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焉耆醫(yī)院 新疆 焉耆 841100)
充血性心力衰竭指患者由于心室泵血與充盈功能的下降致使心臟血量無法滿足機體需求,進而使患者的機體內各個器官供血不足,出現肺循環(huán)及體循環(huán)淤血現象的一種疾病。屬較常見的心臟類疾病。臨床上常以超聲心動圖對其心臟非同步運動狀態(tài)進行監(jiān)測,效果較為顯著[1]。據此,本研究對超聲心動發(fā)圖在監(jiān)測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臟非同步運動中的實際臨床應用價值進行了觀察研究,并總結報告如下。
對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間收治的12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對比研究,120例患者按照QRS不同分為A、B、C三組,A組QRS范圍125~135ms(60例),B組QRS范圍136~145ms(36例),C組QRS范圍>145ms(24例),此120例患者中男性63例,女性57例;平均年齡(61.7±5.1)歲;其中左心衰竭患者36例,右心衰竭患者22例,全心衰竭患者24例,高血壓性心肌病20例,擴張性心肌病18例。三組在一般資料上的差異不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進行超聲心動圖檢查時使患者位于左側位,以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開始檢查,設定探頭頻率為1.6~3.5MHz,測量深度16~18cm間,測量指標包括有左室、右室射血前時間差(LRVPEI),左右室側壁基底段心肌收縮達峰時間差(Ts2),室間隔與左室后壁收縮末時間差(SPW MD),左室內12節(jié)段心肌收縮達峰值最大時間差(Ts1)等,并對所獲得數據進行整理分析。
對三組患者在LRVPEI、Ts2、SPW MD、Ts1等相關指標進行對比分析。
本研究中所得數據采用SPSS 18.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平均數加標準差方式(±s)表示,使用t檢驗,當(P<0.05)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120例患者在超聲動態(tài)圖中的相關指標結果為:A組中,平均 LRVPEI(40.2±6.1)ms,平均 Ts2(56.1±7.3)ms,SPW MD(101.7±15.7)ms,Ts1(53.4±6.5)ms,左心室舒張充盈時間/R-R期間(43.7±7.5)ms,與B組、C組經統(tǒng)計學對比有顯著差異,且B、C組間上述指標結果的對比差異同樣顯著,左心室舒張充盈時間間值會隨著QRS的波時限增加而逐漸降低,詳見表1。
充血性心力衰竭常會伴隨多種類型的心臟疾病發(fā)生,其患者大都有心臟病史,已有研究證明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最主要的表現即為心臟非同步運動,這一癥狀能造成患者的心臟收縮功能異常,進而使病情惡化程度加劇,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2]。
超聲心動圖是一種以超聲波的特殊物理學特性對患者的心臟或大血管的功能狀態(tài)、解剖結構進行檢查的無創(chuàng)性技術。在臨床上主要有三種類型,二維型、M型以及多普勒超聲心動圖。其發(fā)出的超聲束能過通過心臟的各層組織,而反射的回波則在經接收后,以正電效應將其裝化為電能,再轉化并呈現為連續(xù)波動的曲線或圖形[3]。由于超聲心動圖能實現對患者的實時、準確檢查,因而其對內科患者,尤為心臟疾病患者的輔助診斷價值較大[4],在本研究中,經超聲心動圖檢查后,發(fā)現隨著LRVPEI、Ts2、SPW MD、Ts1等指標的增長,左室舒張充盈時間/R-R間期會逐漸降低,兩者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這一結果證明隨著左室舒張充盈時間/R-R間期的逐漸變小,LRVPEI、Ts2、SPW MD、Ts1會逐漸增大,而LRVPEI、Ts2、SPW MD、Ts1與左室舒張末容積、左室舒張末期內徑、QRS波時限、左室收縮末容積之間則存在正相關關系,但與LVEF則存在負相關。這一結果證明在進行心臟的機械運動效果評價時,以超聲心動圖對其的評價效果是較為顯著的。
綜上所述,采用超聲心動圖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臟非同步運動進行評價,其效果顯著,無不良影響,值得進行推廣應用。
表1 三組患者的相關超聲心動圖指標對比(±s)
表1 三組患者的相關超聲心動圖指標對比(±s)
注:A、B兩組的各項超聲心動圖指標經統(tǒng)計學分析得Ts1中,t=13.865,P=0.000;Ts2中,t=12.053,P=0.000;SPW MD中,t=10.653,P=0.000;LRVPEI中,t=5.677,P=0.000;左心室舒張充盈時間間值中,t=4.938,P=0.000。B、C兩組的各項超聲心動圖指標經統(tǒng)計學分析得Ts1中,t=6.114,P=0.000;Ts2中,t=5.683,P=0.000;SPW MD中,t=35.098,P=0.000;LRVPEI中,t=6.967,P=0.000;左心室舒張充盈時間間值中,t=3.923,P=0.000。
左心室舒張充盈時間/R-R期間A 組 60 53.4±6.5 56.1±7.3101.7±15.7 40.2±6.1 43.7±7.5 B 組 36 72.4±6.5 73.7±6.2142.3±21.5 47.5±6.1 36.5±5.8 C 組 24 81.6±8.1 83.2±10.2 176.2±22.5 57.4±7.7 30.5±9.2組別 n Ts1(ms) Ts2(ms) SPW MD(ms) LRVPEI(ms)
[1]王惠.超聲心動圖評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臟非同步運動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16):31-32.
[2]鐘利利,張樹平.超聲在評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臟非同步化運動中的應用價值[J].醫(yī)學信息,2016,29(34):286-287.
[3]何亞峰,曾和松.非缺血性心肌病心臟再同步治療的臨床研究和隨訪觀察[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5,18(6):635-639,644.
[4]趙璐露.超聲心動圖技術在提高心臟再同步化治療療效上的應用[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5,36(2):18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