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加慶 王建蕓 王若方
(1淄博市張店區(qū)人民醫(yī)院 山東 淄博 255000)(2淄博市第六人民醫(yī)院 山東 淄博 255000)
急性腦梗死是指因腦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腦組織的缺血壞死或軟化。急性期一般指發(fā)病后2周內,腦梗死約占全部腦血管疾病的75%,年復發(fā)率17.8%,其病死率高達10%~15%[1],因腦梗死的高發(fā)病率、致殘率及復發(fā)率對患者以及家庭帶來沉重打擊和負擔。因此,腦梗死的積極預防和治療意義重大。本研究對我院收治的120例患者應用經顱超聲溶栓儀輔助藥物治療臨床療效顯著,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3月收治的120 例錯過靜脈溶栓治療時間窗的(發(fā)病到就診時間大于6小時)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120例患者均在72h內發(fā)病,經頭顱CT平掃排除出血性卒中,確診為急性腦梗死,然后行顱腦MRI+MRA檢查明顯病變部位及責任血管,120例患者隨機分成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組78例,男40例,女38例;平均年齡61.5歲。對照組42例,男22例,女20例;平均年齡60.5歲。
對照組采用阿司匹林腸溶片100mg1次/d口服;疏血通注射液6ml,靜脈滴注1次/d;依達拉奉注射液30mg,2次/日靜脈滴注,療程14天,合并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等并發(fā)癥的患者同時給予對癥處理。治療組采用對照組相同的藥物治療基礎上同時應用經顱超聲溶栓治療儀(LHZ-300型)治療。保持3cm2的超聲治療聲頭面積,800kHz±10%的超聲頻率,功率為0.75W/cm2脈沖超聲。超聲探頭涂耦合劑固定在經頭顱CT或MRI證實的腦梗死責任血管在頭顱的投影區(qū),1次/d,20min/次,持續(xù)14d。
按照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最高分45分,最低分0分。輕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顯效、有效、無效的臨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及病殘程度為顯效:5分以下,病殘程度0級;有效:5~18分,病殘程度1~2級;無效:33~45分,病情惡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4.8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2.7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另外,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為(21.52±7.6)分與(20.50±83.51)分,治療后7天評分為(16.0±6.2)分與(20.22±9.63),治療后14天評分為(9.92±8.95)與(18.6±9.18)分,治療組治療前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失程度評分
急性腦梗死具有高發(fā)病率、高致殘率與高復發(fā)率的臨床特征;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質量堪憂[3]。急性腦梗死病灶是由缺血中心區(qū)及周圍的缺血半暗帶組成,缺血半暗帶存在大動脈殘留血液和側支循環(huán),若短時間內恢復半暗帶的血流,該區(qū)的腦組織是可逆的,神經細胞可恢復功能[4]。1972年河南科技大學郎鴻志教授首先提出了體外經顱超聲治療的安全計量:超聲波頻率800KHz,功率在0.25~1W/cm為。超聲波機械作用則起到對腦組織的彈性拉壓、按摩作用,促進細胞修復的作用。本次研究對治療組78例急性腦梗死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應用經顱超聲溶栓治療儀臨床療效確切,治療組總有效率(94.87%)與治療后神經功能評分(9.98±8.91)分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76.19%)、(18.3±9.58)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總之,經顱超聲溶栓治療儀輔助藥物治療急性腦梗死療效顯著,能促進患者康復,操作簡單且無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
[1]劉鳴.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中華神經科雜志,2015.4
[2]張文君.經顱超聲溶栓聯(lián)合靜脈應用尿激酶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觀察.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4,29
[3]王祖峰.經顱超聲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觀察.臨床醫(yī)學,2013,33
[4]徐燕.經顱超聲溶栓聯(lián)合巴曲酶治療進展性腦梗死的護理.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