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連芬,王丹丹,李 燕,張慶銀,牛瑞生,葛喜珍,田東良*,師建華*
(1.石家莊市農(nóng)林科學研究院,河北 石家莊 050021;2.北京化工大學生物化學工程學院,北京 100023)
農(nóng)業(yè)清潔生產(chǎn)是指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過程中,通過技術、管理與監(jiān)控體系的調控,避免或減少各種污染,生產(chǎn)出安全、衛(wèi)生、合格的農(nóng)產(chǎn)品,達到環(huán)境健康和食品安全的目的[1,2]。實施農(nóng)業(yè)清潔生產(chǎn)不僅能減輕農(nóng)業(yè)資源的消耗,還能有效減少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過程中的污染物,提高農(nóng)產(chǎn)品質量[3]。
溫室蔬菜是一項高投入、高產(chǎn)出、高效益的產(chǎn)業(yè)。目前,菜農(nóng)盲目施肥現(xiàn)象普遍存在,溫室蔬菜施肥量(化肥和有機肥)嚴重超標,導致養(yǎng)分損失、資源浪費和環(huán)境惡化,已成為制約溫室蔬菜生產(chǎn)的重要因素[4,5]。番茄營養(yǎng)豐富,具特殊風味,是日光溫室主要栽培蔬菜之一。目前,消費者對農(nóng)產(chǎn)品的需求已從數(shù)量型向安全型和質量型轉變。提高農(nóng)產(chǎn)品質量,確保農(nóng)產(chǎn)品安全,是提高農(nóng)業(yè)整體效益、促進農(nóng)民增收的有效途徑。
本標準規(guī)定了溫室番茄冬春茬清潔栽培的設施條件、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采收、清潔田園等栽培管理技術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石家莊地區(qū)溫室番茄冬春茬清潔栽培。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農(nóng)藥合理使用準則[6]
GB 16715.3 瓜菜作物種子 茄果類[7]
DB 13/T 951 蔬菜設施類型的界定[8]
DB 13/T 1728 番茄集約化穴盤育苗技術規(guī)程[9]
設施應符合DB 13/T 951[8],最低溫度不低于12℃。
按照DB 13/T 1728[9]執(zhí)行。
4.1.1 品種選擇 選擇抗逆抗病能力強、耐儲運的品種。如L-1404、金盾、意佰分、金棚323和瑞粉九號等。種子質量應符合GB 16715.3[7]。
4.1.2 壯苗標準 生理苗齡4葉1心或5葉1心,株高12~15cm,莖粗0.3~0.4 cm,粗度上下基本一致,節(jié)間短,葉片深綠且舒展,無病蟲害。根系發(fā)達,呈白色。
4.2.1 低溫凍棚 溫室清理干凈后,打開上下風口,低溫凍棚 7~10 d。
4.2.2 整地施肥 施用腐熟的農(nóng)家肥3.0萬~4.5萬kg/hm2,撒施三元復合肥(N、P2O5、K2O含量均為15%)600 kg/hm2、鈣鎂肥150 kg/hm2和微生物菌肥(有效活菌數(shù)≥5億個/g) 750~1 500 kg/hm2,深翻30 cm。平整土地,做高15 cm、寬80 cm的小高畦,壟距60 cm。
4.2.3 溫室密封消毒 定植前,用45%百菌清煙劑3 750 g/hm2熏蒸或用硫磺45 kg/hm2加鋸末90 kg/hm2充分點燃,密閉24 h。放風無味后定植。
4.2.4 定植密度 定植密度為3.0萬~3.3萬株/hm2。
4.2.5 定植時間 10 cm地溫穩(wěn)定在10℃以上時定植。定植時間為12月中旬至翌年1月下旬,選擇晴天定植。
4.2.6 定植方法 用打孔器挖好栽植穴,澆足水,水滲下后將苗放入穴內覆土,覆土厚度不要超過子葉。
4.3.1 溫度管理 不同生長時期,溫度管理措施不同。
4.3.1.1 緩苗期。保持白天28~30℃、夜間17~20℃。定植后5~6 d密閉保溫,溫度不超過30℃不放風。
4.3.1.2 開花坐果期。保持白天25~28℃、夜間15~18℃。適當通風,空氣相對濕度≤70%。
4.3.1.3 果實成熟期。保持白天22~25℃、夜間13~15℃。外界夜間溫度不低于15℃時晝夜通風。
4.3.2 水肥管理
4.3.2.1 苗期。定植后灌溉1次,用水量90~120m3/hm2。7~10d后,選晴天澆第2水,用水量120~150m3/hm2,隨水施入 EM(Effective Microorganisms) 菌液 75 L/hm2。期間,中耕松土1~2遍。
4.3.2.2 開花期。第一穗花現(xiàn)蕾后,噴施枯草芽孢桿菌、寡糖·鏈蛋白和磷酸二氫鉀混合液,在225kg/hm2水中加入枯草芽孢桿菌600g/hm2、寡糖·鏈蛋白225g/hm2和磷酸二氫鉀450g/hm2。以后每15d噴施1次,連噴3次。
4.3.2.3 結果初期。第一穗果核桃大小至第三穗果開始膨大,灌溉2~3次,每次用水量150~180 m3/hm2,滴施三元素沖施肥(N、P2O5、K2O含量分別為22%、12%和16%) 75~120 kg/hm2;第三穗果膨大時,隨水施入EM菌液75 L/hm2。
4.3.2.4 結果盛期。以后每穗果膨大時灌溉1次,共灌溉3~4次,每次滴施三元素沖施肥(N、P2O5、K2O含量分別為 19%、6%和25%) 120~150 kg/hm2,用水量180~225 m3/hm2;最后一穗果膨大時,隨水施入EM菌液75 L/hm2。
4.3.2.5 結果末期。灌溉1次,隨水滴施三元素沖施肥 (N、P2O5、K2O含量分別為 19%、6%和 25%)120~150 kg/hm2,用水量 150~180 m3/hm2。
4.3.3 ?;ū9?采用熊蜂授粉。第一果穗20%開花時放入熊蜂,蜂箱放置在溫室中部,高度離地1 m,巢門朝北,熊蜂用量15箱/hm2(80頭/箱)。
4.3.4 植株調整 單干整枝。第一果穗下部側枝保留3片葉后掐頭,以后側芽及時抹掉。植株長到30 cm時吊蔓,留6~7穗果,每穗留果3~4個,最后一果穗上面留2~3片葉打頂。晴天上午整枝打叉,及時摘除植株的老葉和病葉。
主要病害有灰霉病、晚疫病和葉霉病等;主要蟲害有蚜蟲和粉虱等。
采用以預防為主、綠色防控為輔的原則。優(yōu)先采用農(nóng)業(yè)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
5.3.1 農(nóng)業(yè)防治 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翻耕曬垡,清除殘株和落葉,保持田園清潔,減少病菌及蟲口基數(shù)。加強通風透光,控制溫室內溫度和濕度,補充微量元素,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在溫室內南部區(qū)域種植2~3行芹菜,趨避白粉虱。
5.3.2 物理防治 在通風口處加蓋40目防蟲網(wǎng)。利用黃板(規(guī)格40 cm×25 cm) 誘殺蚜蟲或粉虱。將黃版掛在株間,高出植株頂部5 cm,隨植株生長調整懸掛高度,懸掛量450~600塊/hm2,粘滿蚜蟲和粉虱后更換新的黃板。
5.3.3 生物防治
5.3.3.1 蟲害。白粉虱平均有1頭/株時,釋放麗蚜小蜂4.2萬頭/hm2,隔10 d再釋放1次,共釋放2次。采用0.3%的苦參堿植物殺蟲劑800~1 000倍液、2.5%魚藤酮乳油400~500倍液、5%天然除蟲菊素乳油800倍液等防治蚜蟲和粉虱等害蟲。
5.3.3.2 病害。用2%武夷菌素水劑150倍液和47%春雷霉素600倍液交替噴施防治葉霉病。用10%小檗堿800~1 000倍液防治灰霉病。
5.3.4 化學防治
5.3.4.1 農(nóng)藥使用原則。按照GB/T 8321[6]執(zhí)行。有選擇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nóng)藥,優(yōu)先選用粉塵劑和煙熏劑防治,晴天選擇噴霧防治,盡可能減少農(nóng)藥的使用次數(shù)和數(shù)量。
5.3.4.2 防治方法。晴天葉面無露水后施藥。如下午施藥,應保證夜間葉面干爽。
晚疫病。用72%霜脲氰·錳鋅600~8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800~1 000倍液、70%甲霜·鋁銅800倍液或60%吡唑醚菌酯1 000~1 500倍液噴霧防治,交替用藥,每隔5~7 d施藥1次,連續(xù)防治3次。
葉霉病。用10%苯醚甲環(huán)唑1 500~2 000倍液或25%嘧菌酯懸浮劑2 000倍液噴霧防治,交替用藥,每隔5~7 d施藥1次,連續(xù)防治3次。
灰霉病。用10%腐霉利煙劑或45%百菌清煙劑3 750 g/hm2熏1夜;40%嘧霉胺懸浮劑800~1 200倍液或50%異菌脲1 000~1 500倍液噴霧防治,交替用藥,每隔5~7 d施藥1次,連續(xù)防治3次。
葉斑病。用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1 500倍液、250 g/L嘧菌酯懸浮劑1 500倍液或64%惡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噴霧防治,交替用藥,每隔5~7 d施藥1次,連續(xù)防治3次。
潰瘍病。用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77%氫氧化銅500倍液或47%春雷·王銅600~800倍液噴霧防治,交替用藥,每隔5~7 d施藥1次,連續(xù)防治3次。
髓壞死病。用78%硝基腐殖酸銅600倍液、47%春雷·王銅600~800倍液、50%虎膠肥酸銅400倍液或77%氫氧化銅500倍液灌根防治,交替用藥,每隔5~7 d施藥1次,連續(xù)防治3次。
蚜蟲。晴天的前一天晚上,21:00后用異丙威煙霧劑熏棚,每次用量3 000~4 500 g/hm2。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3%啶蟲脒乳油1 000倍液葉面噴霧防治,交替用藥,每隔5~7 d施藥1次,連續(xù)防治3次。
粉虱。晴天的前一天晚上,21:00后用異丙威煙霧劑熏棚,每次用量3 000~4 500 g/hm2;1.8%阿維菌素2 000~3 000倍液、25%滅螨猛乳油1 000倍液、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2 500倍液或2.5%聯(lián)苯菊酯3 000倍液葉面噴霧防治,交替用藥,每隔5~7 d施藥1次,連續(xù)防治3次。
果實轉色時及時采收。
采收結束后,拉秧凈地,深埋處理病害植株。