象組別在性別、年齡以及病情具體情況等差異并不明顯,具備可比性(P>0.05)。
對照組患者在確診病情后立即應用硝酸酯類藥物、硫酸氫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β-受體阻滯劑、阿司匹林腸溶片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對癥西醫(yī)藥物治療。
觀察組患者在中醫(yī)辨證施治理論指導下進行干預,藥方組成如下:川芎、紅花各10g,15g白術,30g黃芪、3g三七和20g單身。辨證施治:心血瘀阻證,此類患者表現為胸陽閉塞,心脈不暢,治療原則為止痛通脈、活血化瘀,加入紅花、郁金、赤芍、當歸、生地、郁金和柴胡;痰濁閉阻證,此類患者表現為脈絡阻滯,氣機痹阻,治療原則為通陽泄?jié)?,加入半夏、瓜蔞、膽南星、竹茹、陳皮和石菖蒲;寒凝血脈征,主要表現為陰寒凝滯,陽虛體質,治療原則為宣通心陽,辛溫散寒,加入細辛、當歸、桂枝、甘草和芍藥;心腎陰虛證,此類患者表現有血脈不暢,心失所養(yǎng),治療原則為養(yǎng)心和絡,滋陰清火,加入灸甘草、人參、天冬、麥冬、生地、五味子、遠志、丹參、當歸以及阿膠。所有藥方每天1劑,分早晚服用,水煎煮。1個療程需1個月。
相同勞累程度為前提,經治療后患者心絞痛癥狀顯著改善或者發(fā)作頻率下降>80%,硝酸甘油使用劑量下降>80%,顯效;療程后心絞痛癥狀得到緩解,發(fā)作頻率以及硝酸甘油應用量降低范圍在50~80%間,有效;療程后心絞痛發(fā)生頻率以及硝酸甘油用量下降<50%,無效。
相關基線資料的計數、計量等資料經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0.0版本)處理,組間檢驗由χ2和t執(zhí)行,最終所得結果由均數±標準差與率(%)的形式表示,若提示(P<0.05),則判定差異顯著,統(tǒng)計學之間有意義。
詳情請見表1。
詳情請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方案治療效果對比
表2 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情況對比
冠心病患者有多種并發(fā)癥,其中心肌缺血造成的心絞痛發(fā)病概率相對較高,患者頻繁出現前胸陣發(fā)疼痛,疼痛感來自胸骨后,并呈現放射變化,范圍覆蓋心前區(qū)、左上肢,在劇烈活動或者勞動后出現,時間一般為幾分鐘,通過硝酸甘油可控制病情[1]。
本文以對照研究方式了解中醫(yī)辨證治療對冠心病合并心絞痛患者的應用價值,從結果所得數據可知中醫(yī)辨證治療下患者病情緩解以及相關指標改善均有顯著優(yōu)越性。中醫(yī)將冠心病心絞痛歸入“胸痹”范疇內,認為引發(fā)因素有多種,常見寒邪內侵、飲食不調、情志失調、勞倦內傷[2],對此類患者治療需根據引發(fā)因素采取對應治療方案才能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筆者對患者治療后有如下體會:治療原則主要為通,而補為輔助手段;合理應用活血化瘀治療方法;注意對益氣化痰治療措施的應用。
綜上所述,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在制定治療手段時,可根據中醫(yī)辨證理論指導對患者病情進行干預,病情和相關臨床癥狀方面均有積極意義,值得臨床推廣。
[1]劉清波.冠心病合并心絞痛采用中醫(yī)辨證方案治療臨床體會[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5(9):41-42.
[2]康燕.中醫(yī)辨證護理用于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6,14(35):26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